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材料浏览

关于追根溯源论文范文写作 汉字教学要追根溯源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追根溯源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2

汉字教学要追根溯源,关于免费追根溯源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追根溯源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追根溯源论文参考文献:

追根溯源论文参考文献 教学和杂志社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绘本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摘 要】 汉字教学要让学生准确理解汉字的造字原理、汉字的字形特点以及形体演变,以求达到推一知十之功效.字词教学,要引导学生运用汉字的造字原理,分析字形,揣摩一些基本的偏旁所表达的“意思”(或读音);成语中隐含着古汉语的语法现象,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揣摩其中关键字词的意思;古诗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运用造字原理来分析、结合语境分析关键字词的意思.当然,“望文生义”虽然是推测汉字(词)意思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汉字(词)都可以“望文生义”.

【关 键 词】 字词教学“六书”;字形;形旁

【作者简介】 李安全,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重庆外国语学校教务教科处副主任,重庆市中语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重庆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高中语文),重庆市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重庆市教师教育专家.

书画同源,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教学要追“本”溯“源”,要让学生准确理解汉字的汉字的造字原理、字形特点以及形体演变的规律,以求达到举一反三、推一知十之功效.怎样的教学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最重要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字形特征,结合字形和特定语境来推测、分析和确定字(词)的意思.

字词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汉字的造字原理,分析字形,揣摩一些基本的偏旁所表达的“意思”或读音.

从造字原理上说,必须了解“六书”的知识.“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说文解字》)具体分析,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有了这“六书”的常识,我们遇见了陌生的汉字,常常也能够观察其“面相”大致揣摩出其中所包含的“意思”.比如,“辍”“缀”“啜”“掇”,我们根据其形旁“车”“纟”“口”“扌”就可以大致推定其意思分别与“行为”“丝线”“嘴巴”“动作”等有关.又如,“毂”“榖”“縠”“觳”,我们也可以根据其“形旁”来推测其意思大致是与“车”“稻”“丝绳”“动物”有关联的.

《鸿门宴》中有“沛公军霸上”一句,很多的注解都将“军”注解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驻军”.其实,这个“军”本身是一个会意字,“冖”表示“帷幕”,“车”表示“军车”;军车停下来,四周拉上帷幕,也就是“驻军”的意思.可见,这个“军”本身就是“动词”,而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由此可见,让学生理解和记住一些偏旁的意思,对于理解汉字(词)的意思很有帮助.比如,“又”表示的是“右手”,“取”“双”“受”“叉”(拱手)等字的意思都和“手”有关;“敲”的“攴”是“手拿木棍或锤子”的意思;“鼓”中的“支”是手拿鼓槌的意思;“教”“牧”“数”“枚”中的“攵”是“手持木棍、竹棍或鞭子”的意思.“寸”原本也是表示“手”,如“封”“射”“尌”等都与“手”有关,但是,很多含“寸”的偏旁的字已经看不出与“手”有关了.有一句成语“男女授受不亲”,其中的 “授”意为“给予”,“受”意为“接受”.最先只有一个“受”字,包含“给予”和“接受”两面的意思.《师说》中“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就是“传授”的意思.其实,古汉语中一个字(词)包含两面的意思的还有好些.比如,“贷”包含“借出”(如“以家量贷”)与“借入”(如“居贫贷多”)的意思,“售”包含“卖”(如“货而不售”)和“买”(如《小石潭记》:“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质,亦无售者.”)的意思,“货”包含“卖出”(如“货而不售”)和“买进”(如《宋史·食货志》:“请自今所货,岁约毋过二百万緡.”)的意思,“沽”也包含了“买”(如“沽名钓誉”)和“卖”(如“待价而沽”)的意思.

又如,“灬”是“火”的变形,“煮”“蒸”“熏”“然”“煎”“熬”“照”等字自然是与“火”有关的.“燕”“熊”“烏”“為”等字也含有一个“灬”,但意思和“火”无关,估计这些动物的“灬”很可能是其尾巴的象形.

又如,“旗”“旌”“旄”“施”“旖旎”等字(词),除了右下角的“其”“生”“毛”“也”“奇”“尼”,其余部分都是形旁,表示这个字的意思与“旗帜”有关.《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中写“齐人”“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等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施施”(yíyí)的意思是“喜悦自得的样子”,也就是那种醉醺醺、轻飘飘的样子,与风吹酒旗的那种飘飘忽忽颇为神似.“阝”的本意与“邑”和“阜”有关,含有“阝”的字最初多指地名,如“陈”“郑”“邓”“邦”“邶”“邴”“邡”“陕”“陵”“除”“陬”“隗”“隅”等都与“地方”有关联.

随着汉语言的发展与进化,汉字中更多的是形声字.迄今为止,一般认为,汉字总数已超过6万个(一说超过8万个),其中形声字占汉字总数的80%以上.而形声字是靠“声旁”表示读音,于是就有很多的“声旁”相同而“形旁”不同(或者“形旁”相同而“声旁”不同)的形声字出现,也正是因为“声旁”(或“形旁”)相同,就造成了很多人因为不辨“形旁”(或“声旁”)的不同而忽略了其意思(或“读音”)的差异,在使用汉字表情达意时却因此而“写”了错别字,“说”了错别字.有人在电视里将“辍学”读成“zhuì学”,有人将“分道扬镳”读作“分道扬lù”,有人将“梦游天姥吟留别”读作“梦游天lǎo吟留别”,甚至有人粗心大意将“李大钊”读作“李大jiàn”等显然,这些笑话主要都是因为不懂汉字,没有文化“闹”出来的.

成语中隐含着古汉语的语法现象,是词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揣摩其中的关键字词的意思.

“厉兵秣马”中的“兵”“马”相对,都是名词.“兵”上面的“斤”是斧头一类的兵器,下面是表示两只手,“兵”特指两只手举着的“兵器”;“马”是战马.自然,这“厉”就是“磨砺”的“砺”;“秣”本义是喂马谷粟等饲料,这里与“厉兵”的“厉”词性均为“动词”(一说“动素”),“喂养”的意思.“厉兵秣马”就是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原文出处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顺便说说人们常常写错的“再接再厉”.其中的“厉”也是“磨砺”的意思.这个成语原来和斗鸡有关,韩愈诗《斗鸡联句》中有“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再,“又一次”;接,“接战”;厉,“磨快”.“再接再厉”原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形容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

结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追根溯源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追根溯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国际汉语汉字教学原则和方法
摘要: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与拼音文字有很大不同,它有自身的结构特点,因此对于非汉字圈的学生来说,掌握汉字有一定难度,但是只要我们合理地安排汉字。

对外汉字教学难点教学技巧
摘要:对外汉字教学是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掌握汉字就学不好汉语。本文主要从汉字的分类,难点,根据汉字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灵活运用汉字教学方。

苏培成先生汉字和对外汉字教学
摘要:现代汉字研究理论和汉字教学是密不可分的,汉字教学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也需要实践的反馈。苏培成先生不仅在现代汉字的本体研究上做了深入研究,其。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