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贵粟恤民生论文范文写作 务农贵粟恤民生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贵粟恤民生论文写作 时间:2023-12-17

务农贵粟恤民生,该文是关于贵粟恤民生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贵粟恤民生论文参考文献:

贵粟恤民生论文参考文献 民生问题论文

明代徐光启与西汉氾胜之、北魏贾思勰、元代王祯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农学家,他暮岁撰作的《农政全书》垂誉后世,与《齐民要术》、《农桑辑要》、《东鲁王氏农书》和《授时通考》被并称为“中国五大古农书”,因《农政全书》集中了中国古代农业科技之大成,享有“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的称号.

竺可桢先生称徐光启是我国“杰出的近代科学先驱者”.何兆武先生在《徐光启论》中认为“徐光启可以称之为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思想家之一”,“徐光启的科学思想,是在他总结中国古代科学成就、掌握西洋科学知识并且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通过他自己长期的研究和试验而形成的.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徐光启首先是形成了一套富有近代科学倾向的思想体系,然后又从种种思想体系中引出了切合当时‘民生日用’的‘百千有用之学’”.陈乐民先生称道徐光启:“创获之见、见识之博、眼光之远,实为中西会通的第一人,为有明一代所罕有.”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出生商人兼地主家庭.嘉靖年间,倭寇多次侵扰我东南沿海,上海地区屡遭涂炭,徐家也不能幸免,由此家道中落.徐光启的祖母、母亲“早暮纺绩,寒暑不辍”,其父也不得不“间课农学圃自给”.徐光启八岁入村学读书,留心乡间农事,对农业生产萌有兴趣.经过奋发读书,万历九年(1581),二十岁的徐光启考中秀才,由此“食饩学宫”,得县里补助,对困顿的生活略有补益,“以家贫,故教授里中子弟”.此外,徐光启还远赴广西、广东教书,养家谋生.此后,屡困棘闱,久试不遇.至万历二十五年(1597),三十五岁时赴北闱乡试,考取顺天府第一名举人.据徐光启之子徐骥所撰《先文定公行述》:本来这次乡试阅卷官将徐光启的试卷摈斥孙山之外,直到放榜前一天,主试官焦竑还为阅卷官所选拔的试卷没有一个值得取作第一名深以为憾.分考官张五典从落卷中物色到徐光启的试卷,送交焦竑过目,焦竑看过,“击节称赏,阅至三场,复拍案叹曰:此名世大儒无疑也,拔置第一”.徐光启的命运由此改变.若无学识渊博且重实学的焦竑慧眼如炬,有真才实学的徐光启恐怕难以出人头地,其由此“名噪南北”皆因座师焦竑的识拔.

万历二十四年(1596),徐光启在外地教书时,途经广东韶关时认识了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郭居静,初步听到有关西洋的学说.万历二十八年(1600),三十九岁的徐光启赴南京,与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相遇,据其《跋二十五言》记载:“昔游岭嵩,则尝瞻仰天主像设,盖从欧罗巴海舶来也.已见赵中丞吴铨部前后所勒《舆图》,乃知有利先生焉.间邂逅留都,略偕之语,窃以为此海内博物通达君子矣.”二人由相交、相识到相慕,其后在北京师从利玛窦,合作翻译西方名作,成为徐氏一生的转折点.至万历三十一年(1603),四十二岁的徐光启皈依天主教,教名保禄,领洗后返乡.

