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年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行为疗法论文范文写作 运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矫正高职学生手机成瘾症的个案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行为疗法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31

运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矫正高职学生手机成瘾症的个案,本论文为您写行为疗法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行为疗法论文参考文献:

行为疗法论文参考文献 组织行为学论文选题学生论文学生管理系统论文消费者行为学论文

摘 要:“手机成瘾症”主要是指案主因使用手机频率高、时间太多,难以自我控制,导致其生理、心理、学习、交际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一种痴迷状态.本文通过对高职班级中“手机成瘾”的学生,采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对案主进行个体干预研究,经过行为认知干预,利用行为契约、行为消退等技术进行脱瘾矫正治疗.通过个案研究表明,该疗法对轻度的“手机成瘾症”学生具有一定的疗效,其心理健康状况有很大改善.

关键词:高职生;手机成瘾;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7/08C-0044-0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已经在高职学生中广泛普及,大量学生无节制地、频繁地使用手机,已经对其生活、工作、学习以及身心健康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俨然形成了“手机成瘾”症状.与药物成瘾类似,案主神经中枢发生了某种生理或生化方面的变化,对某种物品产生了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手机成瘾症”更多的是心理上对手机的依赖,一般建议更多地从心理层面对案主进行研究、处治和矫正.

一、“手机成瘾症”的表现、危害及成因

“手机成瘾”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很多学者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和方案.屠斌斌等人[1]认为,“手机成瘾症”是由于高度频繁地、无节制地使用手机,从而导致慢性、周期性的痴迷状态,并对手机产生持续的、强烈的依赖感、成瘾感的心理和身体行为,并分为了手机关系成瘾、手机娱乐成瘾、手机信息搜集成瘾三种类型.曲星羽、陆爱桃等人[2]从概念上将其定义为一种类似于网络、游戏成瘾的,过分使用现代技术所致的行为成瘾并受损,即由于滥用手机而导致案主的心理和社会功能受损的着迷状态.胡敏[3]则着重研究了高职学生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与手机成瘾行为关系,很多学生缺乏时间管理观念,无法自主监控时间或是运用时间而导致手机成瘾行为产生.毛俊青[4]对手机成瘾的判断表述为三个方面:滥用手机;案主生活、工作和学习;无手機时身心表现不适反应.本文综合以上意见,所谓“手机成瘾症”,区别于对药物的依赖,使用手机频率、时间太多,难以自我控制,导致其生理、心理、学习、交际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一种痴迷状态,亦可称为手机滥用综合征、手机焦虑症等.

“手机成瘾”者严重时会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5][6],更为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猝死.对于广大高职学生的危害主要表现为:(1)损害身心健康.研究表明,“手机成瘾”者,很多出现了颈椎、手指关节、视力、睡眠问题,甚至走路、骑车过马路也“机不离手”,成为马路杀手、被马路杀死者.(2)影响正常学业.学习时间不够导致的成绩下降,学习进度跟不上导致的自我放弃,习惯性通过手机网络接触大量、不完整的信息和资讯,而导致理解能力降低、学习思维方式落后,注意力难以集中、整体意识和思考力缺乏.(3)人际交往的消极影响.“手机成瘾”者由于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手机上,行为往往表现冷淡,不关心集体生活,加上长时间沉迷于手机网络,使他们更远离现实的人际交往,导致人际交往困难,以至加剧自卑、退缩、孤独等人格特征.

王丽[7]则利用大数据对高职学生“手机成瘾”的原因进行了探索,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1)手机使用趋向无意识化,难以戒断;(2)手机使用失控影响生活和学习;(3)手机社交替代正常的人际交往凸显;(4)手机建构虚拟化生活空间,逃避现象;(5)手机情感依赖明显导致非理性情绪突出.

二、运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可行性分析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ior Therapy,简称REBT)是心理学中常用的一种认知行为矫正方法,属于心理治疗范畴,具有很强大的理论研究基础和实际案例支撑.该疗法亦称“合理情绪行为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针对案主心理和精神问题而创立的一种认知治疗行为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对案主进行逻辑思辨,结合理性分析,以期转变其持有的非理性观念,继而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进而,通过提高认知水平来调整情绪、改善行为的研究从来都是心理学界和思想教育界重点关注的内容,因此,有关运用REBT改善认知、改变态度、改善行为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均颇为重视.大量实证研究已证明,REBT是一种针对各种心理疾病、情境和问题的有效疗法.它可用于大量传统心理治疗背景下的临床问题,也可用于非临床问题,例如帮助人们解决诸如人际关系、社交技能、职业选择、压力管理、自信训练、正视学习、控制自我等生活学习问题[8][9][10][11].

按照艾里斯的人性观点,从人的社会性来看,人有理性思考的潜能,而从生物本能上来考察,也有非理性思考的倾向,即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的思维与信念.作为本案例分析的研究对象,高职学生的入校年龄一般在15—16周岁左右,在校时间较长,达5年之久.在此期间,生理上经历了懵懂少年到性成熟青年的过程,而心理上会经历未成年人的情绪化阶段到成年人的成熟理智——非理性到理性的重要心理发育过程,这一过程中会由于手机的介入导致他们的认知出现任意的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泛化、夸大或缩小、双极式思维、个人化等非理性的偏差,而产生相应的情绪和行为.

如何引导学生在这一关键时期,激发他们认同自我、迎接挑战、改变不合理信念的本能,纠正不正确的行为偏差,形成理性的思维和行为,对非理性的认知和信念进行重建是高职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个案研究,运用REBT疗法帮助解决该学生在此期间遇到的心理问题,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三观”,加速他们的社会化进程.案例中使用了角色游戏、自信训练、脱敏作用、幽默、操作条件作用、暗示和支持等等“诀窍”.

三、个案研究分析及结论

(一)案例背景

严某某,男,18岁,某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网络高职班学生.刚从紧张的初三毕业,进入相对轻松自由的高职,面对新环境感到新奇,对一切事物有着新鲜感.因为住校,父母为其配备了手机,当时的手机功能是与父母、中学同学联系,他并没有迷恋手机,上课也比较认真.从二年级开始,他一方面觉得大学生活枯燥乏味,另一方面觉得学校考试简单,用不着像初中阶段需要认真听每一节课完成很多作业,加之他的父母忙于生意,常年在外奔波,很难见面,联系只能通过手机.于是他常常与同学窝在宿舍用手机看新闻看电视剧,整天使用手机与同学聊天,手机使用时间直线上升,最后发展到课堂上玩手机了,机不离手,“手机成瘾”逐渐显现.

结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行为疗法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行为疗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运用自我管理行为计划,引导学生走出孤僻
〔摘要〕自我管理行为计划作为行为疗法中的一种,在改变不良行为,消除心理障碍方面有良好的成效。本文呈现了一个运用自我管理行为计划帮助一名初中女孩改。

高职学生手机新媒体信息接收影响探究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大量涌现,信息收发更为便利快捷。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手机新媒体已经成为高职学生接收信息的主要来源,并且对他们的学习。

高职学生网络成瘾和防治
[摘要] 该文从心理辅导的视角分析高职学生网络成瘾之含义及其类型,引起部分高职生沉迷网络的猎奇心理、孤独心理、逃避心理、抑郁心理等心理原因。解决。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