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鸿沟论文范文写作 跨越历史学和国际政治学鸿沟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鸿沟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3

跨越历史学和国际政治学鸿沟,本文是一篇关于鸿沟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鸿沟论文参考文献:

鸿沟论文参考文献 国际物流论文国际会计论文国际贸易毕业论文选题国际贸易实务论文

摘要遏制战略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冷战起源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范畴.《美国遏制战略和冷战起源再探》一书试图打破上述两大学科门类之间的藩篱,将国际关系理论和冷战史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系统地提出遏制战略的基本理论假设,归纳出美国遏制战略的基本框架,并通过解读“长电”和NSC-68号文件等档案文献,对遏制战略理论假设加以检验.该书发展了当代冷战史研究的四大学派——“传统派”、“修正派”、“调和派”和“国际派”,成为哲学和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的典范.

关键词跨学科研究遏制战略冷战起源

中图分类号:D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812(2009)03-0073-78

目前,国内外学界对冷战起源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包括乔治·赫林(George C.Herring)所著《援助俄罗斯,1941-1946:战略、外交和冷战起源》;拉夫·利弗林(Ralph B.Levering)所著《冷战起源论争:美国和俄罗斯视角》;罗伯特·波拉德(Robert A.Pollard)所著:《经济安全和冷战起源,1945-1950》;丹尼尔·尤金(Daniel Yergin)所著《破碎的和平:冷战起源和国家安全态势》;汤姆斯·帕特森(Thomas G.Paterson)所著《冷战的起源》;马丁·麦考利(Martin McCauley)所著《冷战的起源》等.从研究机构来看,美国威尔逊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于1995年成立的“冷战国际关系史研究项目”、英国伦敦大学成立的“冷战国际关系”研究和教学机构以及我国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均对冷战的起源作了较为深入地文本探讨.上海外国语大学张曙光教授(以下简称张教授)新作《美国遏制战略和冷战起源再探》(以下简称《再探》)则从一个独特视角对冷战起源作了全新解读.

一、理论假设的提出

《再探》第一章为理论研究部分,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冷战、战略和遏制三个基本概念、内涵和特征.张教授将现行的国内外冷战史研究归为四大类——“传统派”、“修正派”、“调和派”和“国际派”,认为“传统派”从国际体系的转换和权力转移视角探讨了英、法、德、日、意的衰落和美苏的勃兴对战后两极格局的影响,并认为美国凭借战争之外的政治、外交、经济和文化等手段对抗苏联的扩张,冷战史就是“理性”的美国应对“非理性”的苏联的“威胁——反应”过程;“修正派”在对“传统派”加以批判的基础上,提出冷战的爆发是美国“非理性”对外政策的结果,美国垄断寡头的经济利益需要、美国企图构建世界经济霸权秩序以及推行开放式的帝国主义等都诱发了冷战的爆发;“调和派”则试图走“中间路线”,认为“传统派”和“修正派”都走了极端,偏离了事实,美苏两国决策者都应对冷战的爆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以约翰.盖迪斯(John Lewis Gaddis)为代表的“国际派”(“新冷战学派”)则认为,上述三个学派都未能避免冷战史研究中的西方中心主义和价值观偏见,学者不仅需利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档案文献,而且需利用俄罗斯、东欧以及中国等“对方国”的档案文献.

