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管理体制论文范文写作 中国民间组织管理体制现状改革模式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管理体制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1

中国民间组织管理体制现状改革模式,本文关于管理体制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管理体制论文参考文献:

管理体制论文参考文献 经济体制改革期刊中国管理信息化期刊经济体制改革杂志中国行政管理期刊

[摘 要] 建国以来中国民间组织管理体制几经变革,形成了现在以纵向控制为主要特征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有利于政府自上而下地培育民间组织,有利于实现对民间组织的调控,有利于引导民间组织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但随着民间组织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管理体制的局限性和弊病也逐渐暴露出来,出现了民间组织非均衡发展、“规制过剩”和“规制匮乏”并存、对民间组织事实上监管缺位等现象.优化民间组织管理体制的基本思路是:逐步从政府选择模式向社会选择模式转变,从重视“入口”管理向重视“过程”监督转变,从纵向控制向横向合作转变,从限制分支和非竞争性原则向适度竞争原则转变.

[关键词] 民间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模式

[中图分类号]C91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5595(2012)01-0048-05

民间组织常和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公民社会组织、志愿组织、慈善组织等术语交替使用,这些不同术语之间并无根本性的区别,它们只是分别从不同角度强调了民间组织的某一方面的特征.[1]随着中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民间组织在中国大量涌现并蓬勃发展.根据民政部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有民间组织28万个;截至2006年底,全国民间组织总数为346万个;截至2008年底,全国各类民间组织总量接近40万个;截至2010年9月,登记注册的民间组织总量已达435万个.从这些统计数据可以发现,这些年来中国民间组织呈加速增长态势,增长幅度逐年增大.面对不断增长的民间组织,如何加强和改善对民间组织的管理,这是新时期党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

一、中国民间组织管理体制的特点

中国现行民间组织管理体制的基本制度框架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其间经过1989年和1998年两次修订,实际上强化和完成了目前这种以纵向控制为主要特征的管理体制.其主要特征是:

(一)严格的准入制度

中国政府对民间组织采取非常严格的进入限制政策.根据国务院1998年10月发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民间组织要想在民政部门正式登记,首先必须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其次要具备以下6个条件:(1)有50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者30个以上的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单位会员混合组成的,会员总数不得少于50个;(2)有规范的名称和相应的组织机构;(3)有固定的住所;(4)有和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5)有合法的资产和经费来源,全国性的社会团体有10万元以上活动资金,地方性的社会团体和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有3万元以上活动资金;(6)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二)高门槛的双重管理体制

中国政府对民间组织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 双重审核、双重负责、双重监管的原则.《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6条规定:民政部门是惟一的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国务院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权的组织,是有关行业、学科或者业务范围内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单位.《条例》第27条、28条对民政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的监督管理职责作了规定,赋予业务主管单位无上的管理权限和广泛的管理责任.

(三)限制分支原则和非竞争性原则

限制分支原则和非竞争性原则,是中国政府对民间组织管理制度上的另外两个特点.《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19条中规定:社会团体的分支机构不得再设立分支机构.社会团体不得设立地域性的分支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13条中直接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得设立分支机构.非竞争性原则规定:为了避免非营利组织之间开展恶性竞争,禁止在同一行政区域内设立业务范围相同或相似的非营利组织.

二、中国民间组织管理体制形成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

在民间组织管理问题上,政府存在着“管”和“放”的两难选择,因为“结社自由和政府管理永远都是一对矛盾,政府管理过强、力度过大,对结社自由是一种限制;而放任不管,管理过轻,则容易造成民间组织对国家、社会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消极侵害作用.”[2]中国现行民间组织管理体制的形成,是政府处理民间组织“管”和“放”矛盾的策略选择,受制于中国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并发挥了积极的社会作用.

(一)中国民间组织管理体制形成的原因

首先,受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体现了“国家本位主义”的政治选择和“国家中心说”的理论架构.社会独立于国家并获得不受国家干预的自主权利的观念,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所没有的.因此,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中,国家对民间组织一直实施控制性管理,监管十分严厉.建国后改革开放前的较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维持着一种政府和社会高度合一的状况,政府逐渐建立起了对社会的全面控制,因此影响和限制了民间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改革开放后,尽管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社会的自主治理能力有所增强,民间组织也有了较多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但迄今为止,政府对民间组织的管理依旧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其中“分级”和“归口”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全国在行政管理模式上的“条块分割”的延续;“双重负责”也暴露出国家统合社会的影子.[3]

其次,和中国转型期社会特点密切相关.作为一个现代化建设的后发外生型的国家,政府在现代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从政治发展的角度论证了加强政府权威对于后发展型国家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和现代化早发型国家相比,后发型国家普遍存在着政治不稳定的问题,这种不稳定是社会飞速变化,以及新的社会集团被迅速动员起来涌入政治领域,而同时政治制度却发展缓慢的结果.[4]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对社会保持强有力的影响和控制,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是现代化现实的内在要求.因此,民间组织的发展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的要求,更不能削弱政府对全国的动员力和影响力.但是,作为一种聚合性的社会力量,民间组织的发展在价值方面和政府之间形成了一种结构性张力,从而有可能对政府权力的行使造成威胁.因此,中国现行民间组织管理体制体现了政府对这种威胁的高度防范.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2月第28卷第1期康宗基:中国民间组织管理体制的现状及改革模式再次,和中国民间组织的发育程度有关.由于各种原因,中国民间组织总体上社会参和能力不足,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缺乏规范、自律性差、公信力不强等问题.同时,中国民间组织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兴起的,一些西方敌对势力企图借助或利用民间组织,以交流、合作或慈善捐赠等为幌子,对中国进行隐蔽甚至公开渗透和破坏,这些组织行动隐秘,煽动性强,破坏力大,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较大的 影响.如何保证民间组织正确的政治方向,既要靠民间组织自身的“免疫力”,又要靠各级党委、政府及时为民间组织“注射预防针”.以上种种因素使得政府在民间组织的管理工作中时刻把“确保稳定”作为头等大事.所以,在政府缺乏管理经验、民间组织缺乏理智参和的社会氛围之下,民间组织的双重管理、许可登记也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中国民间组织管理体制形成的历史作用

首先,有利于借助政府的力量自上而下地培育民间组织,推动民间组织的制度变迁.从产生的历史背景看,中国的民间组织无疑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产物.中国党政领导层在对民间组织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有深刻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给予民间组织以生存和发展的活动空间,是中国民间组织建设的先决条件.[5]特别是改革之初较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社会结构尽管发生了有利于民间组织发展的变化,但从传统体制中恢复过来还需要一个过程,而现代意义的民间组织对于中国社会来说还是一种新鲜事物,传统的民间组织还需要一个现代性的转化过程,如果要让民间组织自行出现,其间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酝酿过程.此时,行政力量的参和就大大缩短了这一过程.[6]中国众多领域民间组织正是在政府的财政、人力、物力的支持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地发展起来的.

结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管理体制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公司管理体制是什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微探
摘要: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新时期应对新发展要求的明智选择,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改革,它始终遵循着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发展要求。随着改革的不。

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现状改革
摘 要:国际金融环境和金融监管体制伴随经济全球化及金融自由化的不断发展也在进行改革创新,从而能防御金融相关风险及确保经济的健康发展。金融占我国经。

简析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
摘 要:高校后期管理部门是高校的基础保障部门,后勤管理保障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为了打破发展瓶颈,后勤管理体制进入社会化改革。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状、问题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现状,剖析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细致讨论了优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具体对策。旨在为相关。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