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少数民族论文范文写作 论少数民族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少数民族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6

论少数民族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关于免费少数民族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少数民族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少数民族论文参考文献:

少数民族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论文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

[摘 要]少数民族传统法律文化弥补了国家制定法的空隙,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秩序的维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国家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和研究少数民族传统法律文化,有利于国家法治社会的建立.本文从内容、体现、乡土性和民族性、宗教性等方面,分析少数民族法律文化的特征.

[关键词]少数民族;习惯法;法律文化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24-0069-02

自秦朝建立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境内的各民族间一直保持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与交流,互相之间进行着学习、借鉴和融合.同时,少数民族保留了自己的传统文化特质,从而使我国的法律文化体现出多元性的特征.少数民族传统法律文化主要通过习惯法的方式存在并发挥其作用,是国家法之外的客观存在,是国家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正如千叶正士所言:“不认真对待法律的社会文化基础,就不可能成功地实现法律的现代化.”对少数民族传统法律文化特质的研究和探索,是认识和理解少数民族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部分.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少数民族传统法律文化的特质进行论证和总结.

一、少数民族法律文化以习惯法为核心内容

习惯法是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经世代相传、不断发展,为本民族所信守的部分观念形态和约定俗成的群众生活模式的规范,它一般靠盟约等方式来调整个人之间和部落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以达到维护本地区社会秩序的目的.习惯法是少数民族社会的基本行为范式,特别是在纠纷解决、维护社会秩序等领域具有主导性、持续性.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制定法不是至高无上和无所不包的,而仅仅为治理的手段之一,甚至处于次要的地位.少数民族地区这种立足于社会和谐并强调人的习惯道德力量的特殊的传统法律文化,形成了以少数民族习惯法为主的“民风有序” “路不拾遗” “憎恨偷窃” 的法律文化观念.首先,习惯法的形成是由习惯演变升华而来.瑶族的民谣有:“石牌(习惯法)大过天.”彝族民谣说:“山林有清泉,彝家有尔比(习惯法).说话一条线,尔比是银针.”其次,习惯法与当地当时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意识形态有密切的关系.再次,同样的道理,居住在林区的群众,有保护利用树林确定林权的习惯法.缺水地区,特别注重用水灌溉的习惯法.习惯法有的源远流长,世代相传,有的公众认可,视为神圣.这种传统的力量和意志,个人的权威是很难使它改变的.

二、少数民族法律文化以禁忌、习俗为具体体现

民俗、禁忌是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主要组成部分,已经内化为少数民族生活的一部分.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少数民族习俗禁忌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为了保护少数民族聚居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实现民族的长远发展,许多少数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保护环境的日常生活禁忌,这些禁忌规范制约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往.生活在云南的布朗族、阿昌族、怒族、独龙族等,他们都有相关的狩猎规则和禁忌,他们一般忌春天狩猎,忌捕猎怀崽、产崽和哺乳期的动物;藏族和蒙古族实行的轮牧制度,有效地防止了过度放牧的出现,藏族还禁止打死猴、鱼、蛇、青蛙等;纳西族通过村民大会推举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老民会”,制定全村的村规民约,他们指定专人组成管山员或看苗员,对有乱砍滥伐、破坏庄稼等行为的人,由“老民会”依照村规民约进行处罚,还禁止在水源旁大小便,禁止在河里洗尿布,禁止向河里扔垃圾废物,禁止堵塞水源,夏季他们会进行封山,禁止毁林开荒等.

第二,少数民族习俗、禁忌调整人们之间的交往.少数民族习俗、禁忌在人们的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宗教活动、婚丧嫁娶、节日庆典、农耕习俗到饮食习惯等,都有各类礼俗活动.例如内容丰富的饮食禁忌:藏族忌食乌鸦、等动物,认为它们吃动物和人的尸体,具有神性;另外,藏族还忌食鸟、骡、马、驴等,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动物的生理机能与人相近,食用了这些动物的肉会影响人的特性;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忌食大肉;苗族忌吃狗肉等.总体上,饮食禁忌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生存防范意识和行为准则,破坏食物禁忌就会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正如卡西尔所言:“禁忌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社会约束和义务体系,它是整个社会秩序的基石,社会体系中没有哪个方面不是靠特殊的禁忌来调节和管理的.”少数民族还有风格各异的丧葬习俗.例如藏族的天葬、火葬、水葬、树葬和土葬等,这些丧葬习俗反映了藏传佛教对他们的影响;回族则禁止火葬,采用土葬,回族的土葬不用棺椁,不起坟头等.这些禁忌、习俗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以社会、家庭、宗族关系为主的强有力的多维度调整少数民族交往的法律文化传统.

