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欧阳修论文范文写作 伤春文学大家欧阳修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欧阳修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4

伤春文学大家欧阳修,本文是一篇关于欧阳修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欧阳修论文参考文献:

欧阳修论文参考文献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文学刊物投稿关于文学的论文

“伤春”是历代文人咏叹的主题,欧阳修的咏春词中也不乏一些伤春之作,如《玉楼春》:把酒临风千万恨.欲扫残红犹未忍.夜来风雨转离披,满眼凄凉愁不尽.

欧阳修一生建树颇多,在政治方面,他曾任参知政事,为人刚直,敢于直谏,所以屡次受到排挤,屡遭贬官;在文学方面,他的诗、文、词、赋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还作为北宋诗 新运动的领袖,提倡效法韩愈,反对五代以来的奢靡文风;在史学方面,他著有《新五代史》,并和宋祁共修《新唐书》;在艺术鉴赏方面,他对书法、绘画、音乐都有独到的见解.欧阳修的诗文中更多展现的是他作为儒家士大夫的一面,而在他的词作中则更多地体现了他的个人感情和生命意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就是说词这种文体能更好地表达作者心中幽微的情感.在欧阳修的词作中,他偏爱描写春景,在他描绘的一幅幅或美丽或凄凉的春景图中,我们似乎可以窥知他的欢乐和哀伤.

“伤春”是历代文人咏叹的主题,莎士比亚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毁灭给人看.”“林花谢了春红”,美好事物的消逝给人带来的冲击感是十分强烈的.苏轼的《咏杨花》中写道:“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美丽的杨花,二分已经化作尘土长埋地下,一分也随流水无影无踪,苏轼将杨花凋零后的悲凉写得入木三分.另外,季节变迁往往使人想到自身美好年华的流逝,周邦彦《六丑》:“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就表达了这种情愫.

欧阳修的咏春词中也不乏一些伤春之作,如《玉楼春》:东风本是开花信.信至花时风更紧.吹开吹谢苦匆匆,春意到头无处问.把酒临风千万恨.欲扫残红犹未忍.夜来风雨转离披,满眼凄凉愁不尽.

“东风”就是春风,东风本来是喻示春天要来了的使者,“花信”指的是二十四番花信风,叶秉敬《书肆说铃》中有记载:“花信风自小寒起至谷雨,合八气得四个月,每气管十五日,每五日一候,计八气分得二十四候,每候以一花之风信应之.”可是东风不仅催促花开,也催促花落,花开花落实在匆匆,美好的春天很快消逝了,无处可寻.下阙作者抒发自己的感情,作者把酒临风看着满地落红十分心痛,想要清扫残花心中不忍.怎料到入夜后突然刮风下雨,花朵再次受到摧残,词人晨起看到如此景象,心中十分凄凉.

再如《采桑子》之四: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这首词也是欧阳修致仕后在颍州西湖所作,描绘的是暮春西湖春景图.开篇第一句写道“群芳过后西湖好”,暮春时节,百花凋零之后,落花缤纷,纷飞的柳絮迷迷濛濛,依依垂柳轻拂栏杆.虽然是暮春时节,群芳已过,但是在欧阳修笔下百花凋零之景也有其美好之处.词的下阙揭示了欧阳修内心的感受,和《采桑子》之_二游人如织,笙歌管弦的热闹景象相比,此时的西湖笙歌尽散,游人也离去了,如今西湖冷清的景象让词人心中产生一种繁华落尽的失落感.陈廷焯《别调集》评价“始觉春空”四个字,说“令人猛醒”.此时词人垂下帘栊,一对燕子从细雨中归来.世人多在百花绽放时游览西湖,而词人却能在繁华落尽后领略自然的意趣.和《玉楼春》(东风本是开花信)中较为浓重的伤感情绪不同,欧阳修创作这首词时已至暮年,此时他虽然感慨春天的消逝,但这种伤感十分清淡.王国维《人间词话》:“‘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见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永叔一生似专学此种.”就是说欧阳修在面对春去春来时,能够比较平和淡然地看待.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欧阳修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欧阳修最有名的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欧阳修踏莎行
【摘 要】 “江西词派”中,欧阳修承袭冯延巳的词,形成了深婉的风格。《踏莎行》(候馆梅残)即是其此类词风的代表作。这首词通过离别来写爱情相思,从。

勤奋的欧阳修
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他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辙、苏轼、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

醒和欧阳修的醉乐世界
摘要:关于《醉翁亭记》的教学,在梳理“醉”“乐”关系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深入分析文本的第三个关键词“醒”,这样不仅扩展了课堂的信息容量,也加深了。

欧阳修的晚年危机
在心理学上有个词是“中年危机”,大致说法就是男性在此阶段感受到老化的威胁,此时他们已离开工作岗位,退休在家,由紧张忙碌突然变得无事可做,活动范围。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