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术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重编论文范文写作 深化和重塑林语堂英译重编传奇小文化翻译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重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9

深化和重塑林语堂英译重编传奇小文化翻译,该文是关于重编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重编论文参考文献:

重编论文参考文献 英美文学论文题目意林杂志订阅堂吉诃德论文意林投稿

摘 要: 1952年,林语堂将中国古代传奇小说二十种译成英文,以《英译重编传奇小说》为名,在美国结集出版.因东西文化差异,林语堂在英译过程中,主要运用深度翻译和宽泛化翻译策略,对文化因素大胆增删.同时由于时代变迁,他在英文本中亦进行了结构、内容、主题的跨文化重塑.

关键词:林语堂 《英译重编传奇小说》 文化翻译 古典小说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从林语堂《英译重编传奇小说》看中国古典小说翻译”(2017YJS074)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林语堂早年留学德美,尽管受西方思想思潮影响,但是他的灵魂和内心仍是中国式的.1952年,他将中国的二十篇经典传奇小说编译成英文出版,以《英译重编传奇小说》(Famous Chinese Short Stories)为题,将中国古典小说传播到西方.1952年新中国成立不久,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了解不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浅显,甚至会存在误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林语堂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萃取”,提炼其精髓,再加以现代观念进行调和,对中国经典传奇小说进行重新编译,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现给西方读者.“他把传统文化放置在‘普世’价值体系中来审视,并不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而是发掘传统经典的现代意义,以这种方式维护传统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并为它在价值观念已发生根本转变的现代社会寻找存在的合理性.”(施萍,2005:164)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林语堂重新编译了小说行文,尽管可能遭受到来自“忠实主义者”的非议,但是这样的翻译手法是符合丹纳(H. A. Taine)在《艺术哲学》中的观点的,所谓艺术的目的即是“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表现事物的某个凸出而显著的属性,某个重要观点,某种主要状态”.(Taine,2016:10)本文拟从文化角度,对《英译重编传奇小说》中的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的影响和处理策略进行探讨,特别对英文本中的宽泛化、重塑和深化现象,以期对中国古典传奇小说翻译和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有所启示.

二、宽泛化翻译

范·路文兹瓦特(van Leuven-Zwart)采用宽泛化(Generalization)这一术语,用来表明源文本和目标文本之间译素(transemes)的转换方向,和具体化相对应.所谓“宽泛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目标语的表达方式或手段比源语更加抽象而宽泛.(Mark Shuttleworth, 2005:90).他们都认为,如果在目标语中无法找到合适的表达,或某些细节无关紧要或者可以在上下文找到补偿,那么即可以采用宽泛化翻译.这种翻译技巧使得词语的外延扩大,其意义更加宽泛笼统,在文学翻译中颇为常见.宽泛化的翻译转移关系是将原文译素包含相对具体、详尽的意义用相对综合、概括的体意义替代.

《英译重编传奇小说》第十四篇,《书痴》(The Bookworm)翻譯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书痴》一文.原文中有“父在时,曾书《劝学篇》,粘其座右,郎日讽诵;又幛以素纱,惟恐磨灭”(蒲松龄,1981:633).其中《劝学篇》,指宋真宗赵恒所作的《劝学文》.林语堂将《劝学文》进行翻译,并插入在《书痴》译本中.其译文如下:

从对比中可以看出,林语堂在翻译《劝学文》的时候,多次使用宽泛化翻译,将原文中明确具体的词语,用更宽泛的词义表达.如 “千钟粟” 译作 “a rich harvest of corn”.“千” 在中国古文中本是虚词,指 “多”,毋需直译为 “thousands of”.“钟” 是古代计量单位,如春秋时齐国将十釜规定为一钟,和六斛四斗.在这一短语背后的文化含义难以译出,哪怕勉强译出,也需对“钟”、“釜”等古代计量单位进行附注或阐释,则会影响读者阅读体验.林语堂将其译作“a rich harvest of corn”,即“谷物丰饶”,用更宽泛的词语在上下文中表达了同样的含义,那么这一宽泛化处理是可取的.此外,林语堂将“六经”译作“ancient tomes” .“六经”在中国文化中指《诗》《书》《礼》《易》《乐》和《春秋》.林语堂用“古代巨著”译“六经”,似有偏颇,然而实却更贴近.在小说后文有“读《汉书》至八卷”,那么上文的“六经”应是虚指,其实是指代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译文中用意义更宽泛的“ancient tomes”翻译“六经”,更贴合原文的真实含义.由是观之,林语堂用宽泛化的翻译技巧时,并未损失原文的含义,反而是将原文的含义更充分的表达.

三、跨文化重塑

英文本《英译重编传奇小说》除了采用宽泛化的翻译策略外,其跨文化重塑的策略主要见于对小说结构、内容、主题等方面的重塑.

中国古典传奇小说中往往插入诗词和古文,很多背景介绍和语言对话十分古雅,尽管这些内容从文学欣赏角度具有艺术价值,但之于阅读和传播,无疑会产生巨大阻力.以《碾玉观音》( The Jade Goddess)为例,原文中引用诗词句段数十处,极大地增加了原文的艺术性,特别是开篇十一首诗词读来溢满文学性.如:“莺渐老,蝶西东,春归难觅恨无穷.侵阶草色迷朝雨,满地梨花逐晓风”.篇中又插入其他诗词,如对女孩儿的外貌描绘:“云鬓轻笼蝉翼,蛾眉淡指春山.朱唇缀一颗樱桃,皓齿排两行碎玉”.从翻译角度看,如果要保留原文的文学性,将诗词全部译出,就有害于译本的可读性和流传度.背后的原因其一在迥异的时代背景下的外国读者难以理解诗词译文,其二在文化背景下的意象意义传达之难,其三在这种书 法也并不符合西方人自文化复兴以来的文学赏析视角.林语堂在翻译《碾玉观音》时,将原文加以删略并进行了平实化处理.他大刀阔斧地删略开篇十一首春词,融成颇有现代小说风格的一句, “沿长江三峡逆流而上,状况惊心动魄,十分凶险.但我终于还是抵达那辞官归隐的知府大人府邸,府邸正位于成都附近一个市镇上.”(林语堂,2009:68)可见尽管省略了原文中古雅的文学描述,却引入了现代小说的写作手法,提高了译文的可读性.原文由“正是”、“却似”引出十余段诗词,这样的写作手法并不能和现代人的文学品位相匹配.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重编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时雨编在线播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目的论视角下红楼梦骂詈语的英译比较
摘 要:本文在目的论视角下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的骂詈语进行了对比研究。经过详尽的分析可以看出,两位翻译大家霍克斯和杨宪益在处理骂詈语时,采用。

林语堂瞬息京华译本考
摘 要:《瞬息京华》(Moment in Peking)是林语堂的英文名作。1938年小说问世以来,节译盗印盛行,讹传至今。小说尚未付梓,林语堂。

解读林语堂的翻译理论
摘 要:著名翻译家林语堂先生提出:翻译是一门艺术。他倡导的翻译标准是忠实、通顺和美,在此基础上对译者提出三项要求或者说是责任,开辟了从心理学角度。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