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于坚论文范文写作 于坚诗歌中客观化和主观化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于坚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7

于坚诗歌中客观化和主观化,该文是关于于坚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于坚论文参考文献:

于坚论文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小学化论文诗歌投稿诗歌杂志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

自80年代初以来,“口语化”诗潮向先锋诗歌之至尊朦胧诗发起挑战,于坚a是其中的两大诗人之一,另一个是韩东.和“口语诗”相关的作品最初载于《他们》,因此可以理解,为何于坚、韩东和其他几位诗人被命名为 “口语诗人”.但“口语”只是他们艺术的一个方面,这种命名难免有简单化之嫌.另外,评论界已经注意到,于坚的诗主要关注“普通人”毫无诗意的日常生活,具体而琐碎;在表达方式上,有时严肃,有时片面,也有时幽默风趣.陈仲义把于坚写作的这个特征称为“日常主义”.b再者,就是于坚曾公开声称要“拒绝隐喻”,他的大致意图是,在诗歌表达中,所见即所得.以其《事件·写作》(1989/1994)为例,*就是*,不是一个衍生自陈腐的文化符号的、为权力歌功颂德的象征.总之,在先锋诗歌内部,于坚堪称本书称之为“世俗”美学的领军人物之一,甚至是最有代表性的诗人.

并不是所有的评论者都把于坚在语言上“拒绝隐喻”看做一个既定事实,或是由诗人决定的东西.然而,他们至少同意,于坚在诗歌中对语言作为诗歌的物性、具象介质,以及语言和存在、现实之关系,进行了创造性反思,在这方面,他比大多数同代人都走得更远.有一些批评家从中国传统诗学出发,指出于坚没有遵循“抒情言志”或“文以载道”的常规;相反,他对物质世界冷静的观察和审视,使人类体验陌生化了,从而在写作中建立了客观性或客观再现.如果理想化地看待这一点,可以说,于坚的写作体现了为世界“更名”的能力,或者,据他本人的说法,是对世界“重新命名”.

以上关于于坚诗歌的讨论,都很切中肯綮.这里,我主要关注的是于坚写作中的“客观化”(objectification),但不是“客观性”和“客观再现”.我认为,“客观化”是于坚作品特色中的核心机制.这里所说的“客观化”并不是指对“他者”主体性的否定,比如把女性贬低为男性注视下的 客体.于坚诗歌中的“客观化”,是摆脱了社会因袭的、常规和习惯性的见解和阐释后,对人类经验的再现.“客观化”是一个过程,一种对客观性的追求,而不是“客观”的实现;后者是不可能的事,尤其是在文艺语境下.在作为“人造之物”(made thing)的诗歌中,只有在我们认识到“客观化”是“人为”的,其实是诗人操纵及干预的结果,因此,归根结底说来,“客观化”是诗人的“主观性”表达,然后,“客观化”这个概念才能派上用场.基于这些限定条件,“客观化”提供了一个进入于坚诗作的有益视角.当然,“客观化”机制绝非于坚诗歌所独有,但他对“客观化”的独特运用方式,值得审视.

这里,尤其要说的是,作为于坚诗作中一个全局性的动力的“客观化”,在个体的作品和诗句中常常和我称之为“主观化”(subjectification)的概念互动.也就是说,于坚对事物的想象性的、拟人化的关注,使得事物自身成为主体.西敏(Simon Patton)曾精心挑选了两个例子——于坚笔下的“雨点”和“瓶盖”——来分析这个问题.c“主观化”和“客观化”这两个互动的概念,对主客之分及其层级关系有所质疑.在此,我虽然不就此多谈,但这个论断值得注意,因为这和下文还要讲到的于坚解构崇高和低俗之等级关系的做法有所关联.

为了将成熟期的于坚和早年的于坚相对比,且让我们先看一首他写于1981年的无题诗.d也许很少有人知道于坚在出道时是这样写诗的:

1

冬天

太阳的肉

冻得通红

2

剥掉黄皮的月亮

白幽灵

吊在树林间

3

这里有一片蓝天

风去向乌云告密

4

患癌症的世纪

法律禁止行医

熟悉《今天》杂志上的朦胧诗的人们,应该会由此想到芒克的《天空》(1973)、北岛的《 札记》(1979?)等那些著名的诗篇.跟那两首诗一样,于坚这首诗包含一系列被编号的诗节或小诗.除了这个特殊的形式,这首诗在其他方面也显示出早期朦胧诗的影响:依托于具体的历史语境,该诗语言蕴含明确的隐喻指向;“癌症”及“法律禁止行医”等意象,是从病理学的角度暗示20世纪中国经历的动乱和苦难.于坚最初向朦胧诗学习的另一例是他的《不要相信等》(1979), 这让人想起北岛早期著名的诗句(我—不—相—信!)及其意象;类似的意象在于坚诗句中也可见到:

不要相信那颗星星

说它是爱的眼睛

以及:

不要相信我结实的手掌

说它会把稳爱的小船

一个截然不同的声音出现在《罗家生》(1982)一诗中.这首诗可算是于坚之独创性的开端.尽管诗歌直白地描述了“文化大革命”,但风格和其早期作品相比已相去甚远:

罗家生e

他天天骑一辆旧“来铃”

在烟囱冒烟的时候

来上班

驶过办公楼

驶过锻工车间

驶过仓库的围墙

走进那间木板搭成的小屋

工人们站在车间门口

看到他 就说

罗家生来了

谁也不知道他是谁

谁也不问他是谁

全厂都叫他罗家生

工人常常去敲他的小屋

找他修手表 修电表

找他修收音机

“文化大革命”

他被赶出厂

在他的箱子里

搜出一条领带

他再来上班的时候

还是骑那辆“来铃”

罗家生

悄悄地结了婚

一个人也没有请

四十二岁

当了父亲

就在这一年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于坚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于坚简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从有A无B谈汉语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摘 要] 在现代汉语中,“有A无B”在结构上有鲜明的特点,在语义上发生了增值,在感情色彩上偏向贬义。文章分别从结构、语义、语用、认知等方面进行。

关于于坚诗歌口语化特征探究
摘要:于坚是第三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他在80年代成名,创作了很多人们耳熟能详作品。作为“后朦胧诗”的一个代表人物,于坚的诗歌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在他。

当代诗歌经典化意味着什么
“经典化”和当代诗歌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好像不太长,记忆中应该是在1998年前后。临近世纪末,再加上“新诗”概念提出快100年了,似乎应该有所总结,。

简直了主观化过程
摘 要:“简直了”是近年较为流行的词语,这一形式的出现在以往的副词研究论文当中并没有找到较为合理的解释,当前有人对这一词语从语义和用法角度论述。。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