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逍遥游论文范文写作 庄子·逍遥游篇意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逍遥游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30

庄子·逍遥游篇意,本论文为您写逍遥游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逍遥游论文参考文献:

逍遥游论文参考文献 一篇完整的论文意林杂志订阅如何写好一篇论文意林投稿

摘 要:《逍遥游》历来被认为是庄子主要思想的表达,初读《逍遥游》会觉得它恢诡谲怪、想象怪异,深究其味却能品出其幽深含意,在虚张声势、夸张想象的背后,隐藏着庄子的良苦用心.

关键词:《逍遥游》 篇意

《逍遥游》是《庄子》内七篇的第一篇,也是《庄子》的首篇,是整个庄子思想的精髓,孙嘉淦《南华通》曰:“逍遥游者,庄子之志也,其求道也高,其阅世也熟,阅世熟则思远害,求道高则入虚无.以为天地共生,万物为一.而徒以有我之故,遂有功名,是生利害.故必无己然后心大而能自得矣.齐物论之丧我,养生之缘督,人间世之无用,德充符之忘形,大宗师之人和天一,应帝王之游于无有,皆本诸此,实为书之纲领,故首发之,所谓部如一篇,颠之倒之而不可者也.”可谓道尽了《逍遥游》在整个《庄子》中的重要性.

初读《逍遥游》只觉得庄子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想象力十分丰富,内心非常单纯.开篇就把人带入一个奇幻的世界,北海里有一条不知有几千里大的鱼,变化成一只叫鹏的大鸟,在海运时就振翅迁徙飞往南海,描写场面宏大,气势磅礴,鱼大、鸟大、池大,一个无边无垠的广大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庄子还把大鹏在高空飞翔时的心理活动描绘了出来:天的深蓝色是不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它太远没有尽头以致看不清楚呢?我从高空往下看是不是就像人们在地面上看天上的我一样呢?整个画面描绘得非常生动有趣,把人的心理活动赋予到想象出来的大鹏身上,让人读来感觉合情合理.接着出现了两只小小的蝉和学鸠,他们看着高空的大鹏用鄙夷的口气说:“我一下子起来就飞,碰上树木就停下来,有时候飞不到,便落在地上就是了,哪里用得着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那样远呢?”庄子把人间的世俗情态形象地展现了出来,生活中平庸无志的人看到积极向上的人努力奋斗时,不也是这样愚昧地进行嘲笑吗?

庄子开篇来讲这样一个寓言,或许是因为他所描述的大鹏接近于所谓的逍遥.简单看来,庄子是在漫无边际、无忧无虑地在想象逍遥的形态,可是像他这样的大哲学家大思想家,难道只是闲来无事随便想象而已么?宣扬逍遥,必定是因为世界上的事物不逍遥.陈鼓应《老庄新论》里说:“庄子之所以逍遥,是为了避免‘中于机辟,死于网罟’,避免‘斤斧之害’”,“在逍遥的背后,在庄子生命的底层,未尝不奔腾着愤激和焦虑之情”,所以庄子的逍遥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当时,中国历史正由领主封建制向地主封建制过渡,战国“七雄”实行了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改革,给社会带来了前途和希望.但这种新的剥削制度是建立在压榨广大人民的基础之上的,而它确立自己统治的过程又必须凭借暴力,这就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苦痛——刑罚严酷,战争频仍.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庄子不可能透过复杂的社会看清历史的本质,他看到的只是战乱和灾难,他痛苦、悲观,以至绝望.因此,他隐居村落,淡泊自奉,断然拒绝楚威王的聘请,只想在不受尘世烦扰的小角落里编织着自己的想象.全书以《逍遥游》开篇,《逍遥游》又以大鹏开篇,可见大鹏的形象在庄子心中的分量,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庄子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大鹏,以引人注目的浩大气势腾空而上,在高高的蓝天之上观摩着人间百态,又庆幸自己不用翻卷其中,只管逍遥自在地翱翔于天际便可.今人陈鼓应在《庄子今注今译》中认为,《逍遥游》篇主旨是说一个人参透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束缚,而使精神活动臻于悠游自在、无挂无碍的境地.可以说这是庄子想象出无牵无碍的大鹏形象的精到解读.

