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礼法论文范文写作 传统礼法对当代法治价值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礼法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8

传统礼法对当代法治价值,本论文为您写礼法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礼法论文参考文献:

礼法论文参考文献 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论文当代护士杂志亚太传统医药杂志价值工程期刊

摘 要 礼法文化起源于中原文明,以儒家经典教义为基本准则,是法律儒家化的结果.作为我国传统社会的重要“法则”,其在维系我国传统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解决纠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使对当代法治建设,传统“礼法”文化仍然具有价值.本文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以一起人民调解的成功案例为切入点,结合我国法治工作实践,从“礼法”传统对人民调解制度的启示到其对现代法治的价值进行逐一论述,重点阐述其对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传统礼法 人民调解 当代法治

基金项目:本文是*司法警官学院2016年度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专项项目.名称:传统“礼法”的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XYX201602,课题组成员:阴奕名,郭晓晨,邓丽琴,赵英男,陈浩星.

作者简介:阴奕名,*司法警官学院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003

从“礼乐教化”到“礼制社会”再到“以礼治国”,起初用于王室贵族祭祀的礼节仪式逐渐发展衍生为封建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的“礼”.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与统治者的需求下,儒法两家治理模式与思想逐渐融合,“礼治”与“法治”也由最初对立直至实现统一,最终形成中华法系“礼法合治”的核心治理思想.近代以来,西方先进法律思想与“礼法”文化产生激烈冲突,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让传统“礼法”落后的一面更为凸显,传统“礼法”被视为封建落后的产物一度被搁置与摒弃.事实上,传统“礼法”对当代法治建设与法律本土化的推进都有其积极价值,人民调解制度就是传统“礼法”精神发挥当代价值的典范.因此本文拟选取人民调解为视角来研究传统“礼法”的当代价值,并通过研究礼法传统之内涵对人民调解及现代法治社会的建设提供启示.

一、由一起人民调解案例引发的思考

2008年3月,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发生了一起由骨灰盒引发的家庭纠纷:68岁高龄的潘某在妻子张某去世后,就骨灰盒的归属与安葬问题与张某和前夫所生子女产生了争议.这起纠纷经过人民调解员的耐心调解后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待潘某的前妻与现在的妻子百年后,二人的骨灰随同潘某骨灰按照传统风俗一并合葬”.这样的结果双方当事人都很满意,最终言归于好.可以说,这次调解在圆满解决纠纷的同时,为今后家庭和谐关系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那么为什么人民调解会产生这种良好效果呢?从调解员的角度分析,一是调解员科学调解方法的运用,二是调解员对当事人心理的巧妙把握.本案件中调解员分别与当事人进行对话找到矛盾激化的根源,再从中寻找突破点,均衡双方利益,把握时机循循善诱.从被调解人的角度分析,传统文化中“和”的价值观与“无讼”观念的渗透发挥了重要作用,双方当事人要面子、求和气、不愿“家丑外扬”,为调解成功奠定了社会基础.

如果此案以诉讼的方式来解决,抛开当事人要投入时间和金钱不谈,法院会不会受理骨灰盒纠纷,如果受理了怎么适用法律,判决结果能否让双方当事人都心甘情愿的接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管判决有利于哪一方,重建诉讼前和谐家庭关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可以说,法院最终审判只是为矛盾画上休止符,可能不能从根源上解决纠纷,更有甚者还会激化矛盾.人民调解以其解决纠纷方式的多样性、灵活性和结果的易接受性,为日后当事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恢复奠定了基础,往往能起到真正调处息争的效果.

二、贯穿于人民调解的传统“礼法”精神

古代调解制度最早可追溯至尧舜时期,是基于我国特定民族文化、价值取向以及政治经济基础而产生的.传统调解发展至今日,形成以人民调解和法院调解为核心的当代调解制度.作为我国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的重要组成,人民调解是“礼法”精神在当代的渗透与传承,被西方赞其为“东方经验”.

(一)“礼法”精神的生生不息

礼法傳统建立在儒家思想基础之上,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法律的指导性原则,其基本内容包括礼法观、德刑观、人情观三个方面.礼法观将礼的教化功能和法的强制作用相结合在一起,是封建统治者稳定社稷的重要手段;德刑观为道德和法律的平衡难题提出了为政以德和德主刑辅的解决方法,“为政以德”要求为政者以德治身,严以律己,以民为本,实行仁政.“德主刑辅”指古代统治者以礼治为主、法治为辅的国家治理观念和慎刑与恤刑的刑法适用原则;人情观是家族观念和身份格局的集中体现.实质上,人情就是指以智、义、礼、信为代表的儒家*道德,根本在于维护“亲亲”、“尊尊”的秩序.人们习惯采取私了的方式解决纠纷,以维护地缘血缘关系,蕴含人*彩.华夏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以“夏夷之辨”的血统和文化为标准来区分不同的民族.道德礼仪是华夏文化的精髓,既是祖先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也反映一定阶级和时代的社会意识形态.一定意义上讲,礼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缩影.这些思想观念和礼法文化代代相承,是民间法和情理法的集中体现,伴随着人们约定俗称的习惯、经验、生活方式,直至今日仍作为民族精神渗透于我们的生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礼法精神指导影响人民调解

无论是古代民间调解,还是当代人民调解,礼法精神都作为贯穿制度产生、发展、实施始终的设计理念与思想渊源.从礼法观和德刑观来看,古代民间调解有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础和文化基础:政治基础是统治阶级围绕礼法精神对古代民间调解进行推广,并以法的形式确保调解的合法性.文化基础为封建社会统治者“德主刑辅”的治国观念,“礼为重,和为贵”的社会价值观以及儒家正统思想对“无争”、“无讼”的和谐社会的推崇;从人情观来看,民间调解的兴起与我国封建王朝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密不可分:经济背景是指民间调解最大程度节省了人力物力,符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中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现实.社会环境是指,华夏文明作为农耕文明的代表,由地缘和血缘连系的群体组成的社会环境十分稳定,故当人们之间发生纠纷时,往往忽视对个人权利的维护而更重视家族集体的利益,忽视对是非曲直的判断而更渴望恢复人际关系的和谐,个人缺乏应有的独立性而表现出求安定的社会心理.这种重和谐、讲人情的心理,为民间调解的形成发展制造了积极的舆论.

结论:关于礼法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规矩礼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联系
摘要: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精神之瑰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当代思想价值观的体现。这二者虽然历史背景不同,却都是我国精神文明的体现,因此要寻求融。

论中国传统家教文化当代
家教文化是以家庭为载体,以家长为主导,通过日常生活对子女亲属进行的一种文化教育与文明传承。它通常以生活经验、实践智慧或价值理念的形式蕴含于语言文。

中国传统伦理对当代金融活动
摘要:现代金融活动中利益冲突引发的信用危机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道德伦理的缺失是问题的关键之一。本文从分析现实金融活动中伦理缺失的具体表现入手。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探析
摘 要:在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日益冲突、东西方文化不断交融、经济科学剧烈发展变化的新时期,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文章从价。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