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历史转折论文范文写作 历史转折和文学审美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历史转折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5

历史转折和文学审美,这是一篇与历史转折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历史转折论文参考文献:

历史转折论文参考文献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如何写历史论文文学刊物投稿关于文学的论文

徐 勇:虽然您已经在多个场合强调西藏之行在您的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我还是想从西藏的话题开始对您的访谈.因为我知道,一旦绕开西藏经历,也就很难做到对您和您的文学人生的真正深入的理解.

宁 肯:确实,我觉得西藏对我成为一个作家具有决定意义.怎么说呢,如果没有西藏的话,我可能会走另外一条路.尽管在去西藏之前,包括去西藏之中,我已经有了很坚定的文学信念.我去西藏,某种意义上也是为文学而去,这一点毋庸置疑.包括在那里,二十八个援藏教师中有二十个人留在拉萨城里,八个人去郊区.我主动选择了郊区.这都是为了文学.我觉得郊区符合我想像中的西藏,而且也确实是我想像中的西藏.拉萨河从市中心流向郊区之后,几乎没有什么建筑了,全部是田园、草原、牧场、河流,及青稞麦田.还有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寺院,哲蚌寺.我觉得我当时的选择非常正确,它给我提供了非常典型的西藏环境.这种环境包括一切,人文、历史、宗教、自然、哲学,全部包括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西藏是决定我未来成为一个作家的非常重要的契机.

但是,从西藏回来之后,也经历了巨大的历史的波折.大家都知道 十年代的转折对于中国历史的意义是什么.从人文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一刀两断的年代.绝大多数人都按照这之后所规定的道路往前走了.某种意义上,1990年代之后,理想失效了.写作无疑也是理想的一部分,写作在这个面前也失效了.所以在那个关口很多人都失效了.我也经历了坎坷、波折,在那个关口上体验了一种失效,汇入了经济大潮,沉默了十年.

徐 勇:《沉默之门》中的李慢是不是带有您的经历?

宁 肯:我的五部小说中,最具有自传性质的,就是《沉默之门》.因为它没法充分地表达我那段历史转折的经历,我只能以隐晦的方式,我们的语境不允许你触及那段历史.作为一个作家,又须触及,所以只能用文学隐喻式地表达.

徐 勇:我注意到一个事实,那就是从西藏回来后,有将近十年的时间,您放弃了写作.我记得您曾说过,是西藏的难度制约了您的写作.那么,这可不可以从康德意义上的崇高和美的区别理解为,是西藏的崇高性,让您震撼,但唯独没有产生审美,您对西藏的审美是在这之后的有距离的审视时发生的?

宁 肯:非常正确.因为我当时到西藏,但是西藏的那种震撼抓住了我.就像康德说的,只有震撼,没有审美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是无法表达的,但我又非常想表达这个东西,不表达这种震撼我就无从表达,那种轻描淡写的,表层的,无痛痒的,不及物的,都不足以表达我的那种震撼.我觉得这种震撼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正是在这种艰难的无法表达,但又很有意义的情况下,它制约了我的写作.本来我以为到了西藏,可以写出很重要的作品,但这种震撼把我束缚了.一下把我制约住了很多年.

徐 勇:您的西藏书写再次验证了一个命题,那就是,审美往往源自于有距离的审视.但问题是,您回到了北京后却就此搁笔.对于您来说,这一距离是十年的时间.有意味的是,这一沉默的十年恰恰是中国自1980年代后期以来发生转型的重要十年,也就是说,您的搁笔期和时代社会的大转型基本是重合在一起的.这之间,我想,应该不会没有内在的关联吧?

宁 肯:我觉得几乎是一种天定的东西.实际上本身我从西藏回来,它需要一种搁置.但没有历史的转折,我可能搁置不了那么久.可能两三年,三五年,就可以进入到这种历史的表达.如果没有历史的搁置,我想像不出我的表达是什么样子的.历史提供了我更长时间的搁置,而且这个搁置是非常有历史意义的.那个搁置,和西藏的沉默、发酵,我不知道它们之间是否有神秘的意义?

徐 勇:这可能是一种历史的契合,甚或天启吧.

宁 肯:历史就给了你这个更长时间的搁置,而且这个更长时间更有意义.假如没有历史转折,还有其他的转折,比如我的生活上出现问题,婚姻上,情感上,都可能带来搁置.但这种搁置,和后来又表达西藏这种搁置,和历史那种搁置不可同日而语.历史转折和我发生的神秘重叠,这可能是一种天赐.

徐 勇:十年的搁笔,对您的成长和创作反倒是一种成就吧.

宁 肯:经过了这一时间的转折后,我的个性更强大了.我形成了一种和潮流完全抗衡的巨大个性.这种个性,使我当时在看待文坛时有了一种俯视的感觉.我觉得这十年文坛,中国未出现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东西.转折使人们茫然,混乱.十年后,毕竟可以冷静地对待了.写完《蒙面之城》,我写了一篇创作谈《一个传统文人的消失》,谈到在这十年之前,我始终是一个文学青年.这之后我放弃了大脑,加入了经济主潮.我感到了经济的力量、经济对我们国家的影响.这种力量和影响是巨大的,千年不遇的.我当时作为公司广告经理,要为企业做企业形象宣传、市场定位,我站在整个市场经济的最前沿来看待整个中国、看待文学,我觉得文学很小.文学不再是我作为文学青年时那么大,那么令我仰视,当时就是这种心态.十年的距离,透过经济能看到文学虚弱的一面,我很清楚文学这时需要什么.同时,我也看到文学真正强大的一面.我觉得文学应该是什么样,怎样才能对应这个时代.那就是个性,是一个人对抗时代.是疏离,永远在路上.

徐 勇:您说您在《天·藏》中创造了一个自己的“理想的精神家园”,我想问的是,这是否带有对1980年代的凭吊或重构?

宁 肯:我觉得不应该用凭吊或重构,还用刚才说的俯视,一种远距离地看文学.文学在我们整个社会历史中只有很远地看,才能看出破绽,那种软弱感,无主体感.的确有一个1980年代的逻辑,所有现实的东西都脱离不开历史.理解现实必须追溯历史.我们整个现代社会的起点是1980年代,它仍然左右着今天.今天所有问题的总根子都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必须给出1980年代的逻辑和历史语境,否则你的作品是不清晰的.所以我的小说必须回溯到那个年代.

徐 勇:1980年代文学内在于政治之中,当政治把文学抛弃了,文学就什么也不是了.

宁 肯:我经过这十年,最重要的是形成了我的主体.这个主体,一是我消化了西藏,西藏的经历发酵,可以蒸馏出酒的那种东西.二是,文学在我的生活中,可以远距离地看它.有了这种双重的东西之后,我觉得我再去写作,能写出文学最缺乏的东西.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历史转折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中国历史转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之
[摘 要]本文对汉语言文学在不同时代的审美问题上进行了分析、总结,详细阐述了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经典的汉语言文学呈现形式在艺术形式和思想内涵。。

周瑜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
摘要:周瑜為普通读者所熟悉,主要来自演义小说,而作为历史人物的周瑜和作为文学形象的周瑜,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一差异是正统史家、民间文艺和文。

对俄罗斯文学审美继承
译者介绍:赵晓彬,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教授、博士毕业,硕士、博士生导师,省级教学名师;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

历史转折时期文化建设思想重要性
摘 要:转折邓小平文化建设是在全球性发展,国际激烈竞争不断地加剧的今天,对中国建设文化强国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审视转折时期邓小平。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