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管窥论文范文写作 西厢记艺术管窥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管窥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0

西厢记艺术管窥,该文是关于管窥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管窥论文参考文献:

管窥论文参考文献 艺术导论论文领导艺术论文艺术期刊艺术教育杂志

摘 要:《西厢记》是元代戏曲的压卷之作,其开篇的楔子更是王实甫写作功力的集中体现.本文拟从开篇楔子在引出人物、奠定基调和交代地点事由方面的内容结构作用,以及在语言、情节等方面的艺术特色两个角度出发,分析探究《西厢记》开篇楔子的艺术价值,以为借鉴.

关键词:《西厢记》 王实甫 楔子

王实甫的杂剧剧本《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描写了崔张的爱情故事,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有很大影响,被贾仲明誉为“天下夺魁”之作.其开篇的楔子更是无愧于乔梦符“凤头”之说,无论从作用上还是艺术上都有许多值得分析借鉴之处,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王实甫《西厢记》开篇楔子的作用

(一)引出人物,初显其性格端倪及职责,并为全篇奠定感情基调.老夫人是封建礼教的代表,维护家族的利益、声誉,支配着她全部的戏剧行动.她对女儿的管教,对女婿的选择,也都以有利于家族为前提.《西厢记》在戏的开始,通过写老夫人对家势盛衰的感慨,以《仙吕·赏花时》一曲诉说家道衰落子母孤孀的伤感,揭示出她为家族利益考虑的本质,接着,老夫人提及“只生得一个小姐”{1},在那暮春天气,好生困人,老夫人不由关心起女儿了.于是唤出以“坐监行守”为职责的红娘并多加叮嘱:“你看佛殿上没人烧香呵,和小姐闲散心耍一回去来.”{2}可见,对莺莺而言,老夫人是关怀备至的慈母.正像周天先生在《西厢记分析》中指出的:“休要少看这两句话,也休要轻轻放过它,就这两句话,作者已经将老夫人的灵魂揪出来摆在读者面前了.”{3}但老夫人让莺莺出来是在“佛殿上没人烧香”的条件之下.因为若有人烧香,小姐便会被外人窥见,便有失封建礼教的规矩,有损相国门第的名声.可见,老夫人首先关注的是规矩和家声,其次也不失舐犊之情.通过这明确独特又简单的叮嘱,作者让人们从剧本的开端,便看到了老夫人的性格特点,看到浓重的封建思想和真挚的母爱集于其一身.

楔子中出场的另一位主要人物崔莺莺在老夫人口中,是一位“年一十九岁,针指女工,诗词书算,无不能者.老相公在日,曾许下老身之侄,乃郑尚书之长子郑恒为妻.因俺孩儿父丧未满,未得成合”{4}的淑女,传统的女工,非传统的诗词书算,无不能者.只有这样的佳人才能引出“五百年前风流业冤”,才能在已有婚配的情况下战胜封建礼教获得自由和爱情.她出场时唱了一曲:“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5}莺莺作为崔府的重要成员,在父亲亡逝、家势凋零的境况下,却没有思亲,只在思春.相国生前就是一位“食前方丈,从者数百”的对封建传统观念并不以为意的父亲,而崔莺莺作为一个有七情六欲的年轻女子,值此暮春天气,水流花谢之时,却被禁闭在闺阁中,行动没有自由,因此有“门掩重关萧寺中”的深叹.崔莺莺虽已许婚于郑恒,却并不满意于母亲安排的门阀婚姻,也并不为未婚夫的即将到来而喜悦,这种内心的痛苦难以言表,所以,看到春光逝去,“花落水流红”的景色,不由地感触到自己的青春也即将消逝,因而引起万千幽怨,才有“闲愁万种”之叹.“闲愁”一词,多用来指不如愿之恋情,如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等.用在此处更显得含蕴颇丰,表现出莺莺内心的痛苦和叛逆.《西厢记》正是吸取这样的意境,来表述莺莺怅惘的思绪,让她以在幽闺自怜的方式,透露对处境的不满,曲折地传达出对青春的渴求.徐士范在《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中对此曲的批注云:“开卷便见情语.”确实,让莺莺一上场便突出对“情”的期待,这正是王实甫的用意所在,其后剧中所写的人物行动,便环绕这一“情”字抽丝剥茧地开展,这就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在开篇母女二人通过唱词表现了不同的思想感情,相映成趣.老夫人她本身作为一种不合理制度的代言人当然也遭受过这种不合理制度的戕害,但可悲的是她将之视为天经地义之事,并且将其作为自己教育儿女的重要道德依据,她坚定地认为当个人利益和家族利益发生冲突时是要牺牲个人而顾全家族利益.王实甫在此剧中将批判的矛头指向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对封建制度下的门阀观念的婚姻体制进行了全面的质疑和批判,对在这种封建礼教之下敢于去追求个人幸福的崔张二人进行了热情的讴歌.

