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展望论文范文写作 哈佛通识教育观的演进和展望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展望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5

哈佛通识教育观的演进和展望,此文是一篇展望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暖通空调论文我的教育观论文暖通空调杂志暖通论文

[摘 要]本文运用系统方法和如较方法,通过对通识教育内涵的归纳,结合哈佛大学近现代实施通识教育的历史,将教育观分为为什么教育、教育什么、什么最重要和如何教育等基本内容,分别对应通识教育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育的本质内涵和选课制等四方面.这些基本内容随着人类知识体系的扩展、深化以及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实际需要而不断的发展.当前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生从一对传统三大领域知识的学习,转变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关键词]通识教育;教育观;演进与展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96(2011)04-0086-07

一、引言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厄瑞克(A.C.Eurich)就指出,通识教育概念的内涵几乎都有研究者各自的界定.美国高等教育界几个很有影响的、由大学校长或高等教育研究专家组成的学术研究团体,为了提出一个可以被广泛接受的通识教育的新界定,曾经通过研讨会和集体合作研究等方式进行了三次努力,以未达成任何一致意见而告终.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普遍认为,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概念象通识教育那样引起那么多人的关注,也没有一个概念象通识教育那样引起那么多的歧义.以致于有的学者认为,概念的混乱是通识教育实施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到目前为止,可以说仍然没有一个公认有关通识教育的概念.可以说,有多少个作者探讨过通识教育,就有多少种关于通识教育内涵的表述.因此,进一步探讨通识教育的概念、历程和趋势,依然具有完善通识教育理论,推动通识教育实践的作用.

二、通识教育的概念辨析

通识教育亦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在19世纪以前一般指中小学教育的总称.19世纪初,在美国大学,大学生学习的课程是否需要一些共同的部分(common elements)成为争论的一个焦点.第一个把它与大学教育联系在一起的人是美国博德因学院(BowdoinCollege)的帕卡德(A.S.Packard)教授.他指出,我们学院预计给青年一种“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一种尽可能综合的(comprehensive)教育,它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学,这将使得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起,美国大学常常把恢复共同必修课程及其在选修制改革中失去地位的各种教学改革、实验冠以“通识教育”之名.我国学者李曼丽和汪永铨(1999)从通识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三个方面综合、概括了国外学者对通识教育所下的定义.从通识教育的性质看,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通识教育是非专业、非职业性高等教育;通识教育是对所有人的教育;通识教育是一种大学理念;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1iberal education)同义.从通识教育目的看,通识教育是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通识教育是为学生日常生活作准备,包括给他们一定社会的知识、信仰、语言和思维的习惯的教育,它对文化延续起重要作用;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的理念,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层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通识教育是开发人的理智美德,推理、论证、哲理性智慧、艺术和谨慎;通识教育旨在给学生灌输关于好公民的态度和理解;通识教育是一种提供共同核心知识,并注重培养自由社会中的行为、动机和态度的一种教育.从通识教育的教育内容看,通识教育是一种关于人类兴趣的所有学科的准确的、一般性的知识;通识教育是一种使学生熟悉知识主要领域内的事实和思想的教育类型,例如自然科学、文学、历史和其它社会科学、语言和艺术,与任何职业有关的目的无关.台湾学者黄坤锦认为,通识教育的形式范围包括今天人类的所有知识,大致划分为人文、社会和自然三大类.因此,人文学院的通识课程,要在社会、自然领域方面加强;法商学院,则要加强人文、自然领域;工学院要加强人文、社会领域.通识教育的本质内涵是,探索人类精神的自由、心灵的满足、生命的尊严、生活的价值、资源的善用、宇宙的和谐等,这是通识教育的精神.这也符合教育学中学习包括认知、技能和情操意志三个维度的要求.其中情操意志的学习是通识教育终极目标所在,认知和技能的学习,是导入的前置阶段,任何通识科目都需以上述通识教育的本质内涵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以简短的几句话规定通识教育的含义,虽然有助于对概念的总体理解,但是,若没有运用系统方法,没有概况出概念的基本维度,往往失之偏颇,造成分歧,引起争论.这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大多数概念、理论不统一的根源.其实,这些分歧的观点往往是互补的,由于缺乏系统方法的指导,研究者只抓住了概念的某一基本维度,甚至是概念的亚维度.需要运用系统方法和比较方法对概念进行全面的维度、层次、要素分析,方能形成一个科学的、系统的概念体系,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归纳,下定义,便会减少片面性.本文将以上的定义结合哈佛大学近现代通识教育的历史,对通识教育的内涵、演进和趋势做进一步分析.

三、从哈佛通识教育观的演进

1艾略特的自由教育、服务社会的思想及实践

哈佛的通识教育由艾略特(C.w.Eliot)校长开创,他于1869年上任,任期长达40年.他的教育观主要表现为:(1)秉持自由教育,认为本科教育应该是反功利主义的、无偏向的,务实的精神品质和文学或学术的精神品质都是好的,但二者不相容,如果混在一起,就都糟蹋了.(2)大学是服务于社会的,即大学培养的人才要适合社会需要,服务于社会发展,增进社会福祉.并将“人则增长智慧,出则服务于国家和人类”这句话刻在哈佛的一段墙上,来表明自己的这种信念.(3)高等学校的课程必须反映时代的特点和要求.(4)高等学校的教育要给学生三个基本要素:学习上选择的自由、施展才能的机会、自我负责.(5)实施本科生的自由选修制,取消一切必修课.

2劳威尔的品格教育及集中与分配相结合思想及实践

1909年劳威尔(A.L.Lowell)接任哈佛大学校长职务,直到1933年.劳威尔的教育观主要是:(1)重视大学对学生品格的塑造.他认为教育关乎国家的命运,学生品格的养成对一个民族来说要比经济繁荣的意义重大得多.(2)非常关注大学对文明、道德的传承.在他看来,生活中有一种东西比个人的安逸和物质的繁荣更好,比生活本身更好,那就是使我们的生活值得过的文明与道德法则,而对这种构成时代精髓的文明与道德法则的传承恰恰是大学的独特使命.

结论:关于展望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展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哈佛大学和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比较
摘 要:美国哈佛大学和中国复旦大学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既存在相同之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它们的共同性表现在:1)通识课程内容的多元性;2。

博克对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
收稿日期:2015-10-14作者简介:田雪芹,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助教,硕士。(银川 750001)摘要:本文对博克出任哈佛校长的背景、20世。

通识教育不等于有文化
有一篇《上音钢琴系主任李坚激烈发问:全球著名钢琴家有几人会写论文?》发布在网上,而之前还看到音乐公众号编了一专题《学音乐等=文化差?》,专题中举。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识教育比较探究
摘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教育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在。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