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协调论文范文写作 促进区域协调若干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协调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3

促进区域协调若干,关于免费协调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协调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协调论文参考文献:

协调论文参考文献 区域经济学论文选题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农村区域专业论文区域经济学论文

[摘 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要着眼于缩小地区差距,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着眼于国土优化开发.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是空间布局合理化.目前宜将主体功能区规划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以主体功能区战略为主构建区域政策体系,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区域协调最为重要的目标,在居民享受基本均等公共服务的基础上,促进整体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提高,而不是单纯追求各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

[关键词]区域 协调发展 主体功能区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3)05-0040-04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实施,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出現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改善不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在制度建设上迈出扎实性步伐.

一、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何谓区域协调发展?一种观点认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益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经济均衡持续发展的过程.也有观点认为,区域协调发展是不同区域基于自身要素禀赋的特点,确定不同要素约束条件下的开发模式,形成合理的分工,同时在政府的调控下,保持区域之间的发展条件、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在合理的范围内,人和自然之间保持和谐状态下的发展状态.还有观点认为,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之间相互开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区域分工趋于合理,既保持区域经济整体高效增长,又把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并逐渐收敛,达到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良性互动的状态和过程.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既要保持国民经济的高效运转和适度增长,又要促进各区域的经济发展,使区域间的经济差异稳定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达到各区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虽然上述定义从区域关系的相互联系、区域发展的相互促进、区域差距的逐渐缩小、区域利益的共同增进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但总体上讲,其视角主要集中于区域经济差距和联系上.我们认为,区域协调应该是: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前提下,空间布局合理,总体经济、社会效益最佳,人民享受公共服务水平基本均等(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是指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促进就业、减少贫困、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公共文化等).即,在居民享受基本均等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导致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不是刻意追求各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

二、目前区域协调发展的表征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实施,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出現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一是区域经济差距有所缩小,区域协调发展程度明显提高.长期以来,我国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低于沿海地区,而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90年代以来,东部地区发展的加速导致全国的地区差距迅速拉大.在区域政策和经济周期等多种力量的影响下,进入21世纪后,地区差距扩大的速度逐渐放缓,自2004年起开始逐步下降,最近几年地区差距缩小的趋势尤为明显,区域协调发展的程度显著提高.以人均GDP计算的差异系数明显体現了这一特点.

二是区域合作日益紧密,形成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和经济圈.近年来,我国区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合作内容日趋丰富,地区间经济联系不断增强,区域合作关系日益紧密,区域一体化程度明显加强.在推进区域合作中,城市群和经济圈理念开始逐步形成并体現,成为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但是,从区域协调另外两个重要方面看,却并不尽人意.

一是不同地区居民所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程度存在差异,必然导致各地的初始财政收入有不小的差距,但通过 政府(或联邦政府)的纵向转移支付和地区间的横向转移支付等各种手段,各地区最终可用财力的差距将可以被大大缩小,从而实現不同地区居民所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目前我国各个省份之间的财力支出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同时,各地间人均财政支出的差距和各地人均GDP的差距相比,并无显著不同,差异系数甚至大于人均GDP,这反映出不同地区在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依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基本公共服务目前还未能成为缩小地区差距的突破口.

更为重要的是,表1中的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基本上是按照各地常住人口来计算的,事实上,当前各个地区财政中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的受益对象绝大部分是本地户籍人口.各个地区当地人口和外地人口在基本公共服务上的差距越拉越大,矛盾冲突日益突出,而且若以当地人口计算各地区差距可能也更为明显.

二是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各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并不明显.由于区域间要素流动不充分,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仍不同程度的存在,区域间无序竞争現象严重,导致产业结构同构化问题较为突出,地方经济特色不突出.

三、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因和机制

一般而言,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因,一是基于经济效率最大化原则,为达到整体效率水平的提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这里,企业是主体,市场规律是准则.二是基于公平原则,利用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实現区域经济社会的大致平衡,这里,政府是主体.三是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平衡,寻求次优,即在以市场为基础的大背景下,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除了市场作用外,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四种情况,即单纯国家层面的需求;某一区域单方面的需求;区域双方的共同需求;国家和区域两个层面的共同需求.每一种来源的动力特征和结果是为了参和更大范围的外部竞争,主动探索区域合作的有效途径,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秩序,实現总体经济的最优化.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主要有: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实現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当然,市场机制作用下的要素流动、企业扩张和产业转移,既可能扩大区域差异,也可能缩小发展差距,但是,作为配置资源的有效方式,市场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经济发展的能量,增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率,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协调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身体协调能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新常态下中国区域协调策略
摘 要: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新常态”,中国区域发展也呈现新常态,东西部区域经济差距呈缩小趋势,经济带带动城市群成为区域发展的新支撑,。

区域协调根本在改革
从空间上看,国民经济是由区域经济构成的。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影响国民经济总量,也影响国民经济结构;不仅影响国民经济整体效率,也影响社会发展公平性;不。

区域协调下我国农村区域管理
摘 要:农村区域是我国区域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加强现代化农村管理,提高农村区域发展质量和速度,这对于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和质。

当前我国区域协调现状
摘要:近年来,由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政策导向,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逐步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有了很大的提升。进入新的发展。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