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小学数学情境论文范文写作 小学数学情境再构建教学探寻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小学数学情境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2

小学数学情境再构建教学探寻,这是一篇与小学数学情境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小学数学情境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情境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大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杂志

摘 要:传统教学中,教师重情境创设,忽视了学生的知识建构,学生的思维难以深入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再建构的意义,以及再建构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6B-0045-0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建构主义逐步被情境认知所取代,教师以“新、奇、趣”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自主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获得发展.但在情境认知理论下,知识的“涵化”不够,隐性知识未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学生挖出的只是一个个“浅塘”,却没有“深井”.

一、数学教学中开展情境再建构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系统建构

数学知识呈螺旋结构,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是一条无形的“链条”.学生要借助于旧知的学习,不断内化认知结构,从而使新知识融会贯通.如小数的乘除是以整数的乘除为“垫脚石”的,学生借助于“支架”接近知识的本质,易于将新知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

(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教学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建构.如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教者要珍视学生一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思考被除数增加一个数时怎么办?学生在探索中延伸了知识,形成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有利于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

教师通过情境再建构让学生解决不变中的变化问题,引入转化、建模、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如在《分数的认识》的教学中,教者用图片辅助分数教学,呈现“分蛋糕”的情境,达到以形助数的目的,教师以小圆片带领学生认识分数的特征,把握分数大小比较规律.

(四)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情境再建构导向明确,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使其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掌握新方法,形成新技能.让学生在建构过程中体会思想方法,获得建构能力,提升数学思想.

二、小学数学情境再建构的有效策略

(一)以情境再构建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要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价值,让一个知识的学习对另一个知识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建立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以旧知去学习新知.将新的问题和已经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原来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而进行认知建构,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教学中,教者出示问题:两位小朋友带了4瓶饮料、2个苹果、一个圆形蛋糕,请大家帮他们分一分.教者让学生独立计算平均分4瓶饮料、2个苹果的方法,并列出算式.接着教者结合学生已具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分一个圆形蛋糕,在纸上涂出二分之一,认识二分之一各部分的名称、意义.教者追问:“这时又来了两个好朋友,蛋糕要如何分才公平?”教者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比例的名称、意义,在一个圆形纸片上涂出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并比一 数的大小.在学习分数的基础上,教者进行情境再建构,“这块蛋糕被平均分成8份,姗姗吃掉了其中的4份,她吃掉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一?小美吃掉了其中的2份,她吃掉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一?”姗姗吃了4份,就是吃掉了八分之四,即吃掉了这块蛋糕的二分之一;小美吃掉了2份,就是吃掉了八分之二,即吃掉了这块蛋糕的四分之一.

(二)以情境再建构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描述儿童的识数过程,“先学1,2,3,再数到10,学会20,30等”教师可通过情境再构建,让学生的认知发生飞跃.如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教学中,教者创设情境:“有个农场一共有600只鸡,放在3层的鸡笼里,平均每层放多少只?”由此引出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再借分鸡蛋问题引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让学生讨论计算方法,并尝试计算.在学生掌握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情境再建构,“农场还有很多鸭,这些鸭3天共产蛋4122个,平均每天产多少个?说說四位数除以一位数如何笔算,并验证自己的猜想.五位数除以一位数你会笔算吗?六位数除以一位数你会笔算吗?请提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的猜想.”

(三)以情境再建促进学生把握规律

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学生要在变化中寻找不变,教师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如在“找规律”教学中,教师以兔子用夹子晒手帕的问题、兔子和蘑菇的问题、篱笆和木桩的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有什么规律,教师再展示规律.教师选取生活中典型的规律,展示给学生,“把一根木头锯4次,能锯成几段?锯成6段呢,需要锯几次?”接着,教者进行情境再建构,“为把一块菜园圈起来,小兔子们在菜园一周一共用了68根木桩,每两根之间需要一块篱笆,一共需要多少块篱笆?”教者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一想这个排列和之前学过的排列是否相同,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发现封闭的图形间隔和开放的图形间隔之间的差别,从而发现封闭的图形间隔排列的规律.

(四)以情境再建构促进学生的思维延伸

教师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延伸学生的数学思想,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要分析学生的认知经验,确定再建构的“落脚点”,让学生在建构中拓展视野,延伸思维.如在《乘法分配律》教学中,教者创设情境如下:“我校三年级合唱队要代表学校去参加比赛,王老师为队员们统一做服装.女生有6人,上衣每件65元,裙子每件45元,你能帮老师算一算一共需付多少钱吗?”学生独立思考后发现,有两种算法,一种是分别求出上衣、裙子的总价,再将它们求和,65×6+45×6,另一种是求出一套的价格,再求出6套的总价(65+45)×6.教者鼓励学生观察两个等式的相同点、不同点,提出、请验证自己的猜想,并用字母表示,(a+b)×c等于a×c+b×c.教者进行情境再建构,“女生的帽子也统一购买,每顶30元,那么女生一共需要多少钱?女生的鞋子也统一购买,每双55元,那么女生一共需要多少钱?你有什么新的猜想?请验证自己的猜想.”情境再建构促进了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让学生的知识体系变得更为紧凑.

(五)情境再建构帮助学生实现数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要加强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参和学习任务.教师要以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发掘知识和生活的连接点,逐步理解数学思想的内涵.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教者以儿歌接龙的方式,逐句出示:“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青蛙两张嘴,三只青蛙三张嘴.你会接着往下说吗?”但当学生说到“9”的时候被老师暂停,教师提问道:“能说完吗?”学生纷纷表示不能,教者适时引导:“谁能用一句话简单地把这首儿歌表达出来?”学生想起来用字母表示,“n只青蛙n张嘴”.教者用情境再建构引出用字母表示数的乘法的知识,“一只青蛙四条腿,两只青蛙多少条腿?”鼓励学生猜想n只青蛙多少条腿.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分析学情,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情境再建构,拓展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谢明初.情境认知理论对数学教育的意义[J].教育研究,2009,(4).

[2]吕传汉,汪秉彝.再论中小学“数学情境和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2,(7).

[3]杨孝斌,康纪权.试论“情境——问题”数学教学和“数学问题解决”的关系[J].中学数学杂志,2002,(3).

[4]徐伟明.情境导向的数学教学设计和模式——融合建构取向和情境认知的数学教学设计[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小学数学情境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小学二下数学学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进和出
[摘 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断凸显。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实践
【摘要】本文论述了教师将情境教学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即根据学生的学情、课本内容创设趣味化的情境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问题情境突破重难。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探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不断推行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促进小学生全。

小学数学课堂中构建引导自学型教学模式的策略
【摘 要】“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模式是何炳章先生“自育自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分为五大环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小学数学课堂。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