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旅游者论文范文写作 基于社会属性和旅游经历的旅游者生态意识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旅游者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20

基于社会属性和旅游经历的旅游者生态意识,本文关于旅游者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旅游者论文参考文献:

旅游者论文参考文献 旅游杂志推荐和谐社会论文旅游电子商务论文社会心理学论文

摘 要: 本文以生态意识结构层次为理论基础,设计出符合海南省旅游实情的旅游者生态意识衡量指标,并对海南省的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法做到出生态意识的4个影响因子:生态认知、生态态度、生态评价和生态行为.运用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考察社会属性和旅游经历两个外部因素对生态意识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海南省旅游者的生态意识水平整体低下,行为与态度存在不一致的现象.旅游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和教育程度对生态意识的不同层次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影响,其中:旅游者的年龄对生态态度层次表现出负相关影响,旅游者的教育程度对生态意识的积极影响效应并不高,旅游次数与旅游者的生态行为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针对性的生态意识宣传能有效提高旅游者的生态意识.

关键词: 生态意识; 旅游经历; 社会属性; 差异

中图分类号 F 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75(2011)-06-0046-09

1 引言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其生态意识对于旅游目的地的环境资源保护起着关键作用.对旅游者生态意识的研究存在两面性.一方面,有研究指出,旅游者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和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并认识到旅游产生的环境影响,并乐意在旅游中采用生态友好的行为减少这些不利的影响(Budenu,2007).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游客在外旅游时,会更加不负责任,整个消费行为很少考虑生态环境(Fairweather,et al.,2005;Lubbert,2001).国内旅游者的生态意识状况如何,受哪些因素影响,目前还缺乏较系统的研究.

生态意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一个从产生生态认知到形成自觉参与生态行为习惯的统一体(Weer,2004),它包括感知、态度、评价和行为4个层次(Weer,2004;吕君,刘丽梅,2006;吕君,等,2009).目前,关于消费者生态意识的研究成果已有较多,其中态度和行为是开展研究最多的两个主题(Barr,2003;Chan,2001;Guagnano,1995;Tanner,et al.,2003).在消费者生态认知、态度和评价研究方面,国际上较为成熟的衡量指标是新生态范式量表(New Ecological Paradigm,简称NEP),但国际NEP量表并未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武春友,孙岩,2006),而国内已有的NEP改进量表还不够规范化(肖晨阳,洪大用,2007).

国内旅游者生态行为研究主要是基于不同的案例地对各种层次的旅游者进行调查与分析,如李燕琴(2004,2006)等利用NEP量表对北京百花山的旅游者进行实地调查;石金莲(2003)等对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者的行为特征研究;肖朝霞(2004)等以云南香格里拉碧塔海生态旅游景区为案例地进行的国内旅游生态旅游者调查.

但国内的研究大多侧重旅游者生态意识的某单一层面,如李燕琴(2004,2006)、肖朝霞(2004)、石金莲(2003)等研究不同层次生态旅游者生态意识中的生态行为特征,张维梅(2007)、吴鹏举(2001)等主要研究旅游者生态意识中的生态态度问题.生态意识是一个由多层因子组成的多维结构(Weer,2004),对旅游者的生态行为、态度等单一方面的研究不足以充分的阐释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只有全面考察旅游者的生态意识,才能深入理解造成旅游者生态意识水平差异的影响机制.

生态意识会受旅游者的社会属性和旅游经历影响而动态波动(Philip,2005;张维梅,郎丽琼,2007).一方面,旅游者的社会属性是旅游者意识的主体,直接促进了旅游者生态意识的形成.很多研究指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水平会受其年龄、性别、家庭结构、职业、教育程度、收入、来源地等因素影响(Eagles,et al.,1995;Pizman,et al.,1995;Wight,1996;李燕琴,2007;石金莲,等,2009;钟洁,杨桂华,2005).石金莲等(2003)在对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者的调查中发现,旅游者中男性的比例高于女性.Tao等(2003)在对我国台湾地区生态旅游者的调查中也证实年龄大的旅游者,其生态意识较高.Isaac等人(2005)基于巴西南部海岸的研究发现,教育程度低、收入低的旅游者产生较多的垃圾.另一方面,旅游经历是影响旅游者行为的重要因素(Philip,2005;张维梅,郎丽琼,2007).如Susanue等人(2006)对德国假日旅游者的研究结果指出,长距离旅游者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应负80%的责任.Rasha(2006)等提出加强生态行为的引导是提高生态意识的关键.