在文献综述中,张教授发现:目前关于冷战及其起源的四大研究学派均存在严重的“重实证、轻理论”、“重描述、轻分析”、“重史学、轻跨学科”等问题.由于外交档案中的绝大部分事实上都已经被销毁,且核心内容至今尚未解密.加上当事人回忆录常夸大个人的“丰功伟绩”,因此历史学家根据现存的解密材料和回忆录很难做到还历史原貌.在现实当中,自誉为社会科学家的国际政治学者们对国际史学家的研究成果不屑一顾;史学家则以国际政治学家数理推导出的理论模式和逻辑演绎出的理论框架经不起历史检验为由,亦采取漠然态度,两派似乎“老死不相往来”.随着国际关系史和国际政治学者的分歧加大,双方在很多共同关心的研究课题如冷战的起源问题上交流甚少,最终形同陌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再探》提出大胆设想——冷战史研究需要有“新思维”,历史学和国际政治学研究方法完全可以结合起来.该书在继承冷战史研究的“四大学派”基础上,打破了学科之间条块分割的藩篱,体现了冷战史研究的第五种学派——“统合派”,将“国际关系理论假设”和“国际关系历史实证”相结合,借用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概念,提出理论假设,并用解密档案文献为实证内容,检验理论假设.“统合派”和其说是理论上的创新,不如说是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它试图以国际关系理论去解读历史事件,并通过历史事件检验国际关系理论的真伪,这是《再探》的最大亮点.

《再探》认为,冷战的起源和战后美国安全战略的出台几乎同时发生,并认为国家安全战略具备以下六个基本特征——时间向度的长期性、政策涵盖的整合性、政策体系的稳定性、政策内涵的可操作性、政策外延的模糊性和政治动员的功能性,国家安全战略是主体的人(包括决策精英、决策机构、智库)对客体(国家需要)的反应,国家安全战略的形成可分为战略思考、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三个过程.以往史学界对冷战起源的研究往往仅限于决策的结果而忽视了决策者的战略思考和战略制定过程,这是此书的又一亮点.

美国对苏冷战通过安全战略体现出来,而美国安全战略的核心是遏制战略,它由一系列思辨点组成.第一个思辨点是对战略对手根本意图的判断,亦即对手具有长期以非全面战争的方式在特定范围内不间断地推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扩张之意图、能力和行为;第二个思辨点是对对手扩张意图而造成威胁的认知;第三个思辨点是对战略应对的多项选择,而这一选择的结果必然是战争政策、绥靖政策和观望政策.通过研究可以发现,遏制战略的内涵分别是围堵(Encirclement)、威慑(Deterrence)、胁迫(Compellence)、预防(Prevention)、先发制人(Preemption)和解放(Liberation).其中,前两项属于消极遏制战略,后四项属于积极的遏制战略.

《再探》在重新解读冷战起源时系统地提出了三个基本理论假设:1、冷战是一种以国际安全或冲突解决为主轴、并以权力平衡为动力的大国国际关系“对冲”的系统;2、冷战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自身的思维、逻辑、认知和话语,而正是由于这个意识体系使得冷战不仅持续地主导着20世纪下半叶的国际关系,而且渗透于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3、冷战作为现代国际关系的一个特殊时期,核武器的出现和继之而来的核军备,使得大国权力的运作、安全利益的确定、安全威胁的认知和战略资源的积累发生本质变化.上述三个理论假设涵盖了冷战研究的三个层面,亦即权力因素、意识形态因素和核武器因素是影响冷战爆发和运行轨迹的三个相互关联的动因.

二、“长电”和有限遏制战略构想

为检验前文提出的遏制战略理论假设,《再探》第二至第八章分别利用美国解密的外交档案文献,探讨美国遏制战略的思考、制定和执行过程.美国决策者对遏制战略的思考源于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鸿沟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鸿沟葡萄在线试听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无法跨越不都是鸿沟
我常常浪漫主义地认为,面对我们爱的或想要爱的,只要我们投以深深的拥抱,就终能进入它或者他或者她的世界之中,只要努力,就可以达到融通、和谐、温暖、。

波士顿、MIT发布AI报告详解企业如何跨越AI应用鸿沟
人们对人工智能(AI)抱有极高的期待,但实际效果往往差强人意。本文希望提供贴近实际的AI应用业界基准,从而让各个公司以此为鉴,对自身在AI方面的。

跨越社交媒体技能鸿沟
早在2004年2月,哈佛大学的第一批用户就已经登录了新推出的thefacebook com,也就是Facebook的前身。短短十几年后,20亿用。

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运行影响
摘 要:自2002年进行利率改革开始至今,我国在利率市场化方面的探索已有十余年,对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等均先后实现了利率市。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