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诗词创作论文范文写作 简论茅盾旧体诗词创作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诗词创作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2

简论茅盾旧体诗词创作,本文是一篇关于诗词创作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诗词创作论文参考文献:

诗词创作论文参考文献 音乐创作期刊中华诗词杂志诗词投稿音乐创作杂志

摘 要:茅盾旧体词创作的三个阶段体现了他的个人经历、生命体验和时代境遇,具有在场性和历史性.抗战时期的诗词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既有对黑暗现状反动派的控诉,又有对 革命胜利的期望和希冀;共和国时期茅盾的政治地位,使他的旧体诗词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倾向和立场;“ ”时期则主要是对于极“左”政策的控诉以及自己在政治和艺术的矛盾中产生的“矛盾”心态和感伤情绪.

关键词:茅盾 旧体诗 文学阶段 矛盾

一、茅盾研究的多维性

我们这代人阅读和接受经典作家的作品,通常都是通过比较单一的途径.比如对于茅盾的作品,我们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都是他的经典作品《子夜》,此外还有一些曾出现在语文课本里的散文名篇如《白杨礼赞》等.因此,阅读途径的单一性导致我们对茅盾作品缺乏更为广泛和深刻的理解,对他的文学价值的认识自然也非常有限.显然,对于一个经典作家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除了深度上的探索外,还需强调的是对他创作上广度的发现,才能突破过去对经典作家阅读和接受的局限.如果要真正地了解和评价一位作家的文学创作,更不能囿于这位作家某一部或者是某几部广为人知的作品,涉及面需广,探究度要深,从平面空间转变为立体空间,进行多维的分析和思考.在学术界,多维研究很常见,然而从读者的阅读和接受面来看,却有一定的难度,就像研究茅盾的作品,总是将他的文学价值局限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

当然,这不仅仅只是研究茅盾才会出现的现象,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研究误区,传播方式的单一、传播力度的薄弱和文学文本阅读的浮泛,都是造成研究误区的原因.因此,在经典作家的研究上,有两个层面需要我们加大研究,既要剖析作家本身,对作家的作品进行广度的探讨,又要在文学史层面上加强对作品研究的深度.只有将研究在一个多维空间拓展开,才能使作品的生命力得到延伸,使作家的形象鲜活起来.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领军人物,茅盾的价值和意义通常被定位在三个方面:一是他作为文学理论家的革新和实践,早期将自然主义的理论和概念的引进,并不断地落实到社会发展中探讨和实践,帮助了现实主义文学进行自我转变和完善.第二是茅盾在长篇小说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众所周知,茅盾在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将眼光投向了资产阶级改良家的人生发迹和衰亡,以不同于普遍意义的“农民视角”或者“叛逆视角”来揭示当时社会的风云变化,清醒地反映了茅盾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理性认识.第三是造福文坛的“茅盾文学奖”,作为中国文坛长篇小说最重要的奖项,它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作家向文学创作的制高点攀登.

显然,优秀的文学创作者从不将目光局限在一个地方,茅盾的诗歌、童话、散文、文学批评都彰显了他敏锐而丰富的内心,开阔而多彩的视野,从多个角度出发,显示了一位文坛泰斗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共和国文学的复杂多样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必要突破之前的局限和桎梏,对茅盾的旧体诗词进行具体的研究,以期更为全面地认识茅盾非凡的文学成就.

从茅盾发表过的相关文章来看,都显示了他在诗歌研究和创作上独特而深厚的见地.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诗歌的表现形式具有韵律节奏感,而诗歌创作的目的在于抒发自己的情感,这种形式上的节奏韵律美和情感的自由抒发无不体现了诗歌独特的魅力.茅盾的诗歌创作起步很早,但在抗日战争以后,茅盾遗留下的诗稿基本都是旧体诗词,当然,一方面是因为其本人对于旧题诗词的爱好,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在旧体诗词中加入新的思想也同样可以表达不同的声音.

故而茅盾所创作的旧体诗词运用了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形式方面几乎涵盖了旧体诗词的所有体式,有偏向新诗风格的《筑路歌》《新疆进行曲》,也有严谨工整的格律诗《无题》《赠桂林友人》,这些诗词形式各异,韵律不同.而茅盾的旧体诗词根据不同的立意和情境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偏向大众则诙谐易懂,如《题游龙戏凤图》;抒发己见则含蓄深沉,如《感怀》等.茅盾曾说“因歌执调”,所以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转换自己的表现方式成了茅盾旧体诗词丰富多样的深层原因.

二、茅盾诗词作品的时代特征

茅盾的旧体诗词如同他其他体裁的文学创作一样,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从现存的作品来看,茅盾主要在三个时期集中写过旧体诗词: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40年代(1940—1946),他和柳亚子等友人诗词唱和,写下了《新疆杂咏》《无题》《感怀》《戏笔》《题白杨图》等二十二首诗词.第二个时期是五六十年代(1958—1964),第三个时期是70年代(1970—1980),茅盾在这两个时期共写了将近一百三十首诗词,占了他整个旧体诗词的绝大部分.”①茅盾诗歌创作的三个阶段体现了他的个人经历、生命体验和时代境遇,具有在场性和历史性.

在这些诗词作品中,抗日战争时期和“ ”时期的作品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格风范.其中抗日战争时期的诗词,是茅盾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最有抗争性和攻击力的作品.

抗日战争时期,茅盾和当时的文学家一样身担国家大义,心怀良知璞玉,笔写道德文章,此时茅盾的诗歌创作格调更为激昂,既有对于侵华日军、国民党反动派行为的抨击,也饱含对革命成功的渴望之情.纵观茅盾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诗词,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明显的特征——诗中有史,茅盾在当时创作的诗词大都反映社会现状,描述社会现实,或者在诗词中侧面映射社会状况.如《渝桂道中口占》:“存亡关头逆流多,森严文网欲如何?驱车我走天南道,万里江山一放歌.”茅盾的这首诗写于1941年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之际,当时的社会被一片白色恐怖笼罩着,大后方可谓是一个庞大的集中营,文网森严,人人担惊受怕,此诗真实地反映了这一社会现实,让后人对当时的历史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再以《新疆杂咏》为例,这是茅盾在新疆工作一年以后创作的,四首诗歌都是描绘新疆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一系列的塞外奇观给诗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震撼.当时茅盾的这类诗词不下少数,既抒发了他对祖国秀美风景的赞颂,又寄予了他对中国光明前途的期盼.在抗日战争后期,茅盾和其他几位作家在周恩来总理的指导下冲破重重文网,不断推动着抗战文艺运动的发展.如《戏笔》:“南腔北调话家常,眉黛唇红斗靓妆.昨夜东风来入梦,横塘十里桨声狂!”细读此诗,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和杜牧的《夜泊秦淮》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向我们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诗词创作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古诗创作网站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论诗词鉴赏中的二次创作
【摘 要】诗词鉴赏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循着诗词作者原创的轨迹进行“二次创作”,借助读者自己的实践来细心体会和感悟。本文以辛弃疾的三首诗词鉴赏为例,。

大数据背景下中国古典诗词新创作
摘 要:大数据时代古典诗词的创作出现了计算机辅助作诗的软件,同时创作人员、发表平台和诗歌体式都有了新的变化,这给新时期古典诗词的创作带来了挑战和。

网络诗词创作
摘 要:网络诗词创作的平台化、便捷性、突破时空限制及互动性,是其繁荣发展的主要原因。当前的网络诗词创作存在着格律不严、粗制滥造、语言盲目复古、墨。

关于传统绘画和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关系
大连大学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中心的一系列信息技术得以不断丰富与完善,给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尽。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