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演剧论文范文写作 文化交流背景下民国徽州演剧活动变迁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演剧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5

文化交流背景下民国徽州演剧活动变迁,这是一篇与演剧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演剧论文参考文献:

演剧论文参考文献 跨文化交流论文现代企业文化期刊企业文化的论文企业文化期刊

内容提要:民国徽州演剧在人才、道具、展演剧目及审美风尚等层面均深受都市文化的影响,而外来剧种传入也对徽州传统地方戏形成挤出效应.由此,可探讨徽州文化的现代转型,对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一定启迪意义.

关键词:民国 徽州 演剧 文化交流

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徽州演剧活动的地位及影响,学界早有公论.徽州社会最迟在明代中叶就已形成喜好“搭台唱戏”的文化传统,明中叶后戏曲演出日益活跃,当时的戏曲演出活动主要为家庭演出和公众演出两种情形.到了清代,乡村公众性戏曲演出活动更为频繁.自明代兴起的徽商,在推动徽州社会和外界频繁交流的同时,客观上也为本土演剧活动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财力保障,且使得后者能不断吸纳外来文化元素,达到常演常新之效果.然而,缘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明清两季的徽州演剧活动,虽然也处于不断变动之中,但似乎未有民国时期所发生的转折之剧烈.民国时期徽州演剧的变迁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层面.

徽州演剧向都市文化的积极靠拢

历史上的徽商,在获得大量的商业利润之后,一方面用于建宗祠、修族谱、置族田、修道路以及助修书院等“义举”,另一方面也大量用于奢侈性消费.而对于徽州演剧活动的资助,也是不小的开支.譬如,安徽绩溪伏岭的“舞回”,便得到徽商的大力资助.

伏岭镇(原为伏岭村)位于安徽省绩溪县东南部,处于皖浙两省交界之处,为徽杭古道的起点.据当地文献记载,邵氏宗族于南宋绍兴年间迁来此地居住,为祈求人丁兴旺、生活安康,遂有“舞回”这一旨在纳吉崇丰、禳福祛祸的乡俗礼仪.“舞回”本来只包括“舞回”和火把游行这两项活动,后因徽剧在徽州盛行一时且逐渐植入到“舞回”活动之中,终至在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演化为“舞回、火把游行、演戏三者合一的雏形”.“舞回”(后专指演剧)自道光十年(1830)开始搭台演戏,直至2001年才宣告结束.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徽商的支持可谓功劳大矣.姑举几例:

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戏院盛行演连台本戏,大舞台推出的《狸猫换太子》很受观众欢迎,但因剧本不外传,故伏岭人邵萍友(在上海经营菜馆业)便联合了十几位同在上海的本族人,多次前往剧场看戏,历经半个多月的努力,终将剧本记录、整理出来,次年春节就在伏岭下村正式演出,并为之置办了新戏衣、设计了新道具.总之,经商外地的伏岭人,只要看到好戏、新戏,就想方设法找到剧本寄回家乡,不断充实“舞回”的内容.

除了新剧本,寄籍外地的伏岭人还不断地给家乡带回新的唱腔和表演技巧.为了提高伏岭“舞回”的表演技巧,邵家湖曾专门花半年时间去上海剧院中观摩众多京剧名角的演出,而此举也得到旅沪族人的大力支持.他不仅从上海带回《文昭关》《连环套》等剧脚本,还买了留声机和梅兰芳、马连良等人灌制的唱片.③由他导演的剧目,也让人耳目一新.

在硬件建设方面,1940年正值伏岭“舞回”的鼎盛时期,因原有的戏台已经不适应演出的实际需要,故邵氏宗族商议改建戏台.其中一项,便是借鉴上海天瞻舞台更换布景的方法,在台顶正中预留了升降布景的空间,虽然这一创意后来因为战乱影响了伏岭籍徽商的经济实力,导致此事不了了之.

