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标点论文范文写作 有标点未必好于无标点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标点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2

有标点未必好于无标点,此文是一篇标点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标点论文参考文献:

标点论文参考文献

我曾写过一篇《传统读书就是慢读书》的文章,虽然该文写得很长,但还有些话要说.

“读书识字”

我们习惯把孩子进学校接受教育笼统称为“上学读书”,这绝大多数孩子第一次接触到书,也是学习“读书”之始.

绝大多数书籍是有字的,“无字天书”只是个传说,读书要从“识字”开始,因此俗语谈到孩子上学,概以“读书识字”称之.

古人是五至七岁上小学,开始识字.先秦的小学除了学习些初步的礼仪外,就是识字.识字对于接受教育的中国人来说是个巨大的工程.因为汉字属于象形系统,不同于拼音系统的文字只有三四十个拼音字母.商代甲骨文,已发掘的10万片甲骨中就有四千多个图形,能够解读文字在2500个以上;金文,仅容庚先生的《金文编》中其中可识别的文字也在2500个左右.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所收文字近万个.而且时代越靠前单音词越多,单音词的记忆要难于复音词、多音词.因此识字对于孩子来说是个苦差事.

“识字”教育是读懂书的关键,有的人念了一辈子书都不能过关,错字别字连篇,或以此教人,更是贻误后人.古代有许多讽刺人们读错别字的笑话,明代有笑话说莫云卿与屠隆等到朋友袁太冲家看到桌上有个帖子,上面写着“琵琶四斤”,三人大笑,于是他们凑了一首诗:“枇杷不是此琵琶,只为当年识字差.若使枇杷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关于错别字的笑话中最精彩的是《尧山堂外纪》记的一个宋代故事:政和间曹组(字元宠)有《题村学堂图》诗云:“此老方扪虱,众雏争附火.想当训诲间,都都平丈我.”“都都平丈我”本应是“郁郁乎文哉”,出自《论语·八佾》,孔子用以赞颂周代典章制度之完善美盛,而这位老迈昏庸的乡村塾师把这五字全部读错.更妙的是“一日,宿儒到社中,为正其讹,学童皆骇散.时人为之语云:‘都都平丈我,学生满堂坐;郁郁乎文哉,学生都不来.’”这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典型.人们认假不认真,正确读法反而不被接受.开蒙老师对学童影响甚大,先入为主,有的终其一生都难改正.后人有诗云:“此言真与我心同:择傅宁能忽训蒙.今日非无村塾老,‘都都平丈’教儿童!”言给小孩选择开蒙老师必须谨慎.句读与标点符号

按照传统的教育程序“识字”之后就是“句读”.所谓“句读”就是分章断句.汉代经师何休说到学者在理解《春秋》时“援引他经,失其句读,以无为有,甚可闵笑者不可胜记也”(《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序》).弄乱了“句读”,自然不能正确地解读经文.而且,句读不同也关系着对文章的理解.例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就有六七种断句,因此有六七种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解释.

1.古代有标点符号吗

今人常说古书没有标点,的确大多数线装书、特别是“白文本”,每页基本上都是漫漶一片,没有分章断句;可是也有学者认为自古就有标点,甚至追溯源流,并有“中国标点符号史”之作.这也自有其道理,如近年出土的先秦两汉的简牍很多,研究者从中发现一些与文字章句有关的符号如“△”“▲”“■”“口”“∠”等,有人还根据出土的先秦两汉简牍总结归纳,认为当时有九种标点符号;也有人根据敦煌写卷指出那时所用的符号有十八种;更有把两宋兴起的评点派在评点诗文所用的符号(主要评骘优劣)视作传统的标点符号的规范与完成(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还使用新式标点),这是值得商榷的.

现代人们理解的标点符号是书面语中必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其使命是把作者在书面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准确、完整地传达给读者,因此标点符号是固定的、其代表的意义也有社会共识.这种共识的形成或由约定俗成,或是因行政部门推动.另外,创作书面文字时要加上标点符号也是作者工作的一部分.就这些特点分析上面言及的符号,则很难一一符合.

