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社会流动论文范文写作 社会流动背景下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困境和出路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社会流动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9

社会流动背景下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困境和出路,这是一篇与社会流动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社会流动论文参考文献:

社会流动论文参考文献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和谐社会论文农村新技术杂志社会心理学论文

摘 要: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整体变迁,社会流动成为了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农民的社会流动日益频繁,且朝常态化方向发展,农民社会流动的背后衍生出乡村社区治理的危机.对湖南省C市D村个案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发现,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困境的出路主要有:一是激发村民参与公共事物的热情;二是发现新农村建设新型管理者;三是探索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四是关注留流人群,彰显人文关怀.

关键词:社会流动;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C91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5.02.06

关于社会流动,学术界一般认为是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1]1-2后来又有学者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属于社会流动.”[2]310在改革开放的助推下,中国社会掀起了社会流动的,特别是农村的社会流动.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后,这种流动开始朝常态化方向发展,其类型主要有:一是纵向流动,二是横向流动.以湖南省为例,“2012年湖南外出农民工数量超1 000万.”①比2011年增加了近40万人.在此背景下,乡村社区治理迎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以湖南省C市D村个案为例,对乡村社区治理的困境进行分析,并且就走出困境进行了相关路径探讨.

一、调查的基本分析

湖南省C市D村是典型的山区县,207国道贯穿其境,交通较为便利,但人均耕地比较少,全村人口800多人,村要经济来源靠外出务工,也有少部分村民外出经商,也有部分村民以靠种植水稻、烤烟和养殖等获得收入来源.D村的社会流动主要是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经商.2013年底,笔者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D村社会流动现状作了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外出的动因和依靠力量,主要设置了“哪些因素影响了你的外出”等问题,括“城市收入高”“农村挣钱少”“农村太穷”等选项.本次调查共为外出务工人员发放问卷140份,有效问卷137份,有效率97%.首先,在所调查的人群中,有近80人选择了“城市收入高,农村挣不到什么钱”等答案,这一结果,直接反映了流动者对于农村和城市的收入差距有一清晰认识,在比较利益的驱使下,有着明确的经济利益取向.其次,在谈到外出依靠力量时,乡土网络是农民工初次外出时最主要的依靠力量,即主要依靠已经流动出去了的亲戚和老乡的带动,这部分人大都是有经济头脑的乡村精英人物.

二是流动去向与行业问题,括“本省”“本市”“本县”和“外省”等多个内容供村民选择.D村外出务工人员大部分选择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其中又以广东为最.调查显示:省外流动的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一半以上;部分人在省内,又以省会长沙居多;少数人在县市离家近的地方打工.男性外出务工人员多从事制造业、建筑业,权益保障水平较低,多数人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多数从事服务业,如保姆和餐馆服务员等服务工作.早年出去务工的大多是初中及以下学历,近两年学历有所提升,高中文化及以上外出农民工比例上升,至于从村里考上大学出去的学生,都没有回到农村,彻底改变了农民身份,村里人以此为荣耀.

三是关于外出规模与留流人群的调查.首先是留流人群人数上升.村里有一部分人属于留流人群,这里的留流人群,是指他们既是属于留守人群(包括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也是流动人群,因近年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撤点并校政策的实行,大量村小拆并,村里学龄儿童读书,必须去镇上,在镇上又没有住房,因此,这部分留守人群便在镇上租房,以便自己子女或者孙子孙女读书方便,这部分人近年来人数有上升的趋势,而且他们经常往返于镇上和村里,平常还要干农活,精神负担和生活负担较重.其次是外出务工人数上升.调查中显示:有的早年外出农民,在外站稳了脚跟,特别是在外开店经商的,或在厂里有了一点小职务的,把全家都带出去了,一家大小都在外挣钱.

二、社会流动背景下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困境

早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党就提出了“新型农村社区”这一概念,“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农村生活共同体.”[3]这一概念,突出了社区的管理和自治,也突出了社区共同的精神价值,然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流动的加速,广大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等方面发生着激烈的变革,冲击着现代农村社区管理,主要体现在:

第一,公共管理参与冷漠.在大规模社会流动的背景下,广大村民以改善自己家庭的经济状态为目标,有着明确的经济利益取向,老老实实在家种田的农民已经非常少了.在笔者调查的D村,一些交通不便、离家较远的稻田,抛荒现象严重,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对于种田已经感到力不从心.在经济利益为价值取向的情况下,村民对村务管理态度日益呈现冷漠化特征,具体表现在:一是传统公共精神进一步退化.农村的公共精神在人民公社时期,表现最为突出,“生产队”成为了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共同体.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国家权力逐步退出乡村社会,农村社会传统公共精神开始退化,每逢过年,人们见面寒暄,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今年又去哪里搞副业”,在流动背景下农民强化了自己的经济意识,农村社会诚信、道德、互助、责任等传统的公共精神进一步弱化,外出务工人员和在家留守村民都对村务管理表现出极大的冷漠.二是对村庄事务关注度下降.外出务工人员因长年累月在外,与村民联系减少,对与自己利益无关的或者利益较小的事务缺乏参与热情,留守村里的村民因自身能力问题,对村庄事务关注度下降,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一现象有学者指出,在外村民进一步割断了与村庄的经济、社会联系,又反过来影响在村村民对村庄未来生活的预期,失去为建构村庄共同体所需要的耐心.[4]16-19

第二,村民自治流于形式.村民自治是基层的重要形式,是“来自于村民的自我治理活动,同时又是一项国家治理制度安排.”[5]1-7目的在于让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权利,依法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途径在于实行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村民自治没有完全落到实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村干部与村民联系减少.在笔者的调查中,村里一连几年也没做什么大事,也没召开过村民大会,村干部与群众的联系仅仅在于上传下达的作用,诸如体现在计划生育、农村医疗保险款上缴、调解村民纠纷等事情上.二是在选举、监督、决策和管理等方面,村民参与热情不高,态度冷漠.青壮年外出以后,村干部老龄化严重,思想觉悟不高,素质较低,知识陈旧.村委会选举受到宗族势力、家族势力的操纵,甚至存在着贿选等情况发生.在D村,笔者发现选举出的村支书和村长年龄过大,没有进取之心,甚至还带领村民买“地下”②.从未召开村民大会,选举时,村委会成员背上一个箱,挨家挨户要村民,对计票情况村民很少了解,农村基层组织一直处于疲软状态.村民对村委会的信任度不高,大部分人认为村委会成员很少为全村百姓谋利益,而为自己宗族和亲属谋利益的情况客观存在.在D村,上届村支书,在评选村里“五保户”资格时,自己的亲戚就占了4个,引起了部分村民的强烈不满.村务公开成形式,公布的内容过粗、不够细化,村级监督组织不完善,村民缺少知情权和参与权.

结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社会流动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社会流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选址
【摘要】传统城镇化往往只关注城市的发展,而忽略农村地区的建设。新型城镇化更强调城乡统筹和农村的发展。新型农村社区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

社会资本视角下村改居社区治理困境
摘要:“村改居”社区是城镇化进程中,原有的农村社区逐渐演变而出现的一种社区形态。“村改居”社区兼具了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特征,经济、社会和政治问。

新型农村社区金融服务问题
摘要: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有效支持,社区金融服务水平也影响着社区的建设及发展水平。目前,新型农村社区的金融服务发展滞后、供给。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路径分析
摘 要: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的有效举措,有利于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和城乡统筹发展。当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