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消化内镜论文范文写作 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临床效果观察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消化内镜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9

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临床效果观察,本文关于消化内镜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消化内镜论文参考文献:

消化内镜论文参考文献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科杂志

【摘 要】 目的 研究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89例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 将采取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49例患者设为研究组;采取胸腔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1.37±21.62)ml, 少于对照组的(65.93±22.26)ml;手术时间为(52.66±15.54)min、住院时间为(4.34±

0.77)d, 均短于对照组的(118.72±24.68)min、(8.39±2.44)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8%, 低于对照组的7.50%,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行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 能缩短手术时间, 并发症少, 安全性较高, 值得推广.

【关键词】 消化内镜;食管黏膜下肿瘤;黏膜切除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2.017

食管黏膜下肿瘤属于良性肿瘤病症, 临床患病率较高, 其主要发生在黏膜肌层, 少数可发生在固有肌层, 肿瘤表层多被正常的食管黏膜覆盖, 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1, 2].为此, 本院将近期收治的89例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析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89例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 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9例)

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患者女21例、男28例;年龄43~69岁, 平均年龄(53.51±7.89)岁;肿瘤直径0.6~3.5 cm, 平均直径(1.48±0.67)cm.对照组患者女18例、男22例;年龄42~69岁,

平均年龄(55.02±7.43)岁;肿瘤直径0.6~3.5 cm, 平均直径(1.50±0.67)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研究组患者采取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将口鼻中的分泌物清除, 保证呼吸道畅通, 行侧卧位, 静脉给药麻醉.充满CO2气体, 其内镜前端需安装透明帽后进镜, 明确肿瘤位置, 离患者口腔侧5 cm处, 注射肾上腺素性生理盐水和靛胭脂, 用HOOK刀将隆起黏膜切开, 并进行分离, 直至显露病灶组织, 同时用HOOK刀将瘤体及邻近组织分离, 剖离肿瘤, 并用圈套器将瘤体组织取出.大血管用止血钳行钳夹, 而小血管则用氩气刀进行处理, 之后电凝止血.对照组患者采取胸腔镜下黏膜切除术医治, 行左侧卧位, 静脉全身麻醉, 健侧性单肺通气, 操作孔取腋前线第5、4肋间和肩胛下角线的第8肋间, 观察孔取腋中线第8、7肋间.下段食管肿瘤患者, 操作孔取腋中线第8、7肋间和腋前线第7、6肋间, 观察孔取腋后线第7、6肋间.将操作器械置入, 用胸腔镜电凝将纵隔胸膜切开, 并将肿瘤邻近食管分离, 包绕纱布和牵引, 肿瘤肌层及肿瘤包膜用电刀切开, 沿切开间隙钝性分离肿瘤, 同时将其摘除.胃镜充气并在胸腔内注水, 详细查看黏膜, 观察其有无破损, 之后食管基层实施间断缝合, 将引流管留置.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 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包括食管狭窄、食管穿孔、创面渗血.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1.37±

21.62)ml, 少于对照组的(65.93±22.26)ml;手术时间为(52.66±

15.54)min、住院时间为(4.34±0.77)d, 均短于对照组的(118.72±

24.68)min、(8.39±2.44)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食管黏膜下肿瘤指发生在食管黏膜层和非黏膜组织的一种消化系统病症, 临床主要包括囊肿、血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间质瘤、神经纤维瘤及炎性肉芽肿等, 常见症状表现在胸骨后及上腹部隐痛不适、吞咽困难、进食不畅[3, 4].为明确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食管黏膜下肿瘤中的治疗效果, 可针对性选取本院收治的89例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资料加以充分阐述.

以往食管黏膜下肿瘤多采取开胸手术治疗, 但是该术式费用高且创伤较大, 术后患者易并发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研究显示, 研究组各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但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患者行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 术后恢复快, 损伤轻微, 安全性较高.目前胸腔镜手术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外科开胸术式, 具有术后切口小及费用较低的优点, 但是易破坏患者食管黏膜, 增加创面出血、食管胸膜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5].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种于内镜下进行注射, 分离病变黏膜下层和黏膜, 并采取高频电刀将肿瘤完整切除的治疗方

法[6].肿瘤切除前需清楚患者病变的范围和深度, 其可通过常规内镜探查和超声内镜探查进行评估.该术式可于内镜下将足量盐水注入到患者黏膜下, 充分分离黏膜下层和固有肌层, 在切除病灶组织的同时, 能确保患者消化道功能的完整性, 而且利于电切操作, 防止电流传导至固有肌层, 引起食管穿孔[7].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具恢复快、并发症少、创伤轻微的优势, 实施黏膜注射后, 可极大降低穿孔的发生风险, 而且填充足量的CO2气体可防止其出现皮下气肿.食管狭窄、食管穿孔及创面渗血是该术式的主要并发症, 其中创面出血的几率为1%~20%, 而食管狭窄和食管穿孔的发生率较低, 仅0.9%, 因此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种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的外科术式[8-10].关于患者行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实际效果, 有待后期分析.

综上所述, 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用于食管黏膜下肿瘤治疗能缩短手术时间, 并发症少,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屈保进, 焦健华. 超声内镜辅助内镜下切除食管胃结合部固有肌层来源黏膜下肿瘤的价值. 江苏医药, 2015, 41(9):1064-1066.

[2]张鸣, 沈洪章. 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4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临床分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21):91-93.

[3]龚菲, 王皓, 陈志荣, 等.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源于固有肌层食管黏膜下肿瘤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护理研究, 2014(20):2499-2500.

[4]孙趁意. 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临床研究.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5):78-79.

[5]于双, 王晴雷, 江泳. 探讨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 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0(5):37.

[6]徐红玲, 朱小英, 洪丽华, 等. 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护理观察.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3):284-285.

[7]邓磊, 于劲, 樊超强, 等. 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效果评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4, 36(24):

2500-2503.

[8]范晓圆, 许丰.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食管胃黏膜下肿瘤66例分析. 现代实用医学, 2015, 27(10):1357-1359.

[9]李華茹. 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48例食管黏膜下肿瘤临床分析. 中国医学创新, 2013(7):15-16.

[10]徐正元.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48例分析. 医药论坛杂志, 2013(2):59-60.

[收稿日期:2017-07-07]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消化内镜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消化内镜检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超声刀在腮腺浅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初步探讨超声刀在腮腺浅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腮腺浅叶肿瘤患者42例,比较传统手术组与超声刀组行腮腺浅叶切除手术的平均手。

名老中医阶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总结
[摘要] 该文总结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骨伤科专家,全国基层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鲍自立主任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临床经验,对其阶梯治疗方法。

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病区管理中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6年1—12月在消化内科病区管理中实施层级护理模式,持续实施1。

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在阑尾切除术患者中价值分析
[摘要] 目的 研究规范化疼痛管理在阑尾切除术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将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在该院普外科行阑尾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纳入观。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