(二)交代地点及事由.开篇楔子老夫人上场就交代:“老身姓郑,夫主姓崔,官拜前朝相国,不幸因病告殂”,“先夫弃世之后,老身和女孩儿扶柩至博陵安葬”{6},说明这户人家去世的主人姓崔而且他的灵柩要运到博陵安葬,“我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从者数百,今日至亲则这三四口儿,好生伤感人也呵!”盛极一时的名门望族,到如今也不免落得“夫主京师禄命终”的结局.这段文字把《西厢记》发生的机缘和事由交代得一清二楚,即老夫人携莺莺等众为老相国扶柩归葬.和此同时,开篇的楔子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普救寺.老夫人出场时就做了交代:“这寺是先夫相国修造的,是则天娘娘的香火院,况兼法本长老又是俺相公剃度的和尚,因此俺就这西厢下一座宅子安下.”这一系列情节的发展合情合理,符合人物身份,同时也为崔张二人在普救寺相见以及此后的一系列情节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引出“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佛门圣地自然是不宜谈情说爱的,但这样的地方却成了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爱情萌发之地,也为作品增添了戏剧冲突和趣味性.

二、王实甫《西厢记》开篇楔子的艺术特色

元代文人乔梦符曾以“凤头”“猪肚”“豹尾”的形象比喻表达了他对文章章法的见地.而《西厢记》也的确做到了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不枝不蔓.王实甫的《西厢记》对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多有继承和发展,但在开头部分却有些不同.在《西厢记诸宫调》开头的引文中,董解元用《仙吕调·醉落魄缠令》《整金冠》《风吹荷叶》《尾》《般涉调·哨遍》《耍孩儿》《太平赚》《柘枝令》等一系列文字大大做了一番铺垫,直到《墙头花》才出现了“这书生是西洛名儒,这佳丽是博陵 ”这样交代人物、地点等重要信息的句子.当然,董解元这样处理也许有其深意:“醉时歌,狂时舞,醒时罢.每日价疏散不曾着家.放二四不拘束,尽人团剥”{7},交代了作者个人放荡不羁、不守礼教的思想倾向;“一回家想么,诗魔多爱选多情曲”,“话儿不提朴刀杆棒,长枪大马”,“唱一本儿倚翠偷期话”等交代了这是一部爱情题材的作品.但这样一长段文字停留在开头这样关键的位置上,未免显得喧宾夺主,轻重失宜,繁冗枝蔓.而和此相对的《西厢记》在这方面的优点就比较突出,开头的楔子主要人物相继出场,用极为简短的篇幅和明确精炼的语言引出了人物,初步显现了他们的性格端倪(如老夫人的保守慈爱、工于心计,崔莺莺的人性流露、初露叛逆等),并且交代了他们的职责(如红娘服侍监护的职责等);交代了引起故事的事由——扶柩归葬;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并不适合产生爱情萌芽的普救寺;还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调,真正做到了乔吉所说的“凤头”.

结论:关于管窥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管窥一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西厢记第一主角之考辨论释
摘 要:明人王世贞在《曲藻》中称誉《西厢记》为“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可见《西厢》一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然而其第一主角究竟是谁,。

西厢记和罗密欧和朱丽叶中红娘形象对比
摘 要:王实甫的《西厢记》作为中国古典杰出的戏剧与西方著名的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情节结构、人物设置以及爱情观上许多相似之处。正如一部优秀的戏。

文本视角下的西厢记抒情艺术
摘 要:《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的杰出典范,“《西厢》之为梦也,皆生于情。”王实甫践行“曲贵传情”的审美原则,构建出宏伟严密的抒情结构,在情景交。

西厢记和牡丹亭爱情心理描写差异探究
摘 要:《西厢记》和《牡丹亭》都是中国传统戏剧剧本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两部作品。在这两个以描写爱情为题材的剧本当中,对于主人公的爱情心理描写有着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