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职称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小品般若经论文范文写作 小品般若经的同本异译简析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小品般若经论文写作 时间:2023-12-18

小品般若经的同本异译简析,此文是一篇小品般若经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小品般若经论文参考文献:

小品般若经论文参考文献 专升本论文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专升本论文答辩绘本教学论文

摘 要: 佛教典籍的翻译,不仅与译经时代有关,也与译者的思想、翻译方法、翻译原则态度有很大的关联.通过对比佛经同本异译的不同本子,不仅有利于整理佛经的翻译情况,从整体上了解译经时期佛教的发展情况,也利于更好的了解佛经的内容以及与佛教中国化的过程等,可谓意义重大.《小品般若经》在中华大藏经有七个同本异译的版本,本文截取其中的《地域品》第一段做对比,主要从译者的翻译理论上作对比分析.

关键词:同本异译 《地域品》

中图分类号:B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5-0383-01

根据年代早晚及作者,七个本子如下:

注:为方便起见,分析时用序号代表相应的本子.

一、名字异同

在七个本子中,1和4译名相同,剩余均译为“地域”,只不过6加了个“缘”字,基本上可以看做这五个是相同的,这应该是由于支娄迦谶与鸠摩罗什都是外来僧人,采用了音譯的方式译为“泥犁”,而其余要么为本土僧人,要么翻译时间较靠后,一是称呼已久,二则梵汉对比翻译的了解也加深了,所以翻译采用了更便于理解的“地狱”.

二、各经译者及内容对比

佛教典籍的翻译,与译者本人所处的时代以及他的思想、翻译方法、翻译原则态度有很大的关联.分析对比译者,也许不仅能从不同译者所处的不同时代背景,整理分析出一条大的脉络,也有利于更好的理解经文的内容,从而更好的对比不同版本之间的异同.故将七个本子的译者情况大致整理如下:

1.支娄迦谶,月氏人,后汉桓帝来到洛阳.那时的翻译因安世高为之先导,遣词造句都有了经验,译文较畅,读起来“审得本旨”,且翻译总方针为“敬顺圣言,了不加饰”,译文多为“因本顺旨,转音如己”,后人辨别他的译文,以“辞质多胡音”为标准.

2.支谦,出生在后汉灵帝时归籍汉朝的月氏民族家庭中,从小染习汉化,深通文学,后学梵书.对于从前那些过分质朴以致隐晦了义理的译本很不满意.“意译派”第一宗匠,且自译的经也偶尔加自注以便于理解.深谙音律,留意经文中赞颂的歌唱.

3.昙摩蜱口译、竺佛念笔述,成于道安指导之下.道安曾在《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中表明了自己对翻译佛教典籍的观点,认为 “译胡为秦,有五失本也”,此外还有 “三不易”,因而要像支谶、安世高那样持谨慎态度,即使是巧妙的删修削也会伤害原本的佛经.所以该版本的译出,应该是在道安的这一态度下翻译的.

4.鸠摩罗什,天竺人.有关鸠摩罗什翻译原则、情况的记载有很多,僧佑说他“秦僧融肇,慧机水镜,故能表发挥翰,克明经奥,大乘微言,于斯炳焕.”此外,他门下僧肇、僧叡作的序中也描述,如“一言三复,陶冶精求,务存圣意”等.总体而言,鸠摩罗什是十分严谨、认真的,翻译质量很高.

5.玄奘,唐代注著名高僧.游历多国,学历深厚,梵文造诣精深,又亲自主译,所以名相的安立,文义的贯练,莫不精确异常,而且矫正旧译的讹谬,遂在中国译经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后人通称其译籍为新译.与罗什的只存大意比起来算是直译,但与义净的比起来又算意译.总而言之,翻译水平极高.

6.施护,印度僧人,与天息灾是兄弟,宋初一起来华,精通汉语.

7.法贤,本名天息灾,与施护一起于宋初来华,后与施护、法天三人一起从事翻译工作.受到宋太宗的支持.后因翻译有功,加给了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官衔(以后历有升迁,987年天息灾奉诏改名法贤.)

通过分析译者我们可得知,6、7虽说名字不同,但施护与法贤在一起翻译经典,且7也基本上是采用讽颂的方式把6的内容重复一遍,所以6,7可以看做一个本子,本身之间没有对比的必要,只需对比前6个本子即可,且从体裁上来看,1至6都基本属于问答式的论议,而7则直接是讽颂.具体分析如下:支娄迦谶的翻译基本上是梵语的音译,且由于他遵循“敬顺圣言,了不加饰”的翻译原则,所以在音译的基础上,并无过多解释,也没有用相应的或恰当的汉语来解释补充,因而不太好了解.支谦虽然从小习得汉语,一则受梵汉交流时期短的时代背景有限,二则虽然他对梵汉的掌握比支娄迦谶强,但是他主张意译,再加上支谦深谙音律,留意经文中赞颂的歌唱,所以译出的文本必定因考虑音律而对字词的选择上有所侧重,所以读起来虽朗朗上口,但仍然不大好了解.3虽是道安指导的,但他不懂梵语,是昙摩蜱口译、竺佛念笔述出来的,昙摩蜱作为外来僧者,对汉语的掌握程度就难以判断了.且道安也基本属于直译派,并没对有的名相加以汉化的解释.可以看出3与1基本差别不大.鸠摩罗什的汉文造诣很高,而三藏的梵文水平在中国又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而两者都能很好的在理解原本佛经义理的基础上,通过合适的汉文翻译出来.鸠摩罗什属于意译派,玄奘则是“意直调和”派.玄奘的译文与罗十比起来更显娴熟流畅,因加入解释性的语言,更易理解.对于最晚的版本6,则显得繁杂的多,虽内容也更好理解,但与前面相比不够精炼.

三、结论

整体上来说,1-3基本属于初期的翻译,梵汉两语的交流时期并不是特别长,对于名相的安立、文义的贯练以及梵汉两种语言的深刻理解上,译者把握的还不是特别准确.相对于1-3,4-6明显容易理解的多,加入了“而时”等状语,5、6还有了佛陀与舍利佛的对话,翻译架构更加清晰完整,也出现了解释性的语句,更易于理解.从大的背景来说,佛教与中国文化交流时间更久,对其义理的理解更深,再者,译者对梵汉两种语言的掌握更加娴熟.总体来说,同本异译的佛教不仅受佛教传入中国时间的长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程度密切相关,也与译者的思想、翻译理论、梵汉的掌握、理解程度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僧祐《出三藏记集》;呂澂《中国佛教源流略讲》;呂澂《中国佛教人物与制度》;梁启超《佛学十八讲》

[2]呂澂著.《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梁)僧祐撰:《出三藏记集》. [M].北京.中华书局,2008

[4]梁启超著.《佛学研究十八篇》.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5]呂澂著.《呂澂集》.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孟依莎 (1990-),女,河南郑州人,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宗教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宗教心理学.

结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小品般若经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小品般若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同课异构见精彩
《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是一篇传统的经典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的话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要。

多人同课异构式心育课听评课思路和方法
〔摘要〕本文主要从教学效果和教学基本功两个方面,浅谈多人同课异构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可操作的听评课的思路与方法,为教师们的听评课提供借鉴。教学。

同课异构显异彩
一、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促进教师对教材教法的钻研,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入探寻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的教学规范;加。

同根异枝
摘 要:张竹君和沈佩贞都是清末民初的女权先驱者,她们的女权思想开始基本相同,都是真实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和家庭背景、自身经历相关。因为经历的不同,。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