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兴趣论文范文写作 惟在兴趣,尽得风流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兴趣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9

惟在兴趣,尽得风流,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兴趣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兴趣论文参考文献:

兴趣论文参考文献 兴趣数学杂志兴趣语文杂志

摘 要:“兴”是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表现手法,历来广受诗歌评论者的关注,严羽《沧浪诗话》首次将其和“趣”结合,提出“兴趣”的理论,并以此来论盛唐诗歌.盛唐诗“吟咏情性”的内容、“无迹可求”的技巧,以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是对严羽“兴趣”说最好的体现.

关键词:兴趣说 盛唐诗 《沧浪诗话》 严羽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无疑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而盛唐诗,更是顶峰上的顶峰.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评价盛唐诗曰:“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①这是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首次将“兴”这一美学内涵和“趣”结合,严羽以此来论盛唐诗,是有其深刻的内涵和目的的,我们从“兴趣”的发展脉络开始,沿着沧浪铺设的路,探究一下盛唐诗是如何“惟在兴趣”的.

一、“兴趣”理论的发展流变

严羽所谓之“兴趣”,实际上就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兴寄的表现手法.它最初起源于《诗经》中的比兴传统,是一种托物于事,取譬引类,起发己心的写作手法.《楚辞》中屈原将其进一步发挥,“其志洁,故其称物芳”,赋予香花香草以高尚的品德和高洁的人格,恶花恶草便是奸佞邪恶的,他将感情融入景物之中,形成“香草美人”的手法,这也是屈原对比兴的继承和发展.

待到六朝时期,文学批评兴盛,众诗评家对兴寄的手法做了更系统的阐述.陆机谓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②.刘勰谓之“情往似赠,兴来如答”③.挚虞谓之“兴者,有感之辞也”④.此一时期的兴寄手法已不再单纯地停留在外物这一层面上,而是指外界景物和内心相互碰撞感发而产生的情感和理性思索,自然界的草木荣枯、四时更迭,都会触动文人内心的神经,从而引起文思.

降至唐代,殷璠《河岳英灵集》首提“兴象”理论,他批评齐梁诗人“都无兴象,但贵轻艳”⑤.评陶翰“既多兴象,复备风骨”⑥.在殷璠这里,“象”是外在的景物,“兴”便是由此而触发创作情感和思理.“兴”要借助于“象”做依托,“象”要通过“兴”来赋予生命和情感.“兴”和“象”融为一体,相互依存.司空图提出“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景外之景”⑦的“四外”理论,说明情和理是存在于象外的,此时的兴寄手法又一次发生变化,不仅是外物和心灵的碰撞产生的情和理,同时,这种情和理要加以抒发,进而形成强烈的创作 .其内涵更加丰富,也更直接地影响到文学创作.

严羽的“兴趣”说,便是站在这样一个高度之上提出来的,他既继承了前人的理论成果,又将其发展,在严羽的概念里,兴趣是借自然景物以传情达意,是诗歌的显而不露、余味无穷,而这一切,在他所极力推崇的盛唐诗中有最完美的呈现.

二、盛唐诗中的“兴趣”内涵

严羽说盛唐诗惟在兴趣,而其中“兴趣”的具体内涵,实际上包括三方面,即内容上要“吟咏情性”,表达诗人真实的感情和心理;技巧上要“无迹可求”,遵循中国古典诗歌的含蓄特点;最后,诗歌结尾要有绵绵不尽的韵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唯有这样的诗,方可称其为“兴趣”,方可具“正法眼”,方可入“第一义”.

(一)吟咏情性的诗歌内容 儒家的“诗言志”传统和陆机提出的“诗缘情”是我国古代影响极为深远的诗歌理论,历来关于两者之异同的论辩也是层出不穷,但是,无论是言志还是缘情,其核心都是在说明,诗歌是要表达人内心的真实感受的,心有所感,发而为诗,盛唐诸公便是以这样的方式,创作出一首首“吟咏情性”的千古名作.

飘逸者如太白,作为盛唐诗歌最典型的代表,李白在诗中毫无掩饰地表达着自己在各个阶段各种不同经历下的真实感受.蔑视权贵,抒发一腔愤愤不平之气时,他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踌躇满志,希冀一展抱负之时,他自信地吟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真诚地呼唤“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他毫不克制地表达着自己想要像谢安那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然后再像鲁仲连一样功成身退、意轻千金,是因为在他内心深处,是真的有一个济世报国的理想存在的;赦罪放还,惊喜交加之时,他轻快地唱着“千里江陵一日还”;面对自己崇拜的偶像,他更是直言“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李白,最恰当不过就是“真”,是真实、真诚、真挚、天真,他将这一份真糅杂在自己的每一首诗中,用诗歌为自己代言,用诗歌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的作品无法不让人喜爱并为之动容.

严羽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⑧这说明唐诗是蕴含着充沛的感情故而感人的,在那个通讯并不发达的年代,不管是征战沙场、生死未卜,还是去国远游、杳无音讯,分离对人内心的冲击是巨大的,诗人将这些情感一一诉诸诗歌.高适面对离别时“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乐观,杜甫“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的悲观,都真实地诉说着诗人面对离别时的心理状态.沉郁如杜甫,怀着一颗关注苍生的赤子之心,他把对国家,对亲人,对朋友的满满情谊写在诗中,和朋友久别重逢,他感叹“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喜闻战争胜利,他吟诵着“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真实而激烈的情感跃然纸上,仿佛将读者带到那个战争频仍的年代,感受那一份欢喜和忧愁.此外如王昌龄借女子的口吻轻吟“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李颀面对连年的战争发出“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的叹息,都是诗人对战争的真实控诉,或许他们无力左右现实的形势,但是在诗歌中,他们可以畅所欲言,抒发一己之怀.

盛唐诸公就是这样用一颗赤诚的诗心,传达着真实而感人的情思,不需要刻意,都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感时、感事、感物而发,却有着“感动激发人意”的力量.

(二)无迹可求的诗歌技巧 无迹可求作为诗歌的一种艺术技巧,历来受到很多诗评者的青睐.皎然《诗式》谓“但见情性,不睹文字”,为诗道之极.胡应麟说:“盛唐绝句,兴象玲珑,句意深婉,无工可见,无迹可求.”⑨这正是沿袭严羽“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之说而来.严羽称赞汉魏诗“词理意兴,无迹可求”⑩.这里的“无迹可求”是指诗歌在语言、内容、意象和手法上的浑融完整,既具有这四个条件,同时又不能割裂开来,它们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存在于诗中,读者感受到的是这一个整体.另外严羽说:“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11}这是指诗歌中看不到雕琢的痕迹.盛唐诗在叙事抒情,写景状物上的自然而然,毫不费力,使其既不像晚唐苦吟诗的字雕句琢,也不像宋诗的堆砌典故、晦涩生硬.以岑参的《逢入京使》为例: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兴趣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兴趣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激发兴趣,让初中心理活动课活起来
〔摘要〕本文首先叙述了在初中心理活动课中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接着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从重视心理实验、营造课堂气氛、开展课外活动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

激发学习兴趣,展现文言魅力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學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拓展视野、传承文化、开拓思维、培养语感、陶冶情操。但当前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欠缺有效的课前指导、教学形式单一。

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有效地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是一个令许多语文老师头痛的问题,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教学难点。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摘要:教师只有创设有利于唤起学生深入观察与思考的情境,建立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释疑,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将“要我学”变为“我。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