万历三十二年(1604),历经二十三年磨砺,徐光启北上会试,高中进士,由此青云得路,登入仕籍,考选翰林院庶吉士.其间与在京的利玛窦时相过从,叩疑请益,尤留心经世致用之学,从利氏“学习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筴、水利诸书”.从与利玛窦的交往中,徐光启认识到数学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础,他把数学称之为“度数之学”或“象数之学”.从万历三十四年(1606)至万历三十五年(1607),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希腊学者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约成书于公元前300年,以希腊文写成,后译成阿拉伯文,继而译成拉丁文,是以公理法建立数学演绎体系的最早典范.二人克服了从拉丁文译成中文的种种困难,迎难而上,由利玛窦口译,徐光启笔授,“反复辗转,求合本书之意.以中夏之文,重复订政,凡之易稿”,终于译出原书前六卷即平面几何部分,并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春付刻,现有《天学初函》本传世.译文经反复推敲,力求准确无误,晓畅易懂,徐光启创造了一套数学术语,如点、线、面、直角、锐角、对角线、圆心、直径、相似、外切等等沿用至今的数学专有名词二十余个.梁启超对利、徐合译的《几何原本》称誉有加,认为“字字精金美玉,为千古不朽之作”.延至清咸丰年间,由英国人伟烈亚力和算学家李善兰补译的《几何原本》后九卷问世,这部欧洲科学古典名著的汉译文本始成完璧.康熙年间修撰数学百科全书《数理精蕴》,将《几何原本》收入其中.徐光启初从利玛窦学习西洋水法,后又跟意大利人、利氏助手、传教士熊三拔学习此法,于万历四十年(1612),徐氏将所学笔记编成《泰西水法》,是一部介绍欧洲水利工程学的著作.2007年9月,上海举办纪念翻译出版《几何原本》四百周年活动,利玛窦、熊三拔、徐光启的后代相聚以沪上,追怀先辈间的情谊和业绩,继续传承着中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徐光启生当国困民穷、国势糜沸的晚明时代,内政不修,党争如炽,外患日亟,纷至迭乘.轸念民生的徐光启步入仕途以后,五进四退,最终位至通显,数十年间,在朝机务殷烦之余,他对农业的关注从未稍减.他认为“富国必以为本业,强国必以正兵”,本业即农业,充分体现了“务农贵粟”的农本思想.胸怀匡济时艰、致君泽民之志的徐光启不仅多次上疏建议垦荒本田,兴修水利,并且亲自试验,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辟有小型农场,对多种植物的栽培技术进行实验研究,矢志坚笃,锲而弗舍,同时虚访勤求,向老农调研、咨询,并沉酣典籍,赅罗农学文献史料不遗余力,及时总结实践成果,撰写出多部栽培农作物的著述,有的散佚,有的后收入《农政全书》,徐光启对农学文献斟古酌今,立志萃为鸿帙,墨梓以传,意在利济苍黔,化导群生.

在翰林院期间和丁忧回乡在籍守制三年是徐光启进行农学试验和研究的重要时期.徐光启关注到当时人口爆炸式增长,万历三十三年(1605)撰写的《处置宗禄查核边饷议》,针对两百余年来坐食宗禄的王孙们有感而发.当时宗禄随宗籍繁息每三十年人口增长一倍,造成国计大亏,对此他提出改革建议;又在《玄扈先生井田考》中再次提出每三十年人口增一倍的规律,以示警惕.基于这一认识,徐光启特别重视高产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栽培试验.万历三十五年(1607)至万历三十八年(1610),徐光启为其父守丧期间,在上海的家园和郊区徐家汇祖茔附近辟有小型农场.甘薯原产于美洲中部,十六世纪七十年代经吕宋(今菲律宾)引种到中国南部沿海诸省栽培.但越过浙南,便无人敢种,认为“风土不宜”.甘薯单产高,且耐旱、耐瘠、耐风雨、抗病害力强.这些特性引起徐光启的关注,他力排耕作学上“风土说”的保守思想,变通使用,毅然从福建、浙南引种甘薯,在上海试种,悉心栽培,因地制宜,取得成功.徐光启系统总结了甘薯的引种、耕作经验,撰成《甘薯疏》,归纳种薯的好处为十三胜,即十三大优点.《甘薯疏》在清初有传本,后失传.至1976年,全文征引《甘薯疏》的朝鲜著作《种薯谱》在日本发表,使湮晦不彰的《甘薯疏》重现于世.

结论:关于贵粟恤民生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贵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民生需求为导向政府审计
摘 要民生审计主要基于民生需求,通过审计的方式以提升政府的工作效率。本文将基于对民生审计的基本概念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民生审计工作面临的困境。

民生银行未了局
在2016年年报中,民生银行曾罗列其荣获的众多最佳奖项。不过与诸奖项所传递出的信息不同,这家银行近段时间因“假理财窝案”饱受质疑。处在风口浪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民生保障方向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面临着与日俱增的人口压力,住房压力。政府在城镇人口增加的管理过程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供给体系。

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中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迸一步提升。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金融。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