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书法论文范文写作 2019中国苏州(吴江)书法史讲坛综述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书法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22

2019中国苏州(吴江)书法史讲坛综述,该文是关于书法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书法论文参考文献:

书法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期刊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中国畜牧杂志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编者按 “2014中国苏州(吴江)书法史讲坛”于7月18-21日在太湖之滨的平望古镇隆重举办.来自海内外的书法史研究专家,众多知名大学的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全国多家书法专业媒体记者等近200人出席了本次讲坛.本届书法史讲坛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吴江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吴江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承办.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言恭达,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恒,苏州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成从武,吴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志芳,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华人德,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州市丈联副主席王伟林,吴江区丈联主席孙俊良等出席了18日上午的开幕式.

中国苏州书法史讲坛重在培养书法研究的高层次后备人才,因此每届均邀请五位国内外知名的书法史研究专家,有针对性地为国内书法史方向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年轻学者以及书法爱好者开设五场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坛同前三届(2008-2010)一样,特设50个资助名额,为这些青年学子提供讲坛期间的食宿费用.为保证演讲的质量,让专家们有充足的时间阐述学术观点,每位专家演讲半天.全部演讲结束后,组委会还安排半天让五位导师与全体学员进行问答式互动交流,释疑解惑,使讲坛成为难做到的书法研究的学术盛宴.

7月18日上午,美国波士顿大学终身教授白谦慎先生作了首场演讲.他的演讲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题是“吴大澂和文人文化的现代命运”.白先生对晚清士大夫所处的时代和他们的主要文化活动进行了鸟瞰式的概括,并向学员们介绍自己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的研究课题.这部分演讲包括下列内容:一,吴大澂的生平和他所处的时代;二,吴大澂与晚清地缘政治;三,吴大澂的社会网络;四,文人和书法;五,绘画和晚清官员的业余时间;六,晚清官员的*活动;七,印章和古文字研究;七,拓片和晚清的知识生活;八,官员们的艺术家幕僚;九,吴大澂和西学;十,吴大澂和中国文人文化的现代命运.可以说,这部分滴讲内容是白谦慎先生为他近十余年来的吴大澂研究所做的概述.他所涉及的历史时期大约在1850年至1890年,亦即战争后至甲午战争前,围绕着晚清名宦吴大澂(1835年-1902年)及其师友,分析晚清政府高官的文化艺术活动,为人们提供中国传统社会最后那一两代的士大夫的文化生活的具体图像,并为我们了解中国精英文化在二十世纪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提供一个可靠的观察点.白谦慎先生在演讲中说,“我之所以选择吴大澂,是因为吴大澂生活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历史时期,来自一个在政治和文化上都举足轻重的地区——苏州,而且他所为官的地区在当时的地缘政治中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他的师友中有许多是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他参与了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我希望通过吴大澂和他的友人来观察中国历史上最后那一两代士大夫的文化生活,当然我所说的‘文化生活’包括了艺术活动和学术活动,两者又密切不可分.”

与第一部分的概括性的介绍不同,白谦慎先生演讲的第二部分“晚清官员日常生活中的书法”是十分细致的个案研究.白谦慎先生以晚清一些政府官具的日记和信札为基本史料,对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书法活动做了十分具体的研究,向人们展示晚清的官员如何对待书法,花多少时间写书法,写多少书法,这些书法又是怎样使用的.这部分演讲包括以下内容:一,晚清官员的日课及其相关活动;二,应酬书法的主要形式和数量;三,人口增加对应酬书法的影响;四,提高书写效率的种种策略;五,为什么书法扇面和对联这样流行;六,晚清官员不卖字;七,特殊的礼品经济——索书.在演讲中,白谦慎先生指出,晚清的许多高官虽然繁忙,但依然坚持练字.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书法的应酬量很大,而最为流行的书法形式是对联和扇面,最多产的书法家,如何绍基,居然一天能写几十副甚至过百副对联.由于书写量大,又要保证质量,官员们想尽办法提高书写效率,譬如,买墨汁,制作磨墨机,正文和落款不同时写,请人等等.白谦慎先生还特别指出,晚清官员虽然写字很多,但通常在为官期间不卖字.正因为没有市场,索书的现象很普遍,构成了中国艺术中特有的“礼品经济”.

7月18日下午,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黄悖先生作了题为《明代仿书创作模式的运用与特征——从祝允明到董其昌的仿书讨论》的演讲.黄惇先生首先为听众解释“仿”的概念,他说,“仿”这一词语在中国艺术中出现很早.在书画语境中有时引申为临摹和学习.早在宋代的文献中,我们便可寻觅到仿书的痕迹.当然这与后世出现的书家仿书创作模式,并非一回事.元明时,经画家的实践,“仿”逐渐转化为一种创作模式.这种仿作,与书画中的临摹手段有别,即与以学习和复制为目的的书写不同.临和摹是必须有具体范本为前提的,仿作则大抵只须和古人作品的风格对应,而不必和具体内容对应.明代吴门书画家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在他们的山水画中,开始广泛地运用“仿”的创作手段,并在题跋中多有表述,但在书作中却鲜有提及.通过仔细考察吴门书派代表书家文徵明、祝允明、陈淳、王宠、文彭等人的有关作品后,黄悖先生认为,仿书也许在吴门书家中已经存在,但并不为多数书家所运用和接受,当时并不作仿书看,更不将仿书作为作品的名称,未能将仿书转化成常态的创作手段.万历时代的董其昌,受吴门山水画家影响,不仅在山水画中大量使用“仿”的创作模式,而且积极将之使用于书法创作,并从观念上清晰地表达出来,将“仿”的手段放大.在董其昌看来,临也好,仿也罢,所做到当在离合之间,而追求的则是神采.骨肉形骸可以抛弃,重要的是个性的显现.以此观察仿书的特征,则用“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的不似之似表达最为贴切.此外,董其昌对于仿书表现出极高的自觉性.一方面,董其昌将画题直接标明仿作,显然开始影响了同代书画家和后辈菩录者.另一方面,董其昌用他大胆的实践和理论阐释将仿作主动从山水画延伸至书法上,并多标明于作品上.在仿书的践行中,“不似之似”、“神似”等审美观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董其昌自觉运用这种新的创作手段,使他的仿书作品更加鲜明地表达了个性,因而对晚明书法产生了深刻影响.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书法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书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第二届中国质量(上海)大会圆满举行
中国质量(上海)大会15日在上海召开,国务委员王勇出席大会,宣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致大会的贺信并致辞。王勇强调,提高供给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视角下中国文学(英文版)(1951—1966)
摘 要:本文以《中国文学》(1951-1966)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建国十七年《中国文学》(英文版)本体研究以及所展示的新中国的形象,并借助传播。

在严冬中崛起中国造船业(组稿)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船市每况愈下,而全球油价暴跌更是令其雪上加霜,目前已从大衰退进入了萧条阶段。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球新接订单量为17。

中国海岛县(区)产业结构演变和经济空间格局
[摘要]文章在分析中国海岛县(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12个海岛县(区)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特点和趋势进行研究;通过标准。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