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英译中论文范文写作 译者主体性和典籍英译中文化意象传递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英译中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2

译者主体性和典籍英译中文化意象传递,本论文主要论述了英译中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英译中论文参考文献:

英译中论文参考文献 英美文化论文选题现代企业文化期刊企业文化的论文企业文化期刊

摘 要:译者主体性是指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为译者的取向或译者具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本文以《道德经》的英译为例,探讨了中国典籍翻译中文化意象的转换以及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和影响因素.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 《道德经》 文化意象 道 自然

一、引言

老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其五千言的《道德经》一书共81章,前37章为卷上,后44章为卷下.《道德经》中包含着大量的文化词语和文化意象,目前学界对《道德经》的英译研究大多专注于主观评论、翻译技巧、译者主体等层面,很少从文化意象传递方面进行研究.本文试从译者主体性视角分析《道德经》英译中的文化意象的误译及误传现象,探讨文化意象传递的原则以及对文化意象传递的处理.

二、研究现状和回顾

(一)汉文本的选择

《道德经》的世传版本很多.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是王弼本和河上公本这两个注本的传本.它们分别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及1993年湖北荆州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本.

自帛书本和竹简本《道德经》出版后,译者在版本的选择上有三种做法:第一种是不考虑帛书本和竹简本,仍以世传本作为原本;第二种是以世传本作为原本,参考帛书本和竹简本;第三种是以帛书本作为原本,参考世传本和竹简本.(王宏,2012)

(二)英译本

目前,《道德经》主要的译本有近200种,其中刘殿爵译本力图保持原作结构及音美,可以说是既“信”且“美”.韩禄伯译本尽可能采取直译,避免增字.梅维恒多采用直译,尽力保持原作风貌,有时兼用意译或省略的方法对原作做较为正确的融会贯通.汪榕培译文用词简练,显出洁美,采用异化策略,即“传神达意”.(熊瑛,2009)

《道德经》的英译策略经历了从归化法为主到力图同时传达原作思想内涵和语言风格的异化法的转变.这一转变表明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逐渐扩大,也表明西方对中国传统文化逐渐从认知到认可再到欢迎的过程.

三、理论基础

(一)文化意象

文化意象是谢天振在其著作《译介学》中提出的.文化意象是“不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慢慢形成的一种文化符号”,它“大多凝聚着各个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其中相当一部分还和各民族的传说及各民族初民时期的图腾崇拜有密切的关系”.(谢天振,1999)

(二)译者主体性

传统观念认为,作者是原文的创造者,作者对原文有绝对的发言权,译者只是起着不同语言之间转换的作用. 因此,译者要完全忠实于原文作者、原文和读者.所以,要求译者“隐身”,译作“透明”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译者要隐身由三个条件决定:“一是译者要在翻译中不掺入自己的主观色彩;二是译者在翻译中不表现自己的个性;三是译者要一切以原文为依据,唯作者是从.”(许钧,2006)这三个因素把译者牢牢束缚在一个圈子内.

20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理论界出现了“文化转向”,尤以苏珊·巴斯内特的《翻译、历史和文化》为代表,推动了翻译研究从语言层面转向文化层面,从源语研究转向译入语研究,译者从隐形人到翻译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所谓译者的主体性是指“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查明建,2003)译者的主体性可以表现为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各种选择,包括对原文文本的选择,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对译语风格的选择等.

四、英译本中文化意象传递的处理

(一)英译本中的误译

《道德经》是哲学和文学结合的产物,篇幅短小精悍,行文朴素自然,句式奇偶相生,语言简洁凝炼,风格疏散,不拘声律,表达力强.以韦利(Arthur Waley)的译本为例,我们可以发现,该译本以直译为主,尊重原著;语言流畅、简明易懂;句式紧凑整齐,富于节奏感;句型灵活多变,处理得当.(文军,2012)但是,在文化意象的传递方面,仍存在着以下不足:

首先,精神文化词含义的缺失.例如:“道”这一意象在《道德经》中频频出现,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指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二是指宇宙万物发生、存在、发展和运动的规律;三是指人类社会的一种准则或标准.对“道”的翻译,韦利的处理方法似乎过于简单,因而导致其文化内含的部分或完全丢失.

其次,形象比喻词的翻译停留在表面.中国的传统思维擅长于用形象的方法来表达抽象的事物,《道德经》中大量使用了形象词,使得抽象的及枯燥乏味的哲学原理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感悟.经过了文化的积淀,大多形象词被赋予了更深的形象意义,而韦利采用的直译法使得译文和原文相背离,使得译文未能体现形象词的深层涵义或比喻义.

最后,数词的翻译过于拘泥于字面.《道德经》中包含着大量的数词,大多都是虚指,而非实指.如第一章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Tao gave birth to one;the one gave birth succesively to two things,three things,up to ten thousand);第十二章的“五色令人目盲,五色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the five colors confuse the eye,the five sounds dull the ear,the five tastes spoil the palate);第十八章中的“六亲不和”(the six near ones),第二十六章中的“万乘之主”(the lord of ten thousands chariots).韦利对这些数词都采用了非常精确的直译法,对其所指带的抽象意义未能传递出来,造成了文化意象传递的失败.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英译中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英语发音在线试听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企业外宣英译的文化缺省
【摘要】外宣英译工作是企业文化对外宣传的基本手段,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外宣英译效果直接决定者我国企业对外形象,受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企业。

中医翻译教学中的典籍英译
摘要:中医翻译教学的目标和特点决定了教学中引入中医典籍英译的必要性。《黄帝内经》作为指导中国医学发展的一部经典著作,引入其中一些经典段落或句子作。

语用充实和典籍英译
摘 要:语用充实兴起于20世纪末,是词汇语用学的一个分支,是关于语言交际的认知研究,因此对于认知语用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语用充实存在于人。

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现状述评
摘 要: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号召下,少数民族典籍翻译的研究越来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国内此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