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乐记论文范文写作 船山对乐记乐者,通*者也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乐记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4

船山对乐记乐者,通*者也,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乐记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乐记论文参考文献:

乐记论文参考文献 红船精神论文船政文化论文暖通空调杂志暖通论文

摘 要:

《乐记》“乐者,通*者也”的乐论思想对中国社会长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王夫之以“六经责我开生面”和“推故而别致其新”的历史自觉,通过乐和声、乐和礼、乐和教三组关系,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乐论思想.其中,“乐”和“声”以心为其本体,源于情动,声为乐象,以是否具有道德性作为乐和声的本质区别;“乐”和“礼”存在本质、社会功能等差异,有着相互限制、相互补充的辩证统一关系;“乐”陶冶性情之功及其道德特征,使“乐”和“教”紧密结合,教以“乐”为内容,善民心,易风俗,养君子人格,成良好政治德性,实现天、地、人的和谐;乐以“教”为则,“教”规定了“乐”的内涵和目的,限制了音乐艺术的独立性和自由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乐记》;乐;声;礼;教化

《乐记》,春秋末期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所作,由《乐本》《乐象》《乐言》《乐化》《乐施》《乐论》《乐礼》《乐情》《宾牟贾》《师乙》和《魏文侯》等十一篇构成.①它吸收融合了先秦至西汉中叶儒家各学派“乐”的思想,成为先秦儒家乐论之集大成者,其所言及的“乐”既是一种艺术形态,更是和儒家的宇宙观、人性论、政治观和*观紧密联系的制度化形式,即“乐者,通*者也”.这一思想历来为儒学所推崇,对中国社会长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传说驳杂”且“多淫于荀卿氏之说”.②明末清初,国破家亡,船山以“六经责我开生面”和“推故而别致其新”的历史自觉来展开对传统文化的全面阐释和批判.作为儒家之正学的乐论思想,亦为船山所倚重.他关于《乐记》这一经典文献乐论精神的阐发,主要体现在其对乐和声、乐和礼、乐和教三组关系的阐释和辨正中.

一、“乐者,音之所由生也”:“乐”和“声”的关系

何谓“乐”,“乐”根源于什么?《乐记》将这一本体问题追溯到人性,其开篇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这是用“心—物—声—音—乐”的生成逻辑序列来解释“乐”产生的一个动态过程.其中,“心”成为这一序列中的本原.由此首先要了解“心”是什么,方能廓清“乐”的问题.同时,《乐记》又少言“心”而多言“性”,“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等等,那么“性”是什么?它和心的关系为何?

王夫之“希张横渠之正学”,继承其气的本体论哲学,以阴阳二气交感阐明万物的生化.“合虚和气,有性之名;合性和知觉,有心之名”,“心”乃阴阳气化后生成的人之本质规定③,即“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乐言》)中的“血气心知”.它包括“血气”,如喜怒哀乐爱敬的自然情感;智力,即“性”,“健顺之性承于天”(《张子正蒙书》卷一),它们都是气化形成的、天赋的.王夫之充分肯定人的情感活动以“心”为主体,在虚实、动静之中显现其心.在这里,王夫之批驳了“以喜怒哀乐为性”“直斥之为非性”,将“情和性判然为二”的理学观.④指出“人生而静,天之性也”,“心”本质是寂然不动的,血气和心智也都处于静止寂然和虚和的状态.其中,“性”具有道德的属性,“德者,性之端也”(《乐象》),类似孟子的“善端”.而“血气”,虽为“喜怒哀乐之属”,但在“感于物”前,“情”无所谓善恶.不同于以往的《乐记》阐释者.王夫之认为,虽然“本体之心”和“感物而动的心”之间存在动静、虚实的区别,但情和性之间并非存在动静、善恶的价值关系,“情者,性之绪也”,“情为性绪,喜怒哀乐之正者,皆因天机之固有而时出以和物相应”.⑤也就是说,在情之未发前,性和情相互规定,“静含动理”,动的理来自“情”和物相应的必然性.所以,“乃一以寂然不动者为心之本体,而不识感而遂通之实,举其动者悉归外物之引触,则和圣人之言不合,而流为佛、老之滥觞,学者不可不辨也”⑥.这样,人的天性中具有的感情和智力,在不接触外物时,两者都处于寂然的状态,一旦“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船山将“欲”释为“情”,但这个情实质已不是那个处于“寂然状态”的情,而是包含了对外物的喜好、厌恶等等的一人之私欲、私情.⑦所以,对于船山来说,“心”含性、情,性乃德之端也,“情”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情感,并非源于外界事物,这一情感的具体表现并无常态,有哀、樂、喜、怒、敬、爱等种种变化的可能.接触了外物,内在的感情便会激动起来,于是哀、乐、喜、怒、敬、爱等情感便由虚到实地显露出来,并通过不同的声音加以表现.这样,从静到动、虚到实,人性呈现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乐、声生成.那么,何谓乐、声?同源于心,乐和声有何不同?

对此,王夫之继承了以往经传者的思想,一方面,指出乐和声存在生成序列上的体用关系.《乐记》云:“乐者,心之动也.”乐生于心之动机.而“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是未经艺术加工的自然人声.“乐” 作为“心之动”,有很强的主体性和内在性,必须借助一个具体方式去表达出来,这就是“声”;“声者,乐之象也”, “乐生于心之动机,动而正则声和,动而邪则声淫,各象其所乐也”.⑧这里的“象”即表现手段和外在形式之意,它指出了“乐”和“声”的体用关系:“乐”是“声”的体意、本源,它通过“声”为手段和载体得以表现.从本质上看,“声”诉诸于听觉为无形者,属于一种特殊的“意象”,这种“意象”经过外在的“文采节奏”之饰,可用以表现“心之动”(乐),“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故“心动”就是“情动”.又因为“人心之动,物使之然”,可见声在表现“心之动”的同时,也表现着“物之动”,所以“乐象”(声)也是“动象”.⑨同时,《乐记》中多次出现“声”和“心”的关系,王夫之阐释道,既然声(乐象)是“心之动”(乐)的表现,“心之动”决定了“乐象”(声),“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乐本》)有什么样的“心之动”就必定产生什么样的“声”;反之,来自外界的“声”也会影响人“心之动”,“志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忧;啴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 ”(《乐言》).所以,乐和声虽为体用关系,声之于乐还有一种反作用,有什么样的“声”就必定唤起什么样的“心之动”.

结论:关于乐记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乐记全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船山人格精神对湘军将领的影响
[收稿日期] 2011-05-10[作者简介] 刘觅知(1974—), 女,湖南龙山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思想文。

从船山的责任意识看湖湘文化的担当精神与其现代
[摘要]王船山以天下为己任,强调士人应担负起匡维世教、救君之失的社会责任,经世致用,参变知常,不丧所依,集中地凸显出湖湘文化的担当精神。这种责任。

自由市場,通盤考量
今日澳門的房地產格局大概是本地人始料未及的,更有估不到的就是不斷瘋狂上漲的樓價,外地投資資金的大幅進駐,使得一年上升30%、40%的局面都輕易出。

新时代庆生记17岁,做什么
7月中旬,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17周年庆在烟台盛大举办,对于不久前刚刚荣升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的新时代人来说,可谓“双重大喜”。对于一。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