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他者论文范文写作 文学经典中的他者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他者论文写作 时间:2023-12-20

文学经典中的他者,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他者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他者论文参考文献:

他者论文参考文献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文学刊物投稿关于文学的论文

诺贝尔文学奖因其世界性和权威性成为世界文学中的最高荣誉.在其一百多年的历史中虽然有不少获奖者受到了人们的质疑,但绝大多数获奖者作品都在历史的变迁中成为文学经典载入文学史册.诺贝尔文学奖的创始人诺贝尔在1895年写下遗嘱,将诺贝尔文学奖奖金授予“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同时“评奖不考虑候选人之国籍”.的确,与英国的布克奖、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奖这些地域性奖项相比,诺贝尔文学奖似乎更公平、更公众,具有“跨文化”色彩.然而,一百多年间评选出的获奖者及其作品却并不一如诺贝尔所愿.根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各大洲的获奖人次数分别是:欧洲81人(其中8人为女性)、美洲18人(其中3人为女性)、亚洲5人、非洲4人(其中1人为女性)、大洋洲1人.从这个数字可见,特别是在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诺贝尔文学奖绝大多数落在欧洲、北美国家作家头上,东方和女性毫无疑问成为了诺贝尔文学奖中的“他者”.

一、何为“他者”

“他者”(the Other)这一概念在现象学、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和后殖民批评等众多学科或流派中频繁出现,已成为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中的一个“关键词”.“他者”并非是第三人称的“他”,而是一个包含政治、意识形态、文化、种族、民族、宗教、性别、年龄、地域等诸多内涵的一个复合性概念.虽然在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中“他者”一词经常出现,但真正开启了现代意义上“他者”概念的则是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黑格尔认为,自我意识只有通过对自己的对方或差异者设定为“非存在”也就是“他者”才能确立自己的地位,“自我意识只有在一个别的自我意识里才获得它的满足”[1](P121).在自我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对立方之间“其一是独立的意识,它的本质是自为存在,另一为依赖的意识,它的本质是为对方而生活或为对方而存在.前者是主人,后者是奴隶”[1](P127).后殖民批评家和女性主义思想家将黑格尔的“他者”理论运用于文化和文学批评中,将其作为理论斗争工具,强调平等、差异和多元,反对种族或性别歧视,力图挖掘出“他者”理论中的巨大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

二、诺贝尔文学奖中的“他者”

自1901年法国诗人普吕多姆首次获奖,到目前为止共有109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然而大多数获奖者都是西方人和男性.有人说诺贝尔文学奖就如同一个旋转的陀螺,中心轴是西方和男性.自1909年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1913年印度作家泰戈尔获奖起,这只陀螺才开始将“他者”旋进去.但在这只不停旋转的陀螺中,西方和男性中心始终是主脉,“他者”只是偶尔被光顾下.即便如此,拨开这些获奖者身上的光环,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发现获奖者身上被灌注的身份标签——“他者”.一方面,以东方和女性为身份的文学家很难被旋进诺贝尔文学奖这只陀螺中;另一方面,那些荣幸被旋进陀螺中的文学家又成了诺贝尔文学奖中的“他者”.

在大多数获奖的“他者”文学家作品中,西方和男性在不同程度上都具有着相似的特点:白人和男人都以积极、勇敢、诚实、现代、进步、开放、文明、理性、道德的形象出现,而有色人种和女人则被魔化成消极、胆小、被动、顺从、懦弱、落后、封闭、非理性、等刻板性的形象.正因为如此,西方对东方、男性对女性的统治以及东方对西方、女性对男性的反抗也往往有着相同的主题:.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南非作家库切的作品中,“”一词就具有明显的文化政治含义.在其代表作《耻》中,卢里教授作为男性、白人的代表对有色人和女性的统治正是通过“”(学生梅拉妮)这一与“性”相关的方式来完成的.同样在萨莱姆镇,黑人对白人的反抗也是通过对白人的来完成的:三个黑人在光天化日之下了卢里的女儿露西.正因为如此,后殖民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有了相同的话语内容和研究对象.

在诺贝尔文学奖中的“他者”,即那些具有东方和女性色彩的获奖者中,其作品中往往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帮助完成西方中心和男性中心的自我框架.通过对历年获奖者代表作品赏析发现,这些获奖者的作品呈现出两个方向:一部分是具有反抗意识的作品.这些作品试图通过揭示西方中心和男性中心的文化霸权,以作品为反抗工具来取得自身的话语权.为了获得话语权,这些作品冒充男性口吻,以一种虚拟的方式暂时得以发声,其“女性”身份却一再强化.另一部分作品则强化了东方和女性的特点,以自我身份的展示来满足和帮助完成西方对东方的规定、描述和想象,成为“悦己者”的女性.

在诺贝尔文学奖中,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表现反抗意识的“他者”身份作品获奖的频率越来越高.如1966年女作家萨克斯通过对苦难的描绘进而表现犹太民族的大悲剧;1991年南非女作家戈迪默的作品直接讴歌反抗种族隔离制度人物;2003年南非作家库切的作品充满反对帝国主义、殖义和的情感;2004年的获奖者奥地利女作家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对当代奥地利社会问题、伊拉克问题、反犹主义所持的立场,作品中“发出的反抗之声”;2010年获奖者秘鲁作家略萨对权力结构制图般地描绘和对个人反抗的精致描写以及反的主题;等等.从表面上来看,对这些作家和作品的肯定似乎是在努力摆脱欧洲中心主义和男性主义的桎梏,实际上,“他者”身份无论是在作品中还是作家本身都无法获得真正的话语权,充分和真实地表现自身.

一方面,在这些获奖者的作品中,反抗和斗争虽然是作品的主题,但在反抗和斗争中“他者”始终处于沉默状态中,在非“他者”的世界中他们根本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反抗和斗争只是主体的自说自话和自我想象.如《等待野蛮人》中的野蛮女孩,《耻》中的梅拉妮、佩特鲁斯.1993年获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自己的作品中力图构建女性的叙事声音,展现黑人女性这一“他者”在白人社会中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主体实现,然而,斯坦纳在评论《黑暗中的游戏》时指出:“莫里森以一个女性和一个黑人的身份说话,恰恰强化了她以一个美国人身份说话的能力.”[2]另一方面,在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和评选过程中,“他者”的身份往往削弱了获奖的可能性.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评奖时瑞典文学院以“公然批评《圣经》”为由拒绝了托尔斯泰;拒绝提名高尔基的原因是认为“他从事和他祖国文化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政治活动”;1938年赛珍珠获奖是因为评委们“不愿意过度干预欧洲事务或触怒世界当权人物”[3];而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则是连续多年获得提名但一直未获奖,直到2010年为了避免“欧洲化”才实至名归.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他者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他者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当下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和体验
摘 要:中华民族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创作了大量丰富的文学作品及典故,涵盖了我国古代先民祖辈的文化、认知与思想精神等,所形成的意识形态积极。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现状
摘 要:文学经典对于大学生获取丰富的人文知识、塑造健全的心理与人格有着特殊的作用。大学生是社会阅读的主体,对社会阅读方式变化反应最为迅速的群体。。

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和体验
摘 要: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给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无纸化阅读大大减轻了人们的负重,网络上丰富的文学资源更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拓展了。

高职人文教育中融入中国现代文学经典
摘 要: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对于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人文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浅谈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阐释与。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