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商鞅论文范文写作 论商鞅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商鞅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2

论商鞅,关于免费商鞅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商鞅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商鞅论文参考文献:

商鞅论文参考文献 电商论文题目跨境电商物流论文电商论文商论文

摘 要:商鞅,世人对他并不陌生,关于商鞅的普遍印象,大致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废井田,行军功,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在秦国变法使秦国走向富强,最终平定海内,一统六国.或许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商鞅是偶像.然而,是也非也,都需要我们仔细品味《商君书》,将自己置身千百年前烽火连天的战国,才能真正认识与评价真实的商鞅.

关键词:商鞅;商鞅变法;商君书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商鞅这个名字虽然简短,但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农事方面,他废井田,却建名田;在军事方面,他讲军功,却教人完全沦为了保卫国家或田间劳作的愚民;在和地方的关系上,废除分封制,大胆采用郡县制,强化对人民的垂直管理等后人对商鞅的看法各执己见,有的对商鞅大加赞赏,以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有的把商鞅贬得一文不值,以为此是強秦暴政之始、灭亡之始也.关于商鞅的治国理念,仔细看来是简单、粗暴的,他阐述了人与资源、人民与国家的关系,即将社会生活简单化,将复杂人性简单化.对于百姓任何的需求,他全然漠视,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他辛苦想建立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然而却弄巧成拙,撇开他被处以极刑不讲,秦至二世而亡,也是商鞅变法的后遗症.

首先自然要解读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其中描绘的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可见司马公对商鞅变法不吝溢美之词:道路上没有人去捡人们丢下的东西,山里没有强盗作祟,人民生活温饱,都去参与战争,没有人私下勾心斗角.然而,《史记》中也写道:“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这里又可以解读出司马迁指责商君的三大罪状:言辞浮夸,不是本性;靠太监推荐得势;滥用刑法,手段欺诈.这看似有些矛盾,但实际上正是太史公对商鞅真正的看法.就政治统一上而言,商鞅变法确实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使得秦国一跃成为群雄之首,最终统一天下.连北宋王安石都说:“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商鞅以他的变法,开秦诚信扫天下的先声,但是仔细一想,商鞅真的是为了立信而为之吗?与其说是立信,不如更确切地说是立威,因为这达到了人民服从此次变法的目的,所以,“立威”才是商鞅的本意,既然是“立威”而非“立信”,商鞅也自然不会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而是站在君主的角度上.因此,商鞅的“徙木立信”并非他的本性.其次,是商鞅滥用刑罚的问题.商鞅作为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自然不会缺少对刑罚的使用,但商鞅的“使用”,却已经达到了“滥用”的程度.连唐代诗人杜甫在《述古三首》中也曾写道:“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

时间跳转到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在《朱子语类》卷五六中提到:“(商鞅)欲致富强而已,无教化仁爱之本,所以为可罪也.”朱熹认为商鞅片面追求国家富强,轻视文化建设和道德维护,推行的法令政策,目的是单一的、短视的.这就不得不提到商鞅的“国强民弱”思想和“轻视教育”了.我们都知道,商鞅所推行的是“国强民弱”的政治状态,而就今人的角度看来,这个方法根本行不通.这个手段确实可以在短暂时间内快速增加国家的国力,但却不是持续、长久的办法,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国弱民强”才是更好的治国之道,只是商鞅还不能明白;此外,商鞅轻视教育的原因,无非是为了创造一帮为了秦国誓死效忠的愚民.而关于这两点,笔者都会在接下来的论述里详细说明.

商鞅脑海中构建的政治制度其实十分简单,同时也十分粗暴.商鞅所强调的简单,在很多专家学者看来,就是所谓的“壹”.“壹”,是一,是一种,是统一.通读《商君书》,“壹”或“一”字使用非常频繁,多达一千多次.而商鞅治国,强调五个“壹”——壹民、壹教、壹赏、壹刑、壹空(孔).

以“壹民”为例.壹民,顾名思义,即为一种人民.这也是其他各种“壹”中的最核心部分.在商鞅看来,国家只需要一种人民,即为耕战之民.商鞅说:“入使民属于农,出使民壹于战.”言下之意就是:战争之时,老百姓就必须投入战争;而非战之时,老百姓就只能从事耕种.但是农与战都是老百姓最不愿意干的两件事,农民最为艰苦,战争最为危险,而商鞅却逼这百姓做这些事,而且没有余地,可谓是残暴有加.

暂且撇开打仗,就耕地而言.《商君书·垦令第二》大篇幅的宣扬各种手段使命致力开垦,也就是耕种.“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农无得粜,则窳惰之农勉疾.商不得籴,则多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窳惰之农勉疾,商欲农,则草必垦矣.”商人生存下去的物质基础就这样被无情地阻断了,因此只能弃商务农;而懒惰的农民买不到粮食,只能通过自身劳作获得粮食.这实际上又禁止了人民迁徙,不迁徙意味着人民和其他地区的交流少,交流少就意味着闭塞和信息不流通.长期的消息闭塞会使人变得愚笨、老实、安定,大家都会听从君王的命令老老实实种地为生.商鞅通过各种手段使民致力耕种,以达到“则草必垦矣”的结果.从“则草必垦矣”的反复出现就能看出商鞅对耕种的重视,这也正反应了商鞅重农抑商的主张.同时,他将从事娱乐行业的人、从事旅店饭馆行业的人、从事运输行业的人、以打猎、捕鱼、采集、畜牧、砍柴、烧炭、采矿等为生的人,甚至是贵族富户以及围绕贵族富户而生存的人群都转化为农耕之民.通过这些手段,商鞅将秦国打造成为一个彻底的“农战之国”.读者可以瞥见商鞅在农耕制度上下的一点“苦心”.

商鞅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是后世千百年都无法抹去的刻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商鞅作为一个政治家,有功,也有过.而笔者认为,过大于功.而孰是孰非,只能让更多的后人去评价唏嘘了!

参考文献

[1]石磊 译注:《商君书》,中华书局出版社

[2]张金光:《秦制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3]林剑鸣:《秦史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商鞅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商鞅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解读商鞅变法对当今法治社会贡献意义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改革措施改变了秦国的国运,大大提升了秦国的国力。直到现在,商鞅变法依旧对当今法治社会建设有着不。

商鞅变法当代改革
摘要:中华文明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改革史。虽然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但改革的成效却千差万别,有的改革浅尝辄止、人亡政息,有些变革却连绵不断,。

商鞅变法看管理质量中本末倒置
就质量谈质量是本末倒置,而从文化中寻找质量管理之道,或许可以一窥堂奥。质量的基础离不开基本的价值判断、基本的是非观、基本的道德感,从这一角度说,。

宋代的商税和城市中分析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
摘 要:商税征收可以客观反映城市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特别是对深入了解其自然经济是有帮助的。本文就以我国宋代的商税与城市发展为例,简要分析中国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