浅读《逍遥游》会觉得庄子的想象恢诡谲怪、漫无边际,但深究其意总会体会到庄子的良苦用心.庄子凭借幻想创造了现实中并不存在的鲲鹏的形象,正是为了打破常识对人的局限,使想象的翅膀得以展开,从而获得心灵的超越和解放.蜩和学鸠也是《逍遥游》中的经典角色,它们看着大鹏的浩大气势却不明于心:“奚以九万里而南为”“彼且奚适也”,它们满足于“决起而飞,抢榆枋则止”“翱翔蓬蒿之间”的简单生活,却没有认识到大鹏有自己远大的理想,它不甘平庸、奋起直飞,潇洒飞扬、意气风发,以至于千载之后当人们面对《逍遥游》时,感触最深的还是这个不甘束缚、奋起追求的大鹏形象.庄子在这里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境界,反映的是一种博大的人生追求,表面上赞美的是大鹏南飞的壮举,实际上弘扬的是破除束缚、勇于追求的精神,他不满足于平庸的生活,不想像蜩和学鸠那般将自己的人生局限于狭小的空间,他渴望能有一番大作为.但是庄子并不是让人一味地炫耀气场,大鹏气势浩大地高飞只是为了“图南”“适南冥”,并无任何骄傲炫耀之意,庄子要说的是做人既要有俯仰苍穹的气场,也要有能不事张扬的个性,简单说,就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这对现在年轻人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逍遥游》里庄子批评了三个人:“资章甫而适诸越”的宋人、惠子和“善为不龟手之药”的宋人.这三人之所以受批评,是因为他们怀有个人成见,不能顺应自然.经商的宋人根据自己戴帽子的习惯,就臆断越人也戴帽子;惠子抱着大瓠只能做瓢的成见,把辛苦种成的大瓠砸碎丢掉;善制不龟手药的宋人囿于世代以药涂手漂洗丝絮的成见,不知道把这种药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只要是有价值有用的东西就要发挥它们的所长,顺其有用之性用之.帽子为束发所用,就卖给需要束发之人;五石之瓠有中虚而善容、外圆而善浮的特性,便系做腰舟,泛游于江湖;不龟手之药能防止手冻裂,就推而广用之,不要拘系一角.有用之物要顺其有用之性用之,那么无用之物又该如何处置?文章最后一段中惠子给庄子出了一道难题,说有一棵叫樗的大树,“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惠子说它大而无用.庄子却有他的办法,让大樗“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惠子说大樗是无用之物,庄子便顺其无用之意思,对那些无用之物也顺其无用之性而用之,使其“不夭斤斧,物无害者”,那么这样的无用也就成了大用.王夫之《庄子解》对本段的评论是:“前犹用其所无用,此则以无用用无用矣.以无用用无用,无不可用,无不可游矣.”庄子所举的这些例子都是为了告诉我们不论对事物还是对人们自己,都要顺性而用,逆性或斜性而为只会误入歧途、得不偿失.

在庄子所描绘的《逍遥游》里,最值得人羡慕的应该就是藐姑射山上的神人,“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穅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分分然以物为事!”这位神人畅游天地之间,高蹈出尘,身心自由驰骋,主观没有立功的愿望,也没有建功的行为,然而这些“无为”的神人在物质上却能“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万物各得其所;这些无为而无不为的神人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的人相比,就如同大鹏和小鸟一样,用神人身上的一点尘垢,就能陶铸出许多尧舜来.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继承老子的思想,所以他的文章总会不经意间透出“无为”的思想,而“无为”思想产生的根源是他根本无法改变的残酷的社会现实.无为才能有为,类似于俗语所说的“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不刻意为之才能成之,藐姑射山上的神人修炼自身的品德、逍遥于四海之外,而他凝聚的精神却能在无意间使万物不生恶疾、年年五谷丰收,他的品德广施于宇宙而使万物为一体,这是多么神奇的力量.庄子描绘出这样的神人显然是他心中所梦,引人向往.

《逍遥游》是一篇奇异的文章,它构思宏伟,想象奇特,形象的故事蕴生出抽象的道理,深进而浅出,读来齿生机趣,想来心生蕴藉.庄子所要表达的是一种精神解放和精神自由的青春之歌,将《逍遥游》列为《庄子》首篇“甚有妙理”,如何之妙,虽有仁智之见,却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品味.

编辑:曹晓花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逍遥游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逍遥游 月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阅读逍遥游
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居于《庄子》内篇之首的《逍遥游》一文妙喻如珠,将玄奥之义理剖析解离,寓于平实,可谓形象而又不失文采。《逍遥游》历来为研究庄子。

游和庄子人生美学逍遥精神
摘要:“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美学,“游”包括游世、游心、游境,庄子本着逍遥的精神从心出发,不为外事外物所累,超越世俗,超越生命,从而实现美的超越。

译者主体性在逍遥游英译本中体现
摘要:《庄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国内外对其研究层出不穷, 本文以代表篇《逍遥游》两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说明译者主体性渗透于翻译过程。关键。

庄子逍遥游小大之辩之人生境界探析
摘 要:《逍遥游》一开篇便让我们领略到鲲与鹏超乎想象的大,与蜩、鸠、菌、蟪蛄等小物形成强烈差别。但是我们对这种差别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在时间与空间。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