首先,这些符号不是写作者本人遗留下来帮助读者理解本人所写文字的,先秦两汉出土的简牍上的符号是传写者、或者是读者为了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所用的.这是古人读书的习惯.何休所说的“句读”也不是经典作者所遗留下来的,而是研究该部经典的老师宿儒根据自己的研究体会传授给学生的,因此一部经典,不同经师可能有不同的“句读”(每部经典各有师承传授,例如《诗经》在汉初就已分为齐、鲁、韩三家,各有传授,著名的经师有辕固生、申公、韩婴,后又有赵人毛苌所传的“毛诗”),每部经典各有传授师承,“识字”“句读”也是“师承”的一部分.当然识字和句读只是学习经典的初步,如果只停留在识字和句读上,不明了经典中所包含的深刻的道理,则被人们视为不谙大道的“章句小儒”.

其次,在符号的使用上没有一定的规范,例如一个小圆黑点“●”有的代表一篇的开始,有的代表句子的终结,有时又相当于现今的逗号或顿号.本来标点符号是帮助读者理解文义的,这种没有固定不变内涵的符号,要先了解了文义才能断定符号的含义.因此它们不具备标点符号的功能.

2.关于评点书籍所用的符号

宋元以来,随着木刻书籍的出现和书籍刊刻的市场化、商品化,坊间书铺出版了一些带批点或圈点的书籍.其目的或是为了向读者推荐,或是为初学者指示学习门径,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获取利润.这些批点先是施之于诗文选本,后来许多戏曲、小说,特别是辅导科举考试制艺文选(明清两代就是“八股文”,这种批点尤受欢迎,甚至不成书的单页也有买的),连经史杂钞也有圈点.这个过程清人叶德辉《书林清话·刻书有圈点之始》中说得很系统、详尽:

刻本书之有圈点,始于宋中叶以后.岳珂《九经三传沿革例》有圈点必校之语,此其明证也.“孙记”宋版《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章正宗》二十四卷,旁有句读圈点.《瞿目》明刊本谢枋得《文章轨范》七卷,目录后有门人王渊济《跋》,谓“此集惟《送孟东野序》、《前赤壁赋》系先生亲笔批点,其他篇仅有圈点而无批注,若《归去来辞》、《出师表》并圈点亦无之”.《森志》、《丁志》、《杨志》宋刻吕祖谦《古文关键》二卷,元刻谢枋得《文章轨范》七卷,又“孙记”元版《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二十五卷,庐陵须溪刘辰翁批点,皆有墨圈点注.刘辰翁,字会孟,一生评点之书甚多.同时方虚谷回,亦好评点唐宋人说部诗集.坊估刻以射利,士林靡然向风.有元以来,遂及经史,如“缪记”元刻叶时《礼经会元》四卷,何焯校《通志堂经解目》程端礼《春秋本义》三十卷,有句读圈点.大抵此风滥觞于南宋,流极于元明.《丁志》有明嘉靖丙辰三十五年,刻《檀弓丛训》二卷,则托名于谢叠山批点矣.“缪续记”有明刻苏批《孟子》二卷,则托名于苏老泉朱墨矣.至于《史汉评林》,竞成史书善本;归评《史记》,遂为古文正宗.习俗移入,贤者不免.因是愈推愈密,愈刻愈精.有朱墨套印焉,有三色套印焉,有四色套印焉,有五色套印焉,至是而椠刻之能事毕矣.

结论:大学硕士与本科标点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标点符号方面论文范文。

重视标点,让课堂更语文
摘 要:在一句话中,标点符号的位置不同将会使语句呈现截然不同的含义和情感。因此,学好标点符号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文章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毕业典礼是标点更是指点
又到六七月份,又到了为毕业生书写“离别篇章”的季节,各种形式的毕业典礼像点缀其中不可省略的“标点符号”,更像“成长章节”里不可或缺的“指点语句”。

标点走错了路
能不能去看看一千年以后的世界?能不能和拇指姑娘挤在荷叶上一起数星星?能不能隐身或变形?Yes!Yes!Yes!展开想象力,没有什么不可以!大家。

标点趣谈
偶读顾颉刚先生的《笔记》,其中一则言及“标点之必要”,实在极有趣味,让人发笑。顾先生引一山东农民之《春帖子词》,无标点“一气”而下,是:“今。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