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晋祠论文范文写作 太原晋祠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晋祠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31

太原晋祠,本文关于晋祠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晋祠论文参考文献:

晋祠论文参考文献

“出太原西南行五十里有一座山,名悬瓮.山上原有巨石,如瓮倒悬.山脚有泉水涌出,就是有名的晋水.在这山下水旁,参天古木中林立着百余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绿水碧波绕回廊而鸣奏,红墙黄瓦随树影而闪烁,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这就是三晋名胜晋祠.”随着著名学者梁衡的散文《晋祠》于1982年4月12日在《光明日报》发表,并于当年入选初三语文课本,晋祠这座历代墨客名人咏赞的千年名胜更为名扬天下、蜚声中外.

晋祠是集中国古代祠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晋祠中建筑的形式,殿、堂、楼、阁、亭、台、桥、榭样样俱全;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各朝代本体建筑类型序列完整,为国内孤例,堪称中国古建筑博物馆.晋祠的建筑,古老中透露着沧桑,沧桑中显现着历史.晋祠有太多的人文历史故事蕴藏其中,看懂晋祠,也等于读懂了一段中国历史,尽管经过历代的加建、翻修和维护,晋祠有不小的改变,但上千年来,晋祠一直是山西数一数二的名胜,“不到晋祠,枉到太原”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和旅游观光者的共识.

修 建

据《史纪·晋世家》记载,周武王之子成王姬诵封同母弟叔虞于唐,称唐叔虞.叔虞的儿子燮,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晋.后人为了奉祀叔虞,在晋水源头建立了祠宇,称唐叔虞祠,也叫做晋祠.晋祠的创建年代,现在还难以考定.最早的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书中写道:“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此时晋祠风景文物已大有可观,祠、堂、飞梁都已俱备了.由此可见,晋祠的历史,即使是从北魏算起,距今也有1500年了.祠祀属于古代礼制建筑,是一种服务于精神世界而非生活实用的特殊建筑类型,人们只在其中举行特定的祭祀、纪念活动.祠祀建筑主要分为官祀和民间祠祀两种.山西的官祀建筑不多,仅有太原晋祠、临汾尧庙、万荣后土祠等为数不多的几处,但这些建筑的历史影响很大.晋祠自北魏年间创建以后,历朝历代均有修葺、扩建,期间几易其名,晋祠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名称.北齐天保年间(550—559)文宣帝在此“大起楼观,穿筑池塘”.天统五年(569年)后主高纬下诏改为大崇皇寺.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太宗李世民游晋祠撰《晋祠之铭并序》碑文,又一次扩建.五代后晋天福六年(941年)改称为额兴安王庙.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扩建;天圣年间(1023 —1032)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在祠内西隅为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熙宁年间 (1068—1077)改称为惠远祠,重修鱼沼飞梁,增建献殿、牌坊、钟楼、鼓楼、金人台、水镜台等.金大定年间(1161—1189)重修.元至元四年(1338年)重修叔虞祠及祠内建筑.明代在圣母殿南侧建水母楼,并对其进行大规模的修葺,复名为晋王祠.清代也有多次增建.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多次拨款对晋祠进行了维修、保护和扩建,先后翻修了鱼沼飞梁、献殿等古建筑.1961年,晋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面貌焕然一新.1980年以后,晋祠主殿——圣母殿沉陷倾斜之势不断加剧,保护解体大修势在必行.1994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文物部门开始对圣母殿落架修缮,1996年6月20日竣工,并编制《太原晋祠圣母殿修缮工程报告》,对圣母殿的修缮设计、施工作了全面、详尽的记录,为日后大殿的维修、保护积累了翔实的档案.

晋祠现存建筑占地面积11.53万平方米,坐西朝东,中轴线建有山门、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两侧为关帝庙、文昌宫、唐叔虞祠、三圣祠、奉圣寺、胜瀛楼.整体建筑布局紧凑,既如庙观院落,又似皇室官苑,是中国北方园林式建筑群.所存圣母殿、鱼沼飞梁为宋代遗构,献殿为金代遗构,景清门为元代遗构,叔虞殿及奉圣寺中殿木构部分尚存元制,其余皆为明、清及近现代建筑.其中,雄伟壮观的宋代代表性建筑——圣母殿,中国古代桥梁史上极为罕见的十字形石柱桥——鱼沼飞梁,稳如大殿、巧似凉亭的金代建筑——献殿,垂直排列在晋祠中轴线上,是我国三大国宝级古建筑.

圣母殿

圣母殿位于晋祠中轴线终端,坐西向东,是全祠的主殿,也是晋祠内最为古老的建筑.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平定北汉后,鉴于晋阳城战略地位的重要,特别是五代3个王朝肇基于此,并定鼎中原,为防止后人据晋阳割据,危及赵宋的统治,就强迫晋阳城居民一律迁出城外,并放火焚城;次年4月,引汾水和晋祠水浸灌晋阳城废墟,并明令禁止百姓在城址上耕种居住.太平兴国年间(976—983)赵光义下旨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碑记事.“晋祠圣母殿为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创建,初名正殿,内奉唐叔虞.不久,山体滑坡,殿宇折损,又于天圣年间(1023—1031)重建,殿内改奉圣母.此后又遇地震损坏,于崇宁元年(1102年)重修.”“此殿造型、结构、形制、技法等皆堪称我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我省古建筑大师柴泽俊在他的《山西古建筑文化综述》中这样记述和评价圣母殿.

圣母殿背靠悬瓮山,前临晋水三泉之一的鱼沼,左右是另外两眼晋水源泉——难老泉和善利泉.殿身面宽七间,进深六间,平面略近正方形,重檐歇山顶,高约19米,造型稳健,气势壮观.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为观赏和祭拜活动提供了宽敞的空间,这种宋代《营造法式》中“副阶周匝”的做法,是我国现存在古建筑殿宇中最早的实例.殿周柱子略向内倾(古建筑学上称为侧角),四根角柱显著升高(古建筑学上称为生起),使殿前檐曲线弧度显著,这种侧角、生起同时使用的做法,在宋代以前的建筑中尚没有出现.殿前廊柱上饰有木制盘龙,为宋元佑二年(1807年)所雕,是全国建筑实物中木雕盘龙殿柱最早的实例.八条龙各自抱定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已千余年,仍然鳞片层层,胡须根根,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之好和工艺之精.据柴泽俊《山西古建筑文化综述》考证:“蟠龙之制曾见于唐代及其以前石塔门龛倚柱和造像碑佛龛倚柱上.木构建筑上饰木雕蟠龙柱者,晋祠圣母殿是全国最早也是仅存的实例.”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晋祠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2017太原晋祠公园门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晋祠
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100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

秋游晋祠
出太原西行五十余里,有一名山。山上原有巨石,如瓮倒悬。山上有泉涌出,就是有名的晋水。在这山下水旁,参天古树中有着百余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绿水碧。

太原王氏和两晋政局
摘 要:太原王氏是魏晋南北朝历史上的重要士族之一。曹魏时期,王沈、王昶因为在司马氏政权中发挥重要作用, 奠定了太原王氏的显贵地位;西晋时期,王昶。

养老模式推进太原养老产业
摘 要:随着太原市老龄化的深入,如何养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养老模式的创新,就是要寻找一种或几种适合全市实际情况的养老模式,更加有利于协调各养。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