基于此,本文决定从旅游者生态意识的结构层次出发,对生态意识的构成和层次进行细化,形成旅游者生态意识的系统体系,并检验旅游者社会属性、旅游经历等外部影响因素对旅游者生态意识的影响,系统探究旅游者生态意识的内外影响因子,对指导针对旅游者开展的生态教育和生态发展计划具有实践意义.

2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结合实际情况和文献理论基础,问卷设置了21项指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旅游者的社会属性与旅游经历,由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出游海南次数、停留时间7个指标组成;第二部分是问卷的主体部分——旅游者的生态意识测量,包括14个测量项目.生态意识指标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分别赋值1至5分,其他指标均采取类别测量.

海南省是我国第一个生态省,其旅游业的发展以自然为基础,但部分旅游者浅薄的生态意识、不文明的旅游行为,使做到景区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仲明明,吴郭泉,2010),对海南岛旅游者生态意识的研究有利于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对国内其他区域有借鉴作用.本研究的调查地点主要在海口、三亚的游客集散中心以及重要的大型生态旅游景区,如海口火山森林公园、亚龙湾森林公园、呀偌达雨林文化旅游区等,以到海南的旅游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时间为2009年7月14~31日.

调查期间共发放问卷1750份,回收了1690份,其中有效问卷1629份,有效率为96.4%,数据分析平台为社会统计软件SPSS 17.0.数据分析包括四个步骤:首先,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做到到其描述性分析结论;然后通过因子分析法,做到出生态意识主要影响因子;再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系统地分析海南旅游者生态意识在社会属性和旅游经历方面的群体特征;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进一步分析旅游者生态意识的外部影响因子及其相关系数.

3 研究结果

3.1 旅游者基本属性统计分析

调查对象的社会属性描述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性别上,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年龄上,18~24岁的旅游者比例最大,占29.8%;职业上,学生比例最大,为25.8%;65岁以上的受访者所占比例为2.1%,离退休人员所占比例约为2.3%,两组数值基本接近.以这两组数据作为抽样数据,从逻辑上说明本次调查所做到数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此外,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以大专及本科水平为主,占样本总数的56.2%,其次为中专、高中水平.职业分布均匀,涵盖各种职业.因此,本次抽样代表性高.

3.2 生态意识的因子分析

基于旅游者生态意识的已有研究,结合案例地的实际情况,旅游者生态意识被细化为14个指标.指标设计既包含旅游发展中整体环境影响认知和态度,也包括对生态型景区的评价及实际生态行为.通过因子分析法对这14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剔除原假设的不合适指标并抽出共同基本因子,将多个变量依其相关的程度,缩减成主要的因子,以简化变项之间的复杂性,做到出生态意识主要决定因子.使用KMO统计量和Bartlett’s球型检验对因子分析的适用性进行检测.当KMO值越大时,表示变量共同因子越多,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本次抽样调查数据的KMO值为0.726,Bartlett’s对应的相伴概率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样本适合做因子分析.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旅游者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旅游者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智慧旅游视域下生态旅游管理体系优化设计途径
[摘要]文章阐述了智慧旅游的基本内涵,说明了智慧旅游的发展优势。同时对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在生态旅游管理中存在管理模式传统、缺少智。

环洱海旅游开发对洱海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摘 要:旅游开发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实地调研获取数据,并在此基础上以水体为重点来分析。

旅游传播和乡村社会变迁
乡村社会传播网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无论是人际传播、组织传播还是大众传播,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乡村社会变迁。旅游传播是组织传播的一种特殊形式,。

产业政策偏好、社会责任属性和民营企业绩效
摘 要:本文采用2005—2015年中国制造业民营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产业政策的社会责任属性对民营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选择性产业政策。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