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采写论文范文写作 采写广播新闻应遵循广播的特性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采写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5

采写广播新闻应遵循广播的特性,本论文可用于采写论文范文参考下载,采写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采写论文参考文献:

采写论文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编导论文选题广播电视论文西部广播电视期刊应收账款论文开题报告

摘 要 在新闻采编和报道的过程中,广播不同于其他媒介,只能够通过声音传达新闻内容及其背后的情感内核,因此如何让广大听众听得到、听清楚、听明白,也成为广播新闻工作者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立足于广播之上发展起来的广播新闻,其在采写过程中势必要遵循广播的特性.文章通过从分析广播的具体特性入手,结合相关案例,针对采写广播新闻时应当如何遵循广播的特性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关键词 采写广播新闻;广播特性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4-0114-02

众所周知在采写新闻的过程当中,记者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按照新闻要素完成采写工作,即在新闻采写中需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内容.但由于广播只能依靠声音进行传播,因此在采写广播新闻时需要严格恪守广播特性,着力用最精练的语言和最丰富的声音为听众全方位地展示真实的新闻内容.而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之下,着重围绕采写广播新闻应遵循广播特性进行说明.

1 广播的具体特性

1.1 声能和电能的相互转换

通过利用电能可以与声能之间相互转换的原理,完成节目信号的传递就是广播的核心本质,其由最开始的声音经过电波的转换处理之后再次实现声音的转换以完成内容的播报和节目的放送[1].因此对于广播而言,其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特性便是声音,而相比于其他传播符号,声音的传播速度更快、广播范围也相对较广,因此广播还具有快速性的特征.如在重大灾害当中,当道路交通和网络连接中断时,广播依旧能够正常完成新闻播报和信息传递.尤其是相比于报纸等习惯使用纯文本文字的媒介形式,广播可以运用声音进行传情达意.

1.2 利用音响展现丰富世界

人们生活在物质和声音并存的现实世界当中,人们需要利用听觉完成对客观现实世界的真实感知,万物皆有声音,而在广播当中通过合理运用音响,搭配广播工作者的声音以及语言等能够为人们展示出丰富的声音世界,进而在完成广播内容播报的同时,使得人们可以收获一种别样的情感体验.譬如说在播报政治新闻时,广播工作者宽厚的声音可以充分展现出新闻内容的严肃性和严谨性,并营造出一种庄严的氛围,以声造景,用声音传递感情和思想价值观.

1.3 简练与生动、真实共存

利用广播传播新闻时,首先需要注重保障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而为了能够有效增强广播节目的效果,吸引更多的听众,广播工作者们必须利用广播中唯一的传播符号即声音,通过使用短小精悍的结构形式和生动形象的文本语言,在充分发挥声音优势特征的基础之上,更好地通过广播完成新闻内容在听众范围内的传递,进而为广大听众提供一场听觉上的盛宴.

2 采写广播新闻如何遵循广播的特性

2.1 注意把握广播新闻语言

2.1.1 尽量通俗易懂

用口述、用耳听是广播新闻最为显著的特点,而在广播新闻当中需要使用的语言除了书面上的语言之外同样还包括口头上的语言,但由于广播新闻缺少直观的画面,因此听众只能通过广播中的语言理解新闻内容、感知新闻背后的思想情感[2].为此,在采写广播新闻时工作人员需要注重准确把握广播新闻语言,尽可能地使用口头化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增强新闻内容的亲切感以及真实感.譬如说笔者工作的广播电台,在正值暑期来临广大莘莘学子面临新一轮暑期补课“浪潮”的背景之下,开展了《面对火爆的课外辅导 这暑假该怎么过》的专题广播新闻报道.在采写过程中,记者直接运用了课外辅导学校校长的采访语录“我们的培训类型很专业,而且也很丰富、很全面,我们是从学前到高三的艺考都有,也就是说家长和孩子有需求的话我们都可以做到.你来了,我们就给你提供辅导和服务.”直接运用此段话语使人一听便知是出自培训学校方,而且语言具有大众化的色彩,可以帮助听众听懂、听清新闻内容的同时,也有效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2.1.2 需注重形象化

和电视、网络等媒体不同的是,广播新闻具有传播符号和传播途径唯一的特性,其只能通过声音完成新闻内容的传播,因此没有画面的直观展示,广播新闻必须通过增强语言的形象化使得人们在聆听广播新闻内容时可以在脑海中自动生成相应画面,以有效弥补广播新闻的这一不足,并增添广播新闻的活力和魅力.譬如说笔者工作的广播电台在报道共享单车被损的新闻内容时,在采写过程中使用了“共享单车竟在雨山湖中‘泡澡’”的新闻语言之后,补充了一句“就像是睡着了以后被人*一样,睡倒在雨山湖中”.利用形象化的新闻语言,使得听众在收听过程中可以立刻联想到共享单车被推下雨山湖的场面,一方面有效增强了广播新闻的画面感,使之富有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听众准确了解共享单车被破坏的情况,正面引导公众舆论,动用群众的力量共同谴责此种不文明的行为.

