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语文课论文范文写作 语文课要引导学生笔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语文课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5

语文课要引导学生笔,这是一篇与语文课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语文课论文参考文献:

语文课论文参考文献 学生杂志有哪些语文课内外杂志学生论文学生管理系统论文

所谓“笔谈”,就是用文字交换意见或发表见解,即用笔表达.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动笔表达的情况如何呢?“多乎哉?不多也”.尤其是一些优秀课、展示课,往往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讨论热热闹闹,师生问答应和高调,PPT和各种声光设备让人眼花缭乱等一节语文课下来,学生几乎没有工夫动一下放在课桌上的笔,他们或默默地听,或人云亦云,或神游书外,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了.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课上多动笔,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又能避免交换意见或发表见解时的茫然无序甚至东拉西扯等现象.人人动笔,人人参和,能更好地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人都真正地“动”起来,让表象浮华热闹的课堂真正地“沉”下去、“实”起来,细化和深化学生的学习,从而真切地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和表达力,使学生真学语文,教师真教语文,这样的语文课才像语文课.

语文课中的“笔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和文本的作者、编者“笔谈”

大家都知道,每一篇文章都有其写作的人,即作者.对于作者为什么要写下这篇文章,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又是什么等问题,一般情况下作者都有自身的考虑.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文往往和某个“时”或“事”相关,总是让自己的心和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同样,每一本教材都有编者,天下的文章浩若烟海,没有经过反复推敲、筛选比较,没有经过“过五关斩六将”就进入教材的文本几乎是不可能的.学生读了文本以后,又会有怎样的理解和感受?可以让他们用笔试着和作者、编者进行一些交流,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谈一谈自己的体悟、收获或疑问,提一提意见或建议.这不是一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有益之事吗?

笔者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科普文《奇妙的克隆》一文时,在“质疑”环节,一位学生就发现了这篇文章的一个小小的问题——第二部分第4段有一个病句:“就是培养克隆鲫鱼成功的那个研究所,设法把鲤鱼胚胎细胞的核取代了鲫鱼卵细胞的核.”于是,在表扬了这位学生具有一双慧眼的同时,顺势安排学生给作者或编者写一段话,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或提一两条建议.在这种特定情境下,每位学生都有话可说,都有一吐为快的冲动,“笔谈”起来几乎一气呵成.俞翰同学写道:“谈家桢爷爷,您用生动的笔触让我们了解到了‘奇妙的克隆世界’,虽然一个小小的‘把’字影响不了您对克隆知识的介绍,阻挡不了我们对科学知识的追求和向往,但却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写作时应该多加推敲,一字不同有时就会出现错误.”卢文彬同学这样写:“尊敬的编辑老师,或许我们是有点挑刺,但课文是我们语文学习的范本,我们从中汲取精神食粮、品味文字的精华,所以希望我们的‘范本’能精益求精.”虽然不能和作者、编者面对面,但“笔谈”毕竟使学生们明白了既要科学又要周密来不得半点马虎是科普文表达常识,同时也懂得了学会质疑的为学之理.

笔者在教学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一文时,对于作者为什么会在文章的第一句就说“*也无非是这样”,究竟是“怎样”?句中的“也”字又透露出了一种什么信息?笔者请学生结合文本及相关资料用“笔谈”的形式各抒己见写出自己的理解.周林辰同学的“笔谈”颇有代表性:“这句话流露出作者失望、厌恶和不满的情绪,引出下文对清朝留学生的描写,为鲁迅离开*到仙台认识藤野先生埋下了伏笔.”然后我再亮出编者的观点:“樱花烂漫的上野公园,看到的是一群清国留学生,他们以盘结辫子为荣,整天浑浑噩噩;本来留学生会馆的门房有几本书可买,有时还值得去转一转,然而就连这么一席之地也被他们搅得一团糟!鲁迅是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东渡日本的,没料到*竟也像南京一样乌烟瘴气.失望、痛苦、忿怼心情和强烈的报国热望,使他百感交集,远大的抱负和恶劣的环境形成尖锐的矛盾,因而,他不得不离开*,寻求一个有利于实现理想的环境.”[1]在比较中,学生对自己的“笔谈”获得了信心和鼓励,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情感以及文章的主旨.下课前,我又安排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段话,表达阔别20年后,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照片时的思念和感受.这种设定情境表露心迹的“笔谈”,既能促进学生细化文本学习,又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和文本中的角色“笔谈”

角色指的是“诗歌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和叙述人等.”[2]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笔谈”环节,引导学生多和文本中的不同角色进行交流,能很好地“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3]

笔者在教学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鼓励学生将自己想象成百草园的小主人,用笔写出对“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等语句的领悟.于是大家“笔谈”开了,有的说,“碧绿、紫红”等词语,从视觉的角度展现了百草园的色彩斑斓;有的说,“低唱、弹琴”既从听觉角度,又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百草园的盎然生趣等通过“笔谈”,学生们感受到了百草园的蓬勃生机和无限情趣,仿佛自己也已置身于大自然的万般趣味中.

笔者在教学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时,引导学生设想“假如这不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文中的小弗朗士在上学时又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呢?”学生通过查找课文中的依据,写下了“他可能又去找鸟窝,去溜冰,丢下书本到沙厂里去干活,替老师浇花”等情景,和文中小弗朗士的表现形成了对比,认识到小弗朗士在忽然到来的“最后一课”里发现自己以为不会失去的学习机会忽然失去了,使得以前不美好的学习在今天这堂课忽然变得美好了.通过“笔谈”,很多学生都很快进入了角色,似乎即将成为亡国奴的不是小弗朗士,而是自己,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笔谈”还可以对文本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多元思考,对文章空白处进行大胆想象和补充.笔者在教学九年级上册《心声》一文时,引导学生用笔和文中的京京进行交流,写出“心声”的多重含义,于是他们纷纷“笔谈”出自己的看法:除了指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和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愿望外,还应包括呼吁每一位教师都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等见解.这些富有见地的观点表达,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进一步认识.

结论:关于语文课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有创意的语文教学游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语文课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语言运用
【摘要】本文基于把握语言运用,从准确把握各学段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确立有效课堂目标和聚焦文本“语用”开展教学三个方面,论述了教师精准把握年段基本。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摘要:学习要讲究方法,养成好的学习方法会使学生学得快,学得好,少走弯路,而且会终身受益。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高职班主任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继续教育学习
摘要:面对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期间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历,如何选择本科继续教育,班主任的引导尤为重要。本文从高。

怎样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图书馆提高学习水平
摘 要:文章着重从提高学生对图书资料的价值、作用的认识;对图书馆藏书分布情况的了解;引导学生懂得用图书馆索书号和分类号;从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