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模板>材料浏览

关于山水田园诗论文范文写作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禅思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山水田园诗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8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禅思,本文关于山水田园诗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山水田园诗论文参考文献:

山水田园诗论文参考文献 我的理想思修论文思修论文格式大学思修论文大一思修论文2000字

摘 要: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生活经历的感染,加之环境的熏陶,使他归心佛教,作品呈现出静逸明秀的诗境,并包含空灵自然的禅思.本文旨从三方面分析王维诗歌中的禅思和诗情,即诗歌中禅理的缘起、诗歌中禅思的表现和诗歌中禅情的体悟.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禅思

一、诗歌中禅理的缘起

(一)佛教兴起

诗人的诗歌创作受社会思潮影响,唐朝是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传教、译经等活动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一系列的宗教派别随之兴起,王维的诗作深受禅宗影响.禅宗将中国传统的老庄哲学思想和佛教思想相融合,为人的精神世界开辟出一片净土.主张心性本净,即人之本心素来清静.并提倡顿悟,即所谓顿然领悟.

(二)家庭熏陶

王维字摩诘,此名取自佛典《维摩诘经》中的“摩诘”二字.这和他的母亲关系密切,其母崔氏信奉佛教.《王右丞集笺注》有云:“师事大赵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在山林,志求寂静.”①幼年王维便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之下,知晓佛理.晚年的王维深受南禅宗思想的洗礼,开启了寄居山水田园的隐居生活.

(三)经历使然

王维早年怀有政治理想,渴望在仕途有所作为.他自幼聪颖过人,15岁起便开始游学应试,在诗、乐、画等方面颇有天赋.开元九年,中进士,后因受连累被贬职.安史之乱爆发被捕入狱,后又官复原职.时局的瞬息万变和数起数落的坎坷经历,使王维把归隐作为晚年的生活方式,禅思对他的影响也愈加浓厚,确实达到他在《裴右丞写真赞》中所说的“气和容众,心静如空”的境界.

二、诗歌中禅思的表现

(一)空明澄澈的诗境

王维的诗作中,融入禅思,营造出空明澄澈的诗歌意境.如《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首联“道”字点明中年的王维已深受佛教感染,和史料结合可知,他中年的生活亦官亦隐.颔联“独”字,写得惟妙惟肖,一位隐者的形象跃然纸上,“独往”、“自如”,是王维归隐生活的真实写照.“空”字虽显无奈,但诗人仍沉浸其中,于常人而言的孤寂和冷清,对王维来說是一种享受.颔联“水穷处”,诗人走到水的尽头,人烟罕至,空旷幽静.此情此景中,诗人的内心更显恬淡.《归去来兮辞》有云:“云无心以出岫”,云缥缈虚浮,若有若无,正和诗人超然象外的心境不谋而合.尾联“偶然”二字和颈联“行到水穷处”意同,均为诗人的无心之举.寂寞之外的欢愉由此可见,诗人的生活正如“谈笑无还期”中所描述,无拘无缚、自在闲适.

(二)动静结合的表达

王维诗作中的禅思常以动静结合和以动衬静的方式表达,人声、鸟鸣等微弱的声响,唯有在寂静的环境中才会耳闻,由此可见环境之清幽.

例如:《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月东升,惊动了山中栖息的小鸟,春天的溪涧中,不时听到鸟鸣的声响.深夜的山林,万籁俱寂,唯有丝丝亮光将鸟惊动,以动衬静,直指山林寂静. “惊”是因为鸟早已习惯山林的静,一抹亮光也会将它们惊醒.

又如:《辛夷坞》:“洞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房屋门口一片寂静,杳无一人,只看辛夷坞花独自开放又凋谢.潺潺溪水、林间鸟鸣,若不是环境清幽,又怎会感受到花之飘零,“寂无人”“开且落”诗人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烘托出环境的安静,更折射出诗人平和的心境.

(三)含蓄凝练的语言

语言风格的形成和诗人的性格不无关系.王维恬淡豁达的性格造就了他含蓄内敛的语言的风格.

