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长恨论文范文写作 一篇长恨有风情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长恨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8

一篇长恨有风情,本论文主要论述了长恨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长恨论文参考文献:

长恨论文参考文献 发表多篇论文一篇标准的论文范文一篇完整的论文如何写好一篇论文

摘 要: 白居易的《长恨歌》以一段缠绵悱恻的帝妃恋谱写了一曲哀婉动人的深情长歌.作者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在体会到主人公的悲欢之后含泪相劝,他说不出“岂应妻子关大计”这样的话,因为他不是旁观者.作者把《长恨歌》的主题归纳为“动之以情的婉讽”.诗人对它的诠释情真意切,饱含着对政治人物的理解和同情.

关键词: 《长恨歌》 婉讽 人情味

引言

《长恨歌》是白居易35岁时写的一篇歌行体诗作.元和元年,诗人和好友同游仙游寺,触目伤怀,回忆往事,同游之人皆慨叹不已,遂令擅长诗文者作诗,擅长传记者作传,于是便有了流传至今的《长恨歌》.历代对《长恨歌》的主题诠释有多种说法,诸如“爱情主题说”、“‘隐事’说”、“讽喻说”、“感伤说”等.白居易将自己的诗作分为讽喻、闲适、杂律、伤感四类,那么《长恨歌》的主题应该归为哪一类呢?我认为,《长恨歌》的内涵极其复杂且深刻,不能单纯将它归为以上四类之一,而要另做他论.

白居易有言:“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一首好诗首先是发乎于情的,因为即便是政治事件,也是发生在有血有肉的人身上的.对于这一主题,诗人对它的诠释可谓情真意切,饱含着对政治人物的理解和同情,写情如泣如诉.但作者写情不仅仅为写情,而是意在“讽喻”,是以一种温柔敦厚的笔法“讽”,他的“讽”更多出一种深情,多出一种对人性的关怀.他的“讽”加上了“婉”的色调,这种美学处理对传统的讽喻主题进行了“美化”、“诗化”,使得这种劝说扣动读者的心弦.

对文本进行解读能够更好地诠释《长恨歌》的主题,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分析:

一、回眸一笑百媚生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此笑可谓一绝千古,贵妃和六宫粉黛比美,不需要化妆打扮,也不需要走台步亮相,更无须展示,她只需回眸一笑,就把六宮所有嫔妃给比下去了.可以想象这样的笑是何等的甜美、迷人、摄人魂魄,又是何等的有魅力,这种笑无法模仿和超越,连她自己也不易复制.诗人不写她的眉、眼、口、鼻,而单单写笑,可见笑得含情,笑得有特色.贵妃一笑,六宫粉黛能奈她如何?

这样的描写显然是在为之后的情节做铺垫.向来红颜多祸水,这虽是一种难言的说辞,但事实表明,王朝的衰落有时的确是祸起萧墙,是君王最亲密的、最挚爱的人引起的.君王本应是最不该动情的人,但他偏偏动了情.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爱情的路上李杨都没有错,即使杨玉环本是玄宗之子李瑁之妻,诗人在此也避而不提.对于这样一个绝色女子,这样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没有人会忍心去批评,这就奠定了该诗内敛、温柔、敦厚的劝说基调,从人性的 出发,满含深情,婉转讽刺.

二、“从此君王不早朝”和“姊妹弟兄皆列土”

“不早朝”是因为皇帝“重色”,诗人用大量篇幅渲染玄宗宠信杨贵妃之事,甚至不惜对事实略有歪曲,他没有揭露皇家的丑闻,对于娶子之妻这件事完全掩去.但文学作品描绘的图景、形象不过是“立象”,透过“重色”、宠幸之表,更深层的原因是国家太平历久之后君王滋生的骄矜、懈怠、重色、宠信,荒怠朝政等不过是骄矜懈怠的表现形式或表现形式之一.在危机四伏的艰难创业阶段,唐玄宗这样有作为的皇帝也曾励精图治,不至于因为宠信而导致国家管理荒弛.但随着帝业的日益昌盛,帝王的骄怠随之而生,因此更容易沉溺、放任,在这样的情况下写李、杨爱坎坷情之路就合情合理,以艺术的温柔手法凸显唐玄宗的懈怠.

