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建筑力学论文范文写作 多软件建模虚拟技术在建筑力学和结构教学中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建筑力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1

多软件建模虚拟技术在建筑力学和结构教学中,本文关于建筑力学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建筑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建筑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软件技术毕业论文建筑技术杂志建筑技术期刊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设计

【摘 要】根据高职“建筑力学和结构”课堂教学特点,从专业能力培养和岗位工作实际出发,设定课程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体系.引入工程中常用软件建模虚拟技术,结合“建筑力学和结构”课程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是符合高职学生特点和专业岗位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建筑力学和结构”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建筑力学和结构;课堂教学;软件建模虚拟技术

作者简介:王春福,男,硕士,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建筑和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9-0029-02

“建筑力学和结构”是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传统的建筑力学和结构课程教学模式,由于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复杂,注重定量计算,教学缺乏趣味性,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建筑力学和结构课程在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手段改进、考核内容和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调研及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配合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工程软件应用软件虚拟建模技术的引入,对提高“建筑力学和结构”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有着较大的帮助.

一、课堂教学现状

1.现行教材的选择

通过多年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选择和使用情况来看,目前,高职“建筑力学和结构”课程教学所采用的教材项目化教材开发较多,教材开发均能结合高职教学课程改革和整合,教材编写内容大多整合了三大力学和主要建筑结构设计相关内容,教学内容多,学时少,岗位适用性不强.因此,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能力培养上来看,目前的教材内容针对性不强、内容零散,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情况分析

(1)教学设计不能切合专业能力培养要求和岗位工作实际.针对所选教材和课程教学改革,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整合和取舍,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对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不明确和对学生专业岗位能力要求的不熟悉,教师很难将高度抽象的力学模型和工程实际结构,以及结构配筋构造相互联系并定性深入讲解.同时,由于力学计算和结构设计本身的枯燥和难度,也导致高职层次的学生本门课程的兴趣不浓.

(2)学生学业基础薄弱,且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从目前高职学生招生情况分析,我院本专业招收的普高毕业生文理兼有,总体在数学、物理等课程的基础较差,导致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重视度不够.同时,由于其学习目标不明及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导致以力学及结构分析理论为主的课程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枯燥乏味.调查显示,通过专业思想教育后的大一学生,有近1/2的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专业需求及能力要求,近2/3的学生不知道本门课程的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改革

1.教学目标设定

通过对教学情况的分析以及多年对本专业岗位核心能力的调查,我们发现,实际工作中对结构施工图的识图能力、结构构造处理、规范和图集的查阅和应用是本专业初级岗位的重点,而按照结构施工图进行分析和处理施工过程中力学和结构问题则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处的技术层面越高,对力学和结构知识的应用及要求就越高.根据以上调查,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并设定“建筑力学和结构”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实际工程的力学、结构分析能力和培养结构施工图识图和应用能力.

2.教学内容重构

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和课程设定的教学目标,我们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岗位核心能力、知识和素质的要求,选取了符合岗位实际要求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对建筑力学和结构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构,体现理论知识“够用为度、贴近实际”“弱化计算、强化构造、重视识图”,形成了新的教学内容框架,见图1.课堂教学把握力学源于结构,结构源于工程的原则,使所学力学知识能用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三、软件虚拟建模技术的课堂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我们将力学理论运用于工程结构和施工环境中措施构造(如脚手架、模板支撑等)的力学和结构分析,熟练识读结构施工图作为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为解决力学和结构分析、结构施工图识图和应用的枯燥教学,根据高职学生学习基础情况,我们将工程技术软件虚拟建模技术引入,和课堂多媒体系统相结合,运用软件自动分析和软件三维建模仿真效果,将复杂的结构受力分析和计算过程、抽象的结构施工图变得形象化、便捷化.根据学生特点弱化计算,重视力学和结构的定性分析及其和实际工程的联系,强化专业识图和应用技能,实现了力学的趣味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具体实施如下:

1.力学求解器的应用

荷载分析、内力求解和分析、结构分析是结构构件受力分析的一个重点,内力计算步骤和内力图绘制相对繁琐,对高职学生来说是个难题.力学求解器可实现回避学生弱势,弱化计算过程,强化了力学的实际应用,省略了学生最烦最怕的计算和绘图步骤,以学生感兴趣的软件操作来完成这个过程,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工程实践中常用的结构体系分析和内力分析上,如图2.

2. Inventor软件结构建模

结构配筋计算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难点,根据我院学生的特点,课程组将教学目标定为熟悉结构构件破坏过程和简单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为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结构配筋构造要求,课题组在实施过程中,应用Inventor软件建立结构构件三维受力模型,使得抽象的内力分布概念通过软件建模,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了内力,认识了结构,更清楚地认识了构件破坏过程和配筋原理.

3.BIM技术在施工图识图中的应用

结构施工图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能力之一,根据学生在学习结构施工图识图的过程中出现的配筋二维图纸难以建立空间认识的情况,课程组改变原有的采用绘制二维钢筋放样图和建筑实体模型观摩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入工程界正在推广应用的BIM技术,精选实际工程结构施工图实例,运用BIM软件建立结构配筋模型,将结构施工图钢筋放样的过程运用三维模型动态展示,使二维结构施工图纸转变为三维的立体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识读结构施工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工程识图过程的枯燥问题.

4.CAD绘图技术在施工图识图中的应用

CAD制图在传统的识图教学中应用较少,识图课程传统教学基本采用手绘图的形式,以加强对制图规范的理解和应用.结合施工岗位工作内容,我们在教学中采用CAD绘制结构节点放样图的形式,训练学生识图和现场CAD辅助放样能力,课堂教学中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做到课堂动手,有事可做但又不是乏味的手绘.

通过工程软件引入课堂教学,采用软件建模虚拟技术建立力学分析模型及三维立体模型,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受力分析过程及结合图纸进行三维放样的过程.通过对实习学生的 反馈,约76%的学生认为“建筑力学和结构”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教学内容贴近工作岗位实际,课堂采用建模虚拟软件教学,迎合了高职学生基础薄弱、怕计算、爱动手的学习特点,活跃了“建筑力学和结构”的学习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红霞.高职“建筑力学和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J].职业技术,2014,(7):35-36.

[2]汪耀武.“建筑力学和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67-68.

[3]王慧英,林龙,李转学.高职土建类专业“建筑力学和结构”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新课程研究(中),2011,(7):62-64.

[4]陶莉,戴庆斌.高职“建筑力学和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成人教育,2012,(9):107-108.

[5]胡兴福.建筑力学和结构[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秦俊嫄)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建筑力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建筑学中的建筑力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虚拟现实技术和建筑结构概念、优化设计探究和实践
【摘要】虚拟现实技术主要由概念和结构优化设计等组成。本文对虚拟现实技术分析时,主要从工程设计人员的实际经验出发,利用信息技术和科学手段相结合,设。

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在计算机技术的领域,很多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虚拟现实技术——VR就是众多技术中的一项,它是一项综合性。

现代信息技术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影响
摘 要: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现代信息技术也随之得到了长远的进步。在这样的局面下,我国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

试析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
摘要:本篇文章首先对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背景进行概述,从相关软件开发与工程管理不协调、全面人才的匮乏和人员观念的差异、建筑工程企业管理机构人员变动频。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