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常态论文范文写作 新常态下农村金融制度关键问题和路径选择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常态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0

新常态下农村金融制度关键问题和路径选择,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常态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常态论文参考文献:

常态论文参考文献 农村金融杂志新农村建设论文农村新技术杂志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摘 要:本文回顾了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沿袭,给出了自己对农村金融特点的理解,分别是农村信用社是改革的核心对象,改革进程较为缓慢,改革为自上而下,改革步伐后滞于农村金融自发的创新,从而归结出在新常态下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关键问题.从问题导向出发,以及在研究国内外农村金融制度的基础上总结出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时点.

关键词:农村金融;特点;改革

一、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演进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1979年至1992年,起步与恢复;(2)1993年至2003年,整合完善;(3)2003年至今,深化调整.改革涉及到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产权制度和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成立与业务范围调整、农业风险保障机制等多方面,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农村信用社是改革的核心对象

(1)在起步与恢复阶段,农村信用社仍然作为农行的下属网点,但在经营上必须坚持“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原则.(2)在整合完善阶段,从农行中将农村信用社分设出来,打造成农村金融的主体.(3)在深化调整阶段,农村信用社开始向央行兑付票据,置换不良资产,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向农村商业银行改革过渡,转型成为服务于农村农业的专职银行.

2.改革进程较为缓慢

我国新制度的实施一般采取先试点再推行的方式控制风险,也给百姓充分的时间适应.虽然这种方式比较稳妥,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改革过程的漫长,且影响了非试点地区改革推进乃至经济发展的速度.

3.每一次制度创新都是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

我国的金融制度改革政策皆由政府出台,没有农业需求打地基.因此,在创新制度的实施中,把整合各个机构作为中心工作,而其他方面如风险管理等功能的完善却没有被提上日程.

这种制度创新有效的提高了改革的效率、降低了改革的成本,却也加大了脱离农村经济发展的风险.

4.改革步伐后滞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沿海地区乡镇企业与农村私企”两次重大变革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得到了优化,生产力大大提高,人力资本的产业转移也大大推进.而对这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都未能亦步亦趋得与之匹配,形成了历史欠账.特别是2014年关于加快土地流转的文件下发后,农村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再一次极大地释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远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因此,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具有对象单一性,进程缓慢性,政府意志性和步調不统一性.

二、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金融产权结构不明确

(1)中国农业银行产权主体虚置

中国农业银行的产权主体是国家,目前虽然它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革,但其所有权、处置权等依然属于国家控制范畴.政府国家管理农行使农行的发展带有较多行政干预,不自觉的便与其商业化的理念相违背.且经营权和所有权的“难舍难分”造成了银行经营管理的工作链过长,提高了办事成本,降低了办事效率.

(2)农村信用社产权结构复杂,背离创建的本意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它创建的本意为合作金融、管理.然而随着信用社产权制度的改革,众多社员由于股份小而无法参与信用社的管理,多方面的利益相关者更是导致了产权结构的模糊,产权主体虚置.有的片面追求高分红、高配股、高回报,竭泽而渔,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泛力.

2.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善,农村金融供给不足

(1)中国农业银行商业化

中国农业银行完全商业化,追求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个体农户借贷金额少,抗灾害能力差、风险大.同样贷一笔款,一亿和一万要经过的手续相同,银行要花费的成本相同,获得的利益却有天壤之别.自然,在两项贷款的比较中,商业化后的农业银行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农业银行不姓“农”,让支农工作的开展失去强大支撑.

(2)农村信用社不堪重任

农村信用社作为制度改革的单一对象,难以充分满足三农需求.由于农民个体分散经营,经营规模小、不良资产多、风险大等问题,商业银行大多不愿意将钱贷给农民,撤去了农村网点.而农村信用社也因失去商业银行的合作支持,孤掌难鸣,而偷偷地跟着撤去了许多农村网点.这使信用社失去了熟知三农信息的优势,无法为三农提供针对性的服务,让国家本就不够充分的支农工作更加无法开展.

3.农业发展银行功能不完善,支农效果不佳

前些年农发行将自身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粮棉油购销储备的工作上,集中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从很大的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利益.近年来,农业发展银行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已经初具雏形,如高标准农田水利,农田灌溉,土地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等.但因机构延伸不到基层,面对农村千家万户在生产过程中的流动资金需求,无能为力,信贷支持无法向生产领域延伸.

4.农业保险不到位,农业生产风险问题得不到解决

农业属于弱质性产业.特别在我国,经营规模小,个体经营受自然灾害影响更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保险不可或缺.尽管我国保险行业长期滞后(总数少,分配布局不合理),自1982年重新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后,农保的发展一度呈上升趋势,防灾减损、风险补偿.但由于农保发展速度无法跟进农业发展的速度,1993年后,我国农保行业逐渐没落,农业保险的险种数目缩减了近一半.农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风险问题得不到解决,生活也就得不到保障.

三、结语:农村金融创新新思路

1.加大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

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不断涌现和壮大,可以改变原有农村经营主体小而散的现状,将有利于商业银行降低经营成本,控制信贷风险,提高经营效益,为商业银行拓展农村金融市场将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筑巢引凤”,引导商业银行主动回归农村金融市场,变“要我支农”为“我要支农”.

结论:关于常态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常态歌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农村金融供需矛盾和改革路径选择
摘要:始于1978年的中国经济转型,带来了农村经济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金融改革及其制度变迁也极大地改善了农户和中小型企业金融服务的供给状况。但是。

农村金融和农业生产协同路径选择
摘 要:推进普惠金融,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实现农业生产向现代化转型发展,是新常态下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必由之路。文章从供给侧角度,分析。

新常态下农村金融机构商务转型方向
摘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行业的支持,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部分,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同时对于社会经济的。

小议经济新常态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防控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金融机构面临的经营发展环境正遭遇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我国社会主。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