三、少数民族法律文化具有极强的乡土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习惯法是熟人社会中形成的“地方性知识”,少数民族习惯法形成于乡土的熟人社会,具有典型的农业社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少数民族习惯法围绕少数民族乡土社会中的婚丧嫁娶、生产生活等日常事务,以符合当地传统的简便而又易于操作的行为模式和规范方式,引导人们行使自己的行为,由此来维护本地区或本民族社会关系的稳定,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和家庭的稳定,同时保护当地环境和公共财产不受外界侵犯.

少数民族传统法律文化是伴随着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而来,为少数民族民众反复使用后所逐渐选择、认同和积累的,其根植于民族的精神观念和社会生活中,反映了少数民族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同时体现了少数民族的思想感情、心理发展等.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成员受本民族法律文化的影响,在处理问题是会选择他们本民族的习惯法进行解决,离开少数民族,习惯法就不具有存在的土壤和使用的前提.

四、少数民族法律文化具有厚重的宗教性

我国的少数民族几乎全民信教,尽管各民族信仰的教别和教派不同,宗教信仰是少数民族行使自己行为的主导和核心,任何民族成员都不做到对其侵犯和亵渎.而且,少数民族习惯法是宗教教义在世俗社会的体现,甚至习惯法仅仅是为了强调和明确宗教教义而存在.例如,藏族习惯法中藏传佛教教义教规占绝大多数,而且习惯法不做到与藏传佛教进行相悖;信仰伊斯兰教的伊斯兰民族,他们的习惯法内容更是严格遵照《古兰经》的规定,甚至是《古兰经》的重复和照搬.这种以宗教为主导的习惯法文化的特殊作用在于,引导民族成员尊崇宗教的神圣与权威,通过宗教来治理社会,试图建立“无诉”和“息争”的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在社会生活中,他们排斥一切与宗教精神不相符合的思想和行为.在这种文化下,法律似乎有些多余,作用显然是有限的.因而形成了薄法厚教的少数民族法律文化特质.

五、正确对待少数民族传统法律文化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习惯法在民族地区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地位,但国家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合理协调少数民族传统法律文化和国家法法律文化之间的关系,要求我们要正確对待少数民族传统法律文化.

中国历代统治者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政策基本采取“和而不同”的策略,避免“一刀切”,让少数民族按自己的“民情土俗”进行管理和自治,基本形成了少数民族习惯法和国家法并举分治的基本原则,并且形成了国家法和民族习惯法相互转化的良性互动.

当前,在法学界还有一股质疑法律多元的声音,认为少数民族习惯法是落后的,不利于我国的法制统一,应当在民族地区强行推行国家法律,甚至有学者站在国家法律统一的立场上,认为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存在是对国家法制统一的破坏.实际上,这种否定论并不了解法律多元理论的背景和发展趋势,仅仅是一种望文生义的批评而已.苏力教授认为,法律多元现象不但存在于古代、近代,而且还存在于现代.在当代,既然法律多元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我们就不能想当然地人为消除它,要让习惯法与国家法优势互补,共同服务于法治社会.国家法应当给习惯法留下一定的空间来调整社会关系,习惯法也应当表现出对国家法应有的尊重,不能太偏离国家法的原则和精神,否则会被国家所不容.

[参考文献]

[1]王学辉.从禁忌习惯到法起源运动[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2]高新才,马文龙.西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思考[J].兰州大学学报,1999,(4).

[3]王东平.清代回疆法律文化刍论[J].民族研究,1999,(3).

[4]张昌文.法律至上、秩序中心与自由本位[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5).

[5]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6][日]千叶正士.法律多元[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结论:关于少数民族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少数民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摘要:文章先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形成的背景进行了阐述,然后分析了形成原因,最后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具体体现作了阐述。关键词:中国古代;法律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概念和特征
摘 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是指凡是为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品和劳务进入生产、交换、消费和服。

关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合理性
摘要:中国从秦朝大一统,建立了完整的国家结构和法律规则开始,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法律文化。传统的法律文化中包括三个主要特点:社会本位、男权思想、父权。

城市化进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路径
摘 要:本文在探讨城市化进程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影响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城市化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带来的冲击,并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提出在城市。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