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荒诞内涵论文范文写作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荒诞内涵和谱系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荒诞内涵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2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荒诞内涵和谱系,这篇荒诞内涵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荒诞内涵论文参考文献:

荒诞内涵论文参考文献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文学刊物投稿关于文学的论文

摘 要: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界普遍将偏离“现实主义”的作品视为“荒诞”.本文试图从历史考古学的角度来重新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荒诞”的谱系,以此纠正这种误读.它作为一种情感结构,可以作为一种批判的界面,让我们去理解作家们是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去回应和再现不断处于剧变中的中国.

关键词:荒诞;谱系;情感结构;非理性

中图分类号:I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77(2017)5-0062-09

一、“荒诞”与中国新时期文学批评

近些年来,“荒诞”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学批评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批评术语.然而,作为批评话语,“荒诞”从何而来?中国文学批评广泛使用“荒诞”这个词是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其中对“荒诞”的阐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荒诞”用于描述创作手法.针对在新时期出现的诸如宗璞的《我是谁》、《蜗居》,王蒙的《蝴蝶》、《冬天的话题》、张贤亮《临街的窗》、谌容的《减去十岁》、吴若增《脸皮认领启事》等小说,批评家们既注意到它们对现实、历史、政治以及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批判,也敏锐地发现蕴藏在其中的诸如夸张、变形、非逻辑性、奇幻等对现实主义偏离的创作手法,于此将其归为“荒诞”小说一类.①第二,“荒诞”用于描述个人感受.如对于1985年出现的“现代派”小说——如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和徐星的《无主题变奏》等,批评界认为作品突出描绘了“多余人”的形象,个人和社会处于一种疏离的关系之中,并将小说所表现的这种思索总结为“荒诞感”.②对“荒诞”来源的阐释上,一方面,部分批评者认为中國文学就有“荒诞”的传统,如志怪小说、唐传奇、明清小说等反常规、反逻辑,并充满幻想、夸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③;另一方面,更多的批评者指出“荒诞”在新时期文学的大量出现是源自于西方现代哲学、文学的大量翻译和引入.在后者观点之中,又存在着关于“荒诞”和“伪荒诞”的争论,而这样的争论,在更大程度上可以视为“真伪现代派”争论的分支.④持有“伪荒诞”观点者,或认为欧美荒诞小说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之中个人对社会、文明、信仰的一种绝望,而中国刚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是努力迈向现代化的阶段,并不具有产生荒诞的条件,“荒诞”本质上只是一种批判手段⑤;或认为如刘索拉等人的现代小说,只是对西方现代小说技法的纯粹模仿,丧失了自我革新的动力.⑥

更值得注意的是批评家的声音.八十年代作协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冯牧在《文学十年风雨路》中便直接点出,那些“具有写作才华的青年作者”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是由于“指导思想模糊”的结果⑦;那些偏离社会主义文学方向的作品本质上“非历史化、非现实化、非社会化”⑧,“有些作品看起来不像是植根于民族生活土壤之上的创作,而更像是对于外国某些流行作品和学说的一种从形式到内容的移植和模拟”⑨.这一话语正是阐明了时期意识形态本质上的“总体性”趋势,这种趋势不仅体现在集体的乌托邦期许之中,也体现在试图掌握边缘的思想潮流的努力之上.当年的学院派青年批评家们则对“荒诞”持支持的态度.吴晓东在《需要再探讨》中指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荒诞感,“不是某些作家纯主观的对西方文学的借鉴,从根本上说,是取决于我国某种现实的社会心理.这种心理状态与西方的社会意识是某种程度的同构关系.”⑩则从审美现代性的角度出发,指出如刘索拉、徐星等人的小说具有一种解放和反叛的个人思想价值.{11}这些在八十年代的蓬勃讨论和一定程度的对“荒诞”的误读,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文学批评界,之后所集中出现的对九十年代及其新世纪如余华、莫言、阎连科等人文学“荒诞”的讨论,在本质上都没有超越八十年代认知的框架.{12}

二、西方现代哲学中的“荒诞”表现与内涵

尽管绝大多数评论者都看到了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荒诞”和西方现代哲学、美学的联系,”对“荒诞”具体的外延及内涵理解却有偏差.在最早系统探讨“荒诞”(Absurdity)的卡缪《西西弗的神话》之中,“荒诞”首先是作为一种个人的感受,来源于几个不同的方面.首先便是人与生活意义之间的断裂:

有时,诸种背景崩溃了.起床,乘电车,在办公室或工厂工作四个小时,午饭,又乘电车,四小时工作,吃饭,睡觉;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总是一个节奏,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很容易沿循这条道路.一旦某一天,“为什么”的问题被提出来,一切就从这带点惊奇味道的厌倦开始了.{13}

由于存在(Existence)被一系列的时刻、事件锁定为机械而毫无意义的程式,荒诞感便在意识到这种压迫性生活力量的情况之下产生了.第二是来自于对时间流逝的感受:

时间为着平淡无光生活的夜夜而背负着我们.但是,一个我们在其中背负时间的时刻总会到来.我们是向着未来生活着的:“明天”,“以后”,“你到那时”,“随着年龄增长你会明白”等明天,当他的一切都不被接受时,他把希望寄托于明天.{14}

由于我们始终认为时间是向前的线性地发展,将眼光望向“明天”,这种思考标志了我们生活的延续,但同时也使得具体的、当下的生存丧失了意义.第三个方面是由于丧失了对这个世界的了解的能力:

多少世纪以来,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只是限于我们预先设定的种种表象和轮廓,而从此,我们就丧失了这种方法的力量.世界逃离我们,因为它又变成了它自己.{15}

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来自于经验的认知,被语言、知识等一系列的认知系统所束缚,无法实现本体论意义上的对世界的把握.第四个方面是对死亡的感知:

死亡犹如唯一的真理在那里存在.在它之后,一切则成定居.我同样也不是自由地延续我的生活,我是奴隶,尤其可以说是对永恒变革丧失希望而且丧失蔑视的勇气的奴隶.{16}

荒诞的人于是隐约看见一个燃烧的而又冰冷的世界,透明而又有限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并不是一切都是可能的,但一切都是既定的,越过了它,就是崩溃与虚无.荒诞的人于是能够决定在这样一个世界中生活,并从中获取自己的力量,获取对希望的否定以及对一个毫无慰藉的生活的执着的证明.{17}

结论:适合荒诞内涵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荒诞内涵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21世纪中国文学翻译异化和深度翻译
摘要:本文通过纵观中国文学翻译史(英译汉译史),发现兴起于晚清时期19世纪70年代的文学翻译(英译汉)主要采用归化译法,且集中在头100年。改革。

论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1949年后中国文学
摘 要: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与写作已走过半个多世纪。顾彬关于1949年后中国文学(即当代文学)的叙述,一方面难于走出海外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新世纪中国三种文学和出版的关系
摘要: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的出版呈多元化。严肃文学出版依旧占据主流,但是发展速度放慢,读者群逐渐缩小。快餐文学与IP文学异军突起,每年会制造若干。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