“姊妹弟兄皆列土”是封建裙带关系的产物.古代社会,普天之下皆王土,“家天下”本是正常现象,但超出“度”便会暗伏危机.杨玉环的大姐嫁给大户崔家,为韩国夫人;三姐嫁于裴家,为虢国夫人;八姐嫁于柳家,为秦国夫人,兄长杨国忠为右丞相,封魏国公.尤其是杨国忠过度敛财以充国库,是导致安史之乱的重要原因.“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白居易对这件事态度比较明确,也是婉讽,虽用墨不多,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马嵬之变”及“贵妃之死”

史载马嵬坡杨氏被赐死,是形势所迫.两唐书《杨贵妃传》均有“帝不得已,和妃决”之类描写,也就是说,唐玄宗在处理这件事时还是相当人道的,看得出他对杨玉环的真心.在封建社会刑罚无所不用其极的背景下,选择了在当时情况下可能最快和痛苦最少的方式了断杨氏.“六军不发无奈何,婉转峨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这是诗中对杨贵妃之死的描写,君王的深情厚谊在“马前”,在婉转的“峨眉”之间,此六句展示了香消玉殒的杨玉环和万般无奈、凄惨痛苦的唐玄宗的情态.诗中所述和正史比较,我们发现:

(1)正史中讲,尽管形势所迫,但唐玄宗仍给爱妃以“礼遇”:“缢死于佛室”或“祠下”,而诗中改作“马前”,方式显得更残酷.

(2)诗作增加一些含情脉脉的细节,如“花钿委地”、“血泪相和流”等,写出了明皇和爱妃诀别时的切肤之痛、锥心之痛,突出悲惨、凄凉之状.

(3)略去了两唐书中所载的帝妃之死的基本礼遇和庄重,尤其以帝妃之尊却在马前而死,和史实不符.

我认为恰恰是这些有违史实的虚构,隐含着作者真正的创作动机.严格来讲,旧、新唐书等正史所记杨贵妃之死更真实可靠,杨氏是“赐死”,并非被乱军掳掠,但诗中,明皇“回看”贵妃“马前死”,眼睁睁看着心爱之人死在自己面前,其场面之惨烈不能不令人“掩面”.史实记载,唐玄宗并未亲睹贵妃之死,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这种切肤之痛更能够加强警示,更有利于表达婉讽主题,因为帝王的一片深情在那兵荒马乱之时显得极为动人,这一切一旦失去,就是玉石俱焚,教训理应记取.唯有通过这铭心刻骨、万箭穿心的感情,才能征服人心、征服读者,讽劝才更有力度,对帝王才更有效.

比较相关文本,我们发现《长恨歌》的这种表现形式并不是独树一帜的.清代洪昇的《长生殿》中,描写杨贵妃之死虽和诗歌迥异,但依然可以看出文本对悲剧的一种诗话、美化.今取《长生殿》第二十五出《埋玉》一部,以资比较: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长恨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长恨小说全文免费阅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人生长恨水长东
他是一个旷古绝今、明媚而忧伤的帝王。李煜,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少年时的李煜,生活大体来说还是平和的。而这平和中却潜藏着危机,危机来自于一母同胞。

东团堡玉碎倭寇此处遗长恨
出涞源县城向东北方向,“猎豹”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着,东团堡就在摊开的地图上内长城一侧。对这个地名的印象,来自1995年发行的那套抗日战争胜。

壮歌长向万里遥(外一篇)
又是秋天了!在江南,秋天是一支用金黄色的树叶和蔚蓝色的晴空交织的歌。悄然回眸,那曾是满目苍绿的枝头,正一点点浮泛出金子般的色彩。在某个清晨,我蓦。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摘 要: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以上世纪40年代的“沪上淑媛”王琦瑶为灵魂人物展开描写,记述她坎坷跨越40年斑驳光影的人生经历。本文将通过分析。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