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普惠论文范文写作 论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的构建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普惠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8

论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的构建,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普惠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普惠论文参考文献:

普惠论文参考文献 普惠金融论文普刊论文发表普刊社会心理学论文

摘 要: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决策,我国将推进社会福利模式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这意味着普遍性社会福利模式对我国来说可能是现实和未来更为合适的选择.针对我国社会福利模式发展的状况,探讨适度普惠型模式理论与实践的可行性,从而推进社会福利模式向适度普惠型福利模式转变,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系;“单位制”福利;补缺型福利;适度普惠型福利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2)06-0094-04

社会福利制度,或称社会保障体制,是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而采取的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政策措施的总称,它主要有选择性福利模式和普遍性福利模式.这两种模式的重要分歧就是,福利究竟应该针对部分人还是所有人的需要,换言之,价值判断的天平究竟应该倾向选择性福利还是普遍性福利?这两难境况一直是每个意图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的国家和政府所困扰的.2007年我国民政部提出,为了加快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将推进社会福利模式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这意味着普遍性社会福利模式对我国来说可能是现实和未来更为合适的选择.如何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一、我国社会福利模式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末,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主要实行的是传统福利模式.这种福利模式的显著特点体现在城乡二元福利服务结构上.其中,城市福利主要分两部分:一是国家负责,包办的民政福利,其服务对象是城市中的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的“三无对象”,供给由政府出资,政府职能部门提供直接服务;二是单位包办的职工福利,其服务范围包括职工及其家属生活的方方面面.农村社会福利也分两部分:一是由乡镇和村针对正常人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另一部分是由乡村集体出资建立的养老院等用以服务于农村特殊生活有困难的人群.总体说,这种社会福利模式适应了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环境下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来传统的福利模式发生了变革.首先,市场化改革和企事业单位改制的不断推进,所有与单位性质不符的职能都逐步向社会转移,其中转移的重点就是职工福利.这导致越来越多的“单位人”逐步由依靠单位转变成依靠社会的“社会人”.这就需要大量的社会性福利机构和相应服务来应对正常人群的生活需要.尽管一些商业性质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可以替代传统的职工福利的部分职能,但是,商业保险作为一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制度,它主要以经济的形式解决社会成员的经济收入保障问题,意味着它并不能满足人们对生活方面的需要.因此,来自人们生活层面的需求只能通过社区福利服务和专业化的福利机构来解决.但是,现实的境况是,民间独立从事社会福利事业的非政府机构还不成熟,还不能完全担当福利保障的需求,政府在社会公共福利的提供上显然还需担负更多的责任.其次,社会福利正逐渐地限制在民政社会福利事业上.由于民政隶属于政府,是社会福利主要的供给者,因其资金有限、能力有限等问题导致服务的覆盖面也有限,主要是对社会的弱势人群提供物质、安全和事业发展的保障,实现的是微观层面的社会福利.因此,它表现的是补缺型福利模式,就是通过家境调查或群体甄别,将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如穷人、老人、病人、残疾人、妇女或儿童等)挑选出来,并向这些真正需要福利服务的特殊群体发放福利.

综上,我国过去实行的是制度化供给福利和新体制下的补缺型福利两种模式.制度化供给福利的对象是全民所有制范围的福利,在结构上体现着国家、单位和个人的关系,也称之为“单位制”模式,就是说有单位的公民,其福利主要由单位提供,如发放各种补贴、职工住房等,保障的是“中观社会福利”.补缺型福利的对象是非全民所有制范围的福利,针对特殊人群提供服务,保障的是市场经济中淘汰下来的弱势群体,属于“微观社会福利”,在结构上体现着国家与家庭的关系.

二、适度普惠型福利模式的特征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社会工作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这表明,2006年后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表现在:

(一)服务对象的变化.中国的改革开放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产生了更大规模的经济富足、生活安康的群体,同时也扩大了弱势群体的规模,从“三无”人群向生活有困难的人群扩展,而且由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工作强度与市场经济的竞争压力加大,人们希望能从繁重的家庭负担中解脱出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更迫切需要如家政、父母的照顾和精神慰籍等方面的需求.这意味着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已从有困难的群体向有需求的群体转变.

(二)社会福利资源不断拓宽.从供给主体看,近几年非公办民营福利服务机构日益增多,已超过了国有资源兴办的公立福利机构.从资源看,民间资源的介入和推动,使社会福利资源渠道进一步拓宽,数量份额也不断增大,仅福利*获取的资源就已超过政府财政对社会福利服务的投入.这意味着因资金短缺不能惠及的群体,由于社会福利资源的丰富,也有可能成为被保障的对象.如大连市沙河口区民政局提出,政府在社会福利事业的角色应当体现为:第一,倡导者,即运用大众传播媒介等多种手段,宣传社会福利事业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知识,提倡社区内民间组织共同参与,实现共赢.第二,指导者,即贯彻的精神和政策,行使部署和指挥的行为模式,引导社会福利事业向社会化方向发展.第三,支持者,即通过政策、制度、资源等支持来调动非营利机构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第四,掌舵者,即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人员管理创新、工作支持与指导、多元参与主体协调等,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职能转变.

结论:关于对写作普惠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普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基于普惠金融扶贫开发模式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普惠金融扶贫的重要性,分析了普惠金融扶贫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推进普惠金融扶贫的对策措施:有效增加资金供给,刺激普惠金融的。

构建农信社为基础普惠型金融体系
普惠型金融体系的主要特点包括:服务对象的弱小性、服务产品的全面性、服务方式的便捷性以及经营模式的商业化和可持续性。当下,同时符合这四个特点的主要。

普惠金融背景下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效率
摘要:小额贷款公司是普惠金融的生力军。运用DEA方法评价我国31个省区市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的相对效率,得到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结论:我国小额贷款公。

基于供求关系我国普惠金融路径
摘 要:普惠金融是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进入到中低速发展、金融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的国情下我国政府从战略高度提出的金融发展方向。当前我国的普惠金融处于起。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