除了上述所说,伏岭“舞回”还获得源源不断的演出经费,不断更新质料、做工均属上乘的服装、道具,还有由族人从大都市购置捐助给他们学戏的留声机,这些都和徽商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综合以上例证,足以说明以伏岭徽商为媒介的都市文化,深深影响了徽州演剧活动的发展;而后者也表现出主动向都市审美趣尚靠拢,从而在演剧活动中不断求新求变的意图.如果说,此前徽商在扬州等地蓄养戏班的举动,更多地是扩大了徽商和徽剧在外地的影响,而上述举动则是对徽州本土演剧活动的实质性推进.

都市文化对徽州演剧的正面冲击

传统徽州社会和临近的都市——尤其是上海、杭州及苏州之间的互动,不仅有大量的史料可供援引,学界对此也多有阐述.“一二·八淞沪抗战”之后,沪杭等地社会形势日趋复杂,遂有大量剧团转向内地,继续从事演剧活动,而徽州也迎来不少从上述各地辗转而来的演出团体,其中尤以屯溪劝业场最为集中.

屯溪劝业场设立于1930年代前期,旨在“救济失业民众,提倡正当娱乐,提倡推销国货,辅助社会教育”,故场内不仅有国货陈列馆,还设有电影院、大舞台(轩舞台)、“校书”清唱的“小桃源”、民众书报阅览室、照相馆及各种游艺.

检视1930年代的《徽州日报》,可以看出当时屯溪劝业场的演剧活动尤为活跃:登台演出的,既有新阳春班等徽州本土班社,也有来自上海的醒世白话剧社、明灯话剧社,还有享誉江浙的新声歌舞台、三五歌剧社;舞台上展演的既有京剧、越剧、平剧等传统剧种或地方小戏,也有舶来的“文明戏”(话剧)、歌剧.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从繁华都市中撤退下来的演出团体,在剧目选择、舞台布景、表演技巧乃至审美观念上,都给徽州传统的演剧活动带来新的元素,并掀起强烈反响.

就剧目选择言,既有传统的《孟姜女》《目莲救母》,也有新编或移植的《杀我者父》《侠妓素声》《放债人的结果》《梅玉配》《同胞夫妻》,乃至莎士比亚的作品《女律师》.古今中外的各类剧目在此轮番上演,无疑大大丰富了徽州演剧活动的题材范围,开阔了观众的眼界.

就舞台布景言,民国二十二年(1933)十月,上海醒世白话剧社在轩舞台所演出的《韩湘子》《唐明皇游月宫》等剧,均属“全新服装新绘机关布景”.其中,《韩湘子》要在舞台上表现出“八仙上寿,火中生莲,画中美人,空中飞人,真马上台,雪拥蓝关”的效果;《唐明皇游月宫》则号称“新制全新古装,添办月宫景彩”,要表现出“古式花车,真马上台,月宫仙子,特别歌舞,新编唱句,五音联弹”的演出效果.

就表演技巧言,话剧由男女演员同台合演,当年已是大开风气.特别是坤角和风雅小生的现代表演手法,绘声绘色,使看惯京徽班旦角男扮女妆的徽州观众,大开眼界.曾在劝业场长期演出的上海明灯社,在徽州的反响尤为热烈.不仅观众“满坑满谷”,剧场一票难求,《徽州日报》更是登载了很多文章介绍该社名角陈霞飞、陈明玉、陈慧萍等人的人生经历,探讨他们的表演技巧.他们在歙县及休宁县城等地的表演,也同样赢得观众的高度赞许.

结论:关于演剧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演剧 日本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中日民间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
【摘 要】 本文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中日民间文化交流活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政府应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中日文化交流观;政府积极引导、促进民间文化交流。

在出席中印青年传统文化交流大舞台活动时的讲话
青年朋友们:大家好!去年12月,我访问印度时,和辛格总理共同决定2011年为“中印交流年”,我邀请500名印度青年来中国访问。现在你们如约而至。

留学生和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留美幼童 近代中国 中西文化交流留美幼童政策的历史背景以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等到中国传教为标志的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使西方传教士不仅通过传教。

东南亚和巴蜀地区船棺葬窥探两地之间文化交流
巴蜀地区在近几十年来出土船棺葬墓葬160余处,年代跨度从西周初期到战国晚期,时间长达1000多年。在年代相近的东南亚地区,此时也活跃着以青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