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有限理性分析论文范文写作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有限理性分析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有限理性分析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6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有限理性分析,本文关于有限理性分析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有限理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有限理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抄袭事件

摘 要:有关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研究,国内学术界多归因为非理性行为.而西方学者探讨群体性突发事件时逐渐意识到理性与非理性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存在一个中间状态——有限理性,而且情感与理性也不是矛盾的,情感有时是理性的基础.在“事件”中,事件的参与者既有理性的,也有非理性的成份,群体逐渐把群体性突发事件作为表达诉求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一种满足其要求的捷径,即集体性启发.

关键词:群体性突发事件;有限理性;集体性启发;事件

中图分类号:D6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4)01-0090-05

一、问题的提出

群体性突发事件是近年来中国频繁发生的一种社会现象,日益引起政府以及媒体的重视.目前学术界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一是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有学者认为,件的频发与当地的社会治理有关,他们或者归因于官员的服务观念淡漠,面对民众的诉求,不积极做思想工作,工作方式简单粗暴,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略民众的利益[1];或归因于改革开放导致的社会转型,政策不到位,经济发展程度不高;或归为群众的法制观念不强以及当地的黑恶势力作怪[2].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所归纳、总结的有关群体性突发的原因相对比较全面,但往往忽略了对一些具体问题的深入探讨.二是社会舆情的角度.舆情是指事件中参与者们已经具有的和围绕事件情况变化新产生的社会政治态度.在群体事件发生的过程中,群体的政治态度会有所变化,譬如爆发前有情绪的积累,爆发时根据控制方的应对方式不同,有时会加剧,有时则会减弱[3].

上述研究最大问题是理论研究明显不足,主要体现为对西方相关的集体行动理论关注不够.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尝试着运用西方的集体行动理论,结合中国的国情,对中国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进行研究.于建嵘运用了勒庞的群体心理学理论来分析,认为件突发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借机发泄、逆反、盲从、法不责众等心理[4].虽然这些研究也认识到中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一些特征,但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很难进行深入研究.

另一个问题是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定性存在偏差.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给群体性突发事件定性为“危害”,“对政府管理和社会造成影响.”[1]基本上把这类事件认定为非理性的行为.王来华,陈月生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并概括了件6个主要特征:导火索刺激,人群聚焦,突然发生,情绪波动,行为冲突和情况多变[5].于建嵘从参与者心理角度进行了研究.认为事件中的绝大多数参与者与最初引发的事件并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主要是路见不平或借题发挥,表达对社会不公的不满、以发泄为主;有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的行为,不仅给国家、集体和个人造成财产方面的损失,而且会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6].由此可以看出,他基本上也把群体性突发事件参与者的行为归为非理性行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的学者多是站在政府的角度衡量群体性突发事件对政府、官员和社会的得失,很少从参与者心理的角度进行考察.而且,他们对参与者的评价相对比较负面,认为这种行为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基本忽略了群体突发性事件中参与者的理性因素.

二、有限理性:群体性突发事件分析的新视角

笔者认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参与者既有非理性的因素,也有理性的因素,是一种有限理性.理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自利,即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二是对共同善的追求.只要符合其中一点即是理性[7].换言之,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选择个人利益至上,或者选择集体利益至上都是理性的行为.那么非理性的行为即是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做出的决策不利于个人利益,过于关注自己的动机、兴趣、精神过程,而干扰了对自己利益的考量,做出有损自己利益的行为,或者说本来追求有益社会或集体的行为,但因受动机、兴趣等的干扰,结果却危害了社会或集体.

西方学者对件理性与否的探讨,体现在集体行动或社会运动理论中.集体行动的理论源于20世纪初期的法国思想家勒庞(Guste Le Bon).他认为当一群人聚合在一起时,去个性化、情绪化、非理性化占据主导地位.所谓去个性化,是指群体中的成员往往会失去个体感而淹没于群体之中,做出一些与个人独处时不可能做出的反应,甚至与自己个性截然相反的某些行为.所谓情绪化是指群体的行为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情绪色彩,在很多情况下理智往往为情绪所支配.与此相应的是,他们在判断某事或评判某人时,不能诉诸理智,丧失了批评能力[8].

勒庞把人们参与运动归为非理性,注重对人们情感的探讨,这种分析模式影响了以后对社会运动的分析.20世纪60年代兴起了相对剥夺理论,代表人物有戴维斯(Dis)、古尔(Gurr)等人.相对剥夺感的理论认为,人们的不满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具体来说,在与自己过去,与自己的将来,以及与他者的比较中产生.相对剥夺感越大,产生的攻击越大,这就是挫折—攻击机制[9].

以上的研究基本上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路径,重视不满的产生,强调非理性的作用.自20世纪60年始,有学者对这种研究方式提出了批评,他们注重理性的作用,关注国家和社会结构[10].最著名的是奥尔森在《集体行为逻辑》中所提出的理性选择模式.他认为每个人参与集体行为时都是理性的,即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集体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具有共享性,这样就会出现“搭便车”现象,即个人少付出,甚至不付出.“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者其他某些特殊的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11]这就是所谓集体困境,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选择性刺激,即刺激能够到达每个个体,真正做到奖勤罚懒.

运用理性进行分析社会运动可谓占据了当今社会运动研究的主流.以美国为例,主要体现为两大理论:一是资源动员理论;二是政治过程理论.资源动员理论对社会运动的解读继承了奥尔森的理论,代表人物为麦卡锡(McCarthy)和扎德(Zald).他们回答的是这样一个问题:人们尽管有时怀有不满,但并不是所有的不满都转化为行动.这是因为行动前人们通常要考虑资源的得失(主要体现为时间和金钱).他们运用市场经济的供需关系分析社会运动.社会运动的参与者被看作是理性的消费者,而社会运动的组织者是供给者,他们提供的产品迎合了参与者的需求[12].政治过程理论是对资源动员理论的发展,代表人物是查尔斯·蒂利.该理论接受理性选择模式,认为集体行动有得有失,但在采取行动前,者总要计算自己的付出,以及带来的利益,然后比较得失才付诸于行动[9].

结论:关于有限理性分析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有限理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突发事件中档案风险预警机制构建
摘 要:档案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突发事件对档案造成的影响也备受学界关注,档案预警机制的构建是研究热点。文章从对突发事件中档案预警的系统部分进行了。

突发事件处置中的紧急救援和国家救助
摘 要:紧急救援与国家救助,是突发事件处置中最常见的两种权利救济措施,但两者蕴含的权利基础和制度要求却完全不同,对国家财政运作的考量也不同。在厘。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失当应略
摘 要:目前,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各类突发事件频频产生。作为社会群体构成中具有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当代大学生推动着整个社会。

北京市城市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作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地铁在快捷高效、节能环保、经济舒适和空间利用等方面有着其他交通手段无可替代的优势。地铁应对突。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