如:《终南山》:“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隔水”二字凸显出终南山山路艰险,想要留宿,只能隔水向樵夫询问.王维并未直言艰险,更没有使用相关词汇,只用“隔水”两字,可见其语言的含蓄凝练.

又如:《青溪》:“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水草微微荡漾,缓缓浮动的清溪水中可见芦苇的倒影,诗人描绘出一幅深山中的潺潺溪水图.

诗人选择“清溪”为意象,是借溪水释心境,清澈的溪水正映衬了诗人纯净的心境,也暗和了他超然闲适的人生态度.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②看似平凡的景致,一旦附之于情,便具有了深刻内涵.诗人也正是用“清溪”来描摹他所向往的精神乐园,于含蓄中见深意.

三、诗歌中禅情的体悟

(一)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仕途的失意和人生经历的坎坷,使王维选择寄情山水.花草树木有各自独特的生长方式,诗人置身事外旁观,秉持不以物喜的态度,足可见其超然洒脱之心态.例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首联描绘山中的秋景,秋天临近,天色向晚,溪水缓缓流动,山色转为青绿.颔联的“暮”字,和首联相呼应,点明时间接近傍晚,山色越来越浓.诗人静静靠在柴门外,在夜晚风声的陪伴下聆听蝉鸣.颈联描写夕阳西下,落日余晖下可见远处的袅袅炊烟.诗的前三联以写景为主.尾联中“接舆”指春秋时楚国的陆通,此人的性格和裴迪大相径庭,但两人都是脱俗之人.他们不沉溺于山水,反而饮酒作乐、醉酒狂歌,和陶渊明一样,秉持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二)心静如空的人生境界

“空”即是一种心静如空的无我境界,指王维诗作中蕴含的禅理和思考.如果说“超然物外”是诗人不因景色的变幻而或喜或悲的话,那么,“心静如空”所言就是诗人追求“无我”的人生境界.享受隐逸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忘却仕途的无奈和世俗的烦忧.如《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首联是诗人隐居在山中的生活写照,王维享受寂寞,归隐在他笔下也变得美好.“苍茫对落晖”引自瘐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中的“苍茫余落晖”.广阔无垠的天空中,散发出落日的余光.山中所见皆是幽静恬淡之景,正和诗人的心态相吻合.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以“松树遍”和“人烟稀”相对比,更突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所写皆是山林中的细微之物,竹子刚刚长出,荷花片片凋零.可见诗人观察之细致,犹可见诗人对隐逸生活的享受.尾联的“归”字,点明诗人的归隐心态.山间明秀的景色带给诗人心灵的慰藉,世俗名利于他而言,并不重要,唯有内心的安然才更显可贵.

四、结语

本文首先论述了王维诗歌中禅理的缘起,时代背景是佛教的兴盛,家庭熏陶和王维的人生经历也是重要因素.其次论述了王维诗歌中禅思以何种方式表现,总结有如下三点.即空明澄澈的诗境、动静结合的表达方式和含蓄内敛的语言.最后论述了王维诗歌中所包蕴的禅思,即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和心境如空的人生境界.

注释:

①王维《王右丞集笺注》,赵殿成,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

②王国维《人间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参考文献:

[1]王维.王右丞集笺注[M].赵殿成,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王国维.人间词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3]杨矗.王维的禅境和意境理论[J].文艺理论研究,2007(3).

[4]张晶.禅和唐宋诗人心态[J].文学评论,1997(10).

[5]袁行霈.王维诗歌的禅意和画意[J].科学社会战线,1980(2).

结论:关于山水田园诗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田园诗词大全100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摘 要】 文章阐释了盛唐时独具特色的伟大诗人王维的诗歌、书画。认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他诗歌的代表。作者从绘画美、音乐美、禅趣美和意境美四个方面。

王维山水诗中对静描写
摘要:王维受到佛禅思想的影响,在其山水诗中描绘了很多“静”的景物和意境。王维对“静”的描写有两种,一种是是直接写静,即王维通过对静态景物或环境的。

王维山水诗和杜甫山水诗比较
摘要:庄子讲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从侧面上阐述了精神上的自由追求,有的人寄托于幻想中的世界,有的人则寄托于现实生活中山山水水,寻求一丝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