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礼仪文化论文范文写作 礼仪文化和罪感文化比较中看中西文明交流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礼仪文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5

礼仪文化和罪感文化比较中看中西文明交流,本论文可用于礼仪文化论文范文参考下载,礼仪文化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礼仪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礼仪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论文现代企业文化期刊企业文化的论文企业文化期刊

摘 要:“礼仪文化”一直被东方文化所传承,注重“向善性”,而“罪感文化”根植在西方文化中,强调“原罪性”.两者之间的异同是当今中西文明交流和碰撞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本文立足*学视角,从“礼仪文化”和“罪感文化”的本源差异出发,探讨其文化起源、作用机制方式等方面的异同,浅析“礼仪文化”和“罪感文化”的异同,在此基础上简论中国“礼仪文化”在中西文明交流的的新发展.

关键词: 礼仪文化;罪感文化;起源;作用机制;文明交流

东西方文明因有着文化本源差别,产生了“礼仪文化”和“罪感文化”的不同.东方儒家“礼”的思想和西方基督教的“原罪”对礼仪文化罪和感文化的发展有着根源的影响.“礼仪文化”一直被东方文化所传承,注重向善性,“罪感文化”根植在西方文化中,强调原罪性.两者的本源差异在各自文明中不断被推演和延续,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带来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观、人生观,影响着东西方的思维模式、为人处事、教育理念、行为规范等方方面面,也给当今中西思想文化交流和传播提供借鉴.

一、礼仪文化和罪感文化定义阐释

1. “礼”和“礼仪文化”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对“ 礼”的一种解释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而“礼仪”则被解释为“行礼之仪式”.现代社会的“礼仪”从传统社会演变而来,已经成为是一个多维度的范畴.从*学的视角看,礼仪则是“礼”德的表现形式,是社会公德和行为道德的统一.因此要把握东方的“礼仪”文化,首先要领会“礼”.在中国千百年的文化中,“礼”既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产物,野蛮和文明的分界线,又是儒家文化体系的总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思想意识和制度规则,长久以来成为约束社会成员、协调人际关系的社会规范和准则.

中国俗称礼仪之邦,自古重视礼仪文化建设.“礼仪”最早的起源和祭神有关.《礼记·标题疏》中说:“礼事起于燧皇,礼名起于黄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即,礼最初是原始社会祭神祈福、祖先崇拜的一种祭祀仪式,具有强烈的神秘感和敬畏感.孔孟之道将“礼”的情感基础和“仁”的精神内核作了沟通,使社会规范的外在性和道德主体的内在性相接轨.“礼义廉耻”、“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等连词惯语,都体现出“礼文化”在儒家思想体系中起着突出的精神支撑作用.《荀子·礼论篇》中还写到:“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强调了欲和争、乱的关系,隐含了人以礼为善的行为准则.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礼文化”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但其追求性善的根本思想传承至今.

2.“罪感文化”阐释

西方“罪感文化”成为确定的文化概念之前,“罪(Sin)”就己根深蒂固.基督教的原罪始于人类祖先亚当和夏娃偷吃恶之果被逐出伊甸园.西方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提出“原罪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有缺陷的,人需要有忏悔和悔悟之心.《圣经·诗篇》中说:“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天主教是广义的基督教中的一部分,其教义将“罪”解释为:对理性、真理和良心的冒犯,是由对特定物质的放纵的追求而导致失去对上帝和邻居的爱.简单地说,罪即对上帝的不服从.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支柱,受其传统的影响,人们认为思想和行为受制于凌驾万物之上、洞察一切的上帝,上帝会给人的善恶打分,也就是审判.西方基督教的罪感文化就是在这样的宗教文明滋养下成长的.在罪感文化中,基督徒常把自己看作罪人,其目的不在于放纵自己、否定善的存在,而在于摆脱罪恶、向善靠拢.“罪感文化”一词则首先由美国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提出.《菊和刀》中她将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明总结为“罪感文化”,即“提倡建立道德的绝对标准并且依靠它发展人的良心”的社会.

二 “礼仪文化”和“罪感文化”异同比较

“礼仪文化”和“罪感文化”虽然根存于不同的地域和文明,两者的最终目都在于抑罪扬善,只是前者侧重于“抑罪”,后者更加突出“扬善”;两者的劝善的方式都是促使人在社会生活中遵从各自的“道德标准”,使得人们一旦违背了那个标准,便会产生心灵上的不安或者懊悔、羞耻或罪恶的感觉,进而又促使人为了解脱这种不安而不再犯下相同的过错或罪恶,从而达到减恶增善的目的.但在中西文明的交流和思想碰撞中,其不同点则成为文化冲突的重要研究对象.

1. 文化发展根源差异

基督教是西方罪感文化的支柱,罪感文化从宗教信仰中而来;“礼”虽最早起源于祭神,但并没有固定的神的形象,而发到到儒家文化推崇的“礼”“仁”思想,则已成为强调“人”性本善.即,罪感的文化聚焦于人性的否定的一面,礼文化则更加注重人性中的肯定的一面,体现了中西想文化的根本差别之一.

2. 作用机制差异

根源的差异,也使得“罪感文化”和“礼文化”的“导人以善”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前者倚重内部力量,后者更多依靠外部力量.西方人注重个人主义观念,“罪感文化”提倡建立道德的绝对标准,并且通过该标准发展人的良心,其向善力量是以自发和主动为主的,即强调内因:一个人只要犯下“罪恶”,违背了那个“绝对的道德标准”,无须外力的参和,灵魂上便会感到不安.中国礼文化注重集体主义观念,“礼文化”之“礼”,一方面也要求节欲存理,控制 ,另一方面,“礼”更表现为具体的集体行为规范,如一整套制度仪式,是德的保证.《荀子·修身》写到:“礼者, 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颜元曰:“身有礼则身修.”礼就是要端正人的行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主要是通过学礼、用礼、保礼的礼教来熏陶人们的道德品质,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保证社会道德准则的实施.即“礼仪文化”中向善的力量主要是外部的促醒和推动,生活在这种文化中的人,时刻需要有外部制度、规则或舆论压力来促其向善;如果缺少了外部的压力,向善的力量便不会像“罪感文化”中的那样自然而强大.

结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礼仪文化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什么是礼仪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论礼仪文化的隐性社会控制功能与其实现路径
[作者简介] 袁媛淑(1974—),女,湖南新化人,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湖南女子学院礼仪 家政研究与教育中心讲师 研究方向:礼与法、家庭。

青岛市关工委举行青少年礼仪文化读本新书首发暨赠书仪式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礼仪文化教育,提高文明素養,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山东省青岛市关工委在青岛出版社、酒店管理学院等单位。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融合和共生
[摘要]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文章针对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礼仪文化缺失的现状,积极探索两种文化融合共生的有效途径,具体包括:制度先行,。

中西方饮食礼仪文化对比
摘 要: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出不同的外化礼仪,中西方饮食礼仪呈现出了不同的特色。本文通过中西方饮食礼仪的对比,试图探讨其中蕴含的深刻民族文化。本文。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