2.2 合理运用音响增强效果

广播新闻需要通过合理运用音响营造出生动的画面感和强烈的现场感,在音响的帮助之下,完成对新闻内容的补充和完善,并有效凸显出新闻内容中的环境气氛.通常情况下在广播新闻当中最常使用的音响报道便是录音报道,尤以录音新闻以及现场报道为主[3].在将录音报道运用在广播新闻当中时,工作人员应当注意将话语权交到受访对象手中,并尽可能弱化录音的形式,使得音响得以听起来更加真实自然.譬如说笔者工作的广播电台在对无支付模式走进市民生活的新闻进行广播过程中,使用现场报道的方式随机选取了几位商家进行调查,此时放出了带有嘈杂汽车鸣笛等声音的背景音,由记者通过口头报道的方式将本次采访报道通过广播传递给广大听众.在此次广播新闻当中记者通过“听众朋友们,现在是2017年7月1日中午11点半,我正在小吃街上为您进行现场报道”,此后放出录音“我们办的时间不是很长,反正有两个月了”“使用效果怎么样?”“很好,这个又方便.搞吃的东西本来就讲究卫生,它这个支付又不用碰到钱,不是很好嘛,路上的人用的也多.我们一天也不是卖的很多,正常营业一天就两三百块钱,就是支付跟这个微信,据我估计每家都有了,现在人都用上这个了,不用不方便.”该录音一出,配合着热油锅的滋滋声和商贩的口述,不仅极大地增加了新闻的真实性,同时听众也能够真实地了解无支付在现如今市民生活中的使用情况,由此在听众的脑海中浮现出相应的视觉画面,从而有效增强了广播新闻的传播力和感染力.

2.3 注意细节打造情感空间

广播新闻在遵循广播特性的基础之上,需要将新闻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原原本本地呈现给广大听众,而在此过程中采写人员需要重视把握好新闻的细节,通过重点描绘广播新闻的细节,将广播新闻的现场感和活力发挥至最大.一般在广播新闻采写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从人物的性格和语言以及事件当中的关键情节等方面入手,通过合理使用音响展现出特定的环境.但根据广播短小精悍的特定,采写广播新闻时应当尽量避免使用长篇大论式的叙述,从细节出发运用最为精练的语言文字和内容结构,以有效增强广播新闻的生命力.譬如说在此次“面对斑马线,你怎么办”的专题新闻报道过程中,在广播中记者向一名司机提问:“你知道刚才交警为什么拦住你吗?”司机满怀歉意地说到:“知道,因为我没有礼让行人.”记者再次追问:“是不是因为平时开车的时候没有养成这一习惯?”司机憨憨一笑说道:“没有没有,平时都会让的,今天我上班快迟到了,赶时间来着,我以后一定好好注意.”虽然这一问一答看似简短,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目前我市司机在面对斑马线时确实存在对行人礼让不足的问题,而广播中司机因上班快迟到赶时间而未能及时在斑马线处礼让行人的愧疚语气被记者真实地记录下来,使得整个广播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得到充分现象,也为听众们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情感空间.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广播本身是一种声能和电能之间进行相互转化的产物,其需要利用声音以及音响为广大听众展现出丰富的真实世界,而广播新闻短小精悍的特性也要求在采写和播报广播新闻时需要注重新闻内容生动、真实的前提下,尽量保障新闻结构内容的简练性.因此笔者认为,在采写广播新闻的过程当中,记者需要尽可能使用通俗化、形象化的广播新闻语言,在注重细节描写的基础之上合理运用音响,从而在严格遵循广播特性的同时能够活灵活现地完成广播新闻的采写与播报工作.

參考文献

[1]赵新宇.以听众为本构建广播新闻传播框架[J].新闻传播,2015(4):62-63.

[2]孙茂强.广播新闻《总书记的关怀》的采写感悟[J].视听界,2016(2):112-113.

[3]周奕含.广播类新闻采写中选题及策划的技巧[J].西部广播电视,2016(23):168-169.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采写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采写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残疾人报道应遵循四入
【摘 要】关注残疾人群体,将爱播撒,将爱传递,这是媒体人的责任。本文通过笔者采访体会,论述了唯有真正融入生活,用心采写,为生活的美好而感动,才能。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或应遵循原则
摘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林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调查、检测、监管于一身,对圆满贯彻执行林业政策有特别意义。本文介绍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现。

释放我国老龄人口红利应遵循原则实现路径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我国老龄人口红利的释放变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梳理现有文献资料,说明现存潜在老龄人口红利存量释放的重要性,并结。

县级政府行政管理应遵循基本原则
摘要:本文对县级政府行政管理归纳了九条基本原则。即:党领导行政管理的原则;依法行政的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