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在地铁车站论文范文写作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在地铁车站赏析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在地铁车站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6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在地铁车站赏析,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在地铁车站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在地铁车站论文参考文献:

在地铁车站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地铁的论文论文赏析语言学概论论文建筑赏析论文

摘 要:认知语言学主要由经验观、凸显观和注意观来表征.本文从这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庞德名诗《在地铁车站》的语言所体现的认知特征和作者的诗学意图.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经验观 凸显观 注意观 《在地铁车站》

一、引言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的名诗《在地铁车站》是美国“意象”派诗歌的经典之作.全诗仅由两行诗句、十四个单词组成(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尽管该诗很短,但在英美诗歌史上却具有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学者主要从意象、文体、翻译等视角对该诗进行了研究{1}{2}{3}{4},但从认知语言学的相关视角来对其进行解读的文献尚不多见.认知语言学是语言研究的一种范式,认为人们的日常经验是语言使用的基础,着重阐释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经验观、凸显观和注意观入手,来研究《在地铁车站》一诗的语言体现了哪些认知特征,以及诗人如何利用这些特征来实现自己的诗学意图.

二、经验、凸显、注意——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思想

Ungerer & Schmid认为,认知语言学主要由经验观、凸显观和注意观来表征.经验观认为,人们对事物的描写不仅局限于客观的描写,还会根据自身的经验对其意义进行更为丰富和自然的描写,包括隐喻.{5}{6}比如,我们在描述一间房屋时,不仅仅局限于对它的大小、材料、朝向等特征进行客观性描述,而往往会对它给观察者的感受进行主观性描写,比如沈从文就用了例(1)的句子来描述酉水中游的山村房屋.

(1)人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却永远那么妥帖,且和四周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沈从文,《边城》)

除了客观描述这些房屋的位置和建筑材料外,作者还用了“朗然入目”“妥帖”“调和”“愉快”等话语来描述这些房屋给他的主观感受.

在诗词等文学作品中更是如此,作者往往基于对客观世界的主观体验,通过隐喻、转喻等来借物言志、借景抒情、阐发哲理等.譬如,在例(2)中,诗人运用了容器隐喻,用动词“含”和“泊”将西岭的积雪和东吴来的行船巧妙地纳入到“窗”和“门”的容器之中,视角独特、构思精妙,令人回味无穷.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凸显观认为,人们往往是根据信息的突出程度来选择和安排语言结构中的信息.凸显观中较为有代表性的是图形-背景理论.该理论由丹麦心理学家鲁宾(Rubin)首先提出,后由完形心理学家借鉴来研究知觉.当我们观察周围环境时,通常会把引起我们注意的某个人或物体作为知觉上突显的图形,而把环境作为背景,这就是认知突显原则.完型心理学家认为,图形的选择遵循“普雷格郎茨原则”(the principle of Pragnanz),即通常把具有完型特征的物体、小的物体或者运动的物体用作图形.比如,在描写一辆失事飞机掉进海里这一情景时,例(3)就比例(4)显得更加自然.

(3)The plane crashed into the sea.

(4)The sea was hit by the plane.

在该情景中,飞机同大海相比,显得更小、更突出,同时兼具运动和完型特征,因此是知觉上更为凸显的图形.因此,我们倾向于将它放在句首.

注意观认为,人们的语言表达实际上只反映了事件中引起观察者注意的那些信息.{7}{8}也可以理解为是言者或作者对信息的主观取舍和安排.例如,例(5)描写的是窗户被打破了这个事实,至于施动者是谁、用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打破的等信息都未能表述出来,尽管它们都是窗户被打破这个事件的组成部分.

(5)The window was broken.

从上述例句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经验观、凸显观和注意观关注的是语言表征的不同方面,但它们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依存,从本质上来说是一致的.

三、《在地铁车站》的认知分析

《在地铁车站》虽然篇幅短小,但它的语言却充分体现了认知语言学的经验观、凸显观和注意观的特征.

1.经验观

隐喻和转喻是经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知隐喻的本质在于利用已知的、熟悉的、简单的事物来理解未知的、不熟悉的、复杂的事物.从机制上看,隐喻是基于相似性的基础上从一个域(源域)向另一个域(目标域)的认知映射.而转喻则是基于相关性基础上的同一认知域内源域向目标域的认知映射.{9}该诗创作的背景是作者在巴黎地铁车站的经历:三年前在巴黎,我在协约车站走出了地铁车厢.突然间,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面孔,然后又看到一个,然后是一个美丽儿童的面孔,然后又是一个美丽的女人,那一天我都在努力寻找能表达我的感受的文字等{10}后来,作者一直在努力寻找这样的文字,最后,他成功地运用了短短两行诗句来表述这种感受.在诗中,作者通过“部分指代整体”(PART FOR THE WHOLE)的认知转喻机制,用“faces”(“面孔”)指代“women and children”(“妇女和儿童”),同时,他将美丽的妇女、纯真的孩童的面孔给他那种扑朔迷离、诚惶诚恐的心理震撼用“apparition”(魅影)一词精炼地表征出来,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同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人面是花”的概念隐喻(FACES ARE PETALS),将这些美丽的面容(faces)比作树枝上的花瓣(petals),这同中国文化中常见的“人面桃花”概念隐喻十分相似.此外,他将黑暗潮湿的地铁车站比作湿漉漉、黝黑的树枝(a wet, black bough).这种隐喻显得较为新奇,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和创新能力.通过隐喻映射,诗人将不同时空的两大场景,即动态的、阴暗潮湿的地铁场景以及静态的田园场景中的诸多意象并置在一起.这些意象包括地铁场景中行色匆匆的人群、突然出现的漂亮的妇女和可爱儿童的面孔,以及田园场景中潮湿黝黑的树枝上美丽的花瓣等.诗人巧妙地将美和丑、动和静、虚和实、主观和客观等融合交织在一起,通过认知加工而产生一种全新的结构,既有视觉上的描述,也有触觉上的刺激,类似于汉语辞格中的“通感”,给读者全新的感官和情感体验.

结论:大学硕士与本科在地铁车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在巴黎地铁站 庞德方面论文范文。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高校英语课堂词汇教学模式探究
【摘 要】 本文在调研目前高校英语课堂词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词汇教学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性,从认知语言学中理据、范畴化、原型和隐喻四大理论出发。

认知语言学视角比较葡汉熟语中动物隐喻
摘要:基于“人是动物”这一概念隐喻,比较葡萄牙和中国的动物熟语,分析动物的隐喻含义以及动物隐喻的特征,是探究中葡两国文化模式异同的有效路径。目前。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网络流行词成因探析
摘 要:网络流行词作为网络语言的一种,是一种新型的语言变体。本文在分析网络流行词特点的基础上,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意象图示理论和隐喻理论对网络。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小句构型分析
摘 要:小句是语言的一个基本单位,且小句构型分析是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家研究的热门话题。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创建、学习及应用,基本上都能透过人类的认。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