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写作 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度和实践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计算机专业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8

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度和实践,本文是一篇关于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计算机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计算机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计算机专业论文题目计算机专业导论论文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现代高等教育中计算机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本科生导师制度已成为其教学改革方式.本文研究了本科生导师制度存在的意义以及相关问题,同时针对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以期证明本科生导师制度对本科生学习、品德等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度;计算机;教学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14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培养具有深厚计算机理论积淀和专业素养、能适应企、事业单位计算机应用和开发实际需要、可进行理论研究和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实践证明,通过培养学生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业务技能,同时具有丰富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合理的能力结构,使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已成为各个高校适应环境变化、求得生存与发展、提升专业的竞争力和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教学改革内容.针对计算机专业的特点,一些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采取了本科生导师制度,实践证明本科生导师制度对本科生的学习、品德都有很大帮助.

导师制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英国,到19世纪末,导师制首先在牛津、剑桥大学运用于本科教育.本科生导师制度是为培养出一批创新性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新型教育机制.本科生导师制度是高等学校以制度的形式要求专业教师负责对一定数量的本科生的学习、研究以及发展进行指导的一种教学制度.

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度在我国尚未提升到高等教育制度层面,内涵不统一、不规范,权威性不强,各类高校实行的本科生导师制缺乏制度的严肃性和约束性.本文研究了本科生导师制度的意义以及相关问题,同时针对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提出了实践方法,且实践证明本科生导师制度对提高本科生的学习、品德等素质都具有重要作用.

1 本科生导师制度执行的意义

计算机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本科生导师制度独有的特点使它成为计算机本科人才培养的一个新的教改制度,其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本科生导师制度满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多元化人才的客观需要.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重要方面.这“四个多样化”是高等教育的对象化反映,即是要求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的多元化.

(2)本科生导师制度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个性化人才.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学生价值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具体需要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切实保障学生受教育的正当权益.工具性的教学束缚了全面素质的发展,程式化教学压制了自由探究的空间,而本科生导师制度解决了这一矛盾,满足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3)本科生导师制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大众化教育平台上培养创新人才,需以先进的育人模式与机制为依托,本科生导师制度已成为最优选项.

2 本科生导师制度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科生导师制度刚刚兴起,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本科生导师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制度定位模糊

有些高校借用国外导师制度,常常目标贪大、功能求全和职责泛化,没有筛选出不适合国内高校使用的部分,因此,本科高校应因材施教,寻求适合本校特点的本科生导师制度,并进行教育改革.

2.2 师生比例偏大

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校的生师比持续走高,根据教育部年度《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扩招前的1998年是11.6∶1,2007年则攀升到17.28∶1.如果考虑到不是所有专任教师都具有导师资格、条件和其他人本科生导师的两个客观现实因素,在扣除和进行一定比例的折算后,供本科生选择的导师资源会更加稀缺.

2.3 运行机制缺失

从“导”来看,对“导”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和手段的要求比较粗放,没有建立起指导记录卡制度、台账制度;对工作考核既缺乏科学的分类标准,导师自我评估与学生、院(系)和督导组考核的综合评价体系也相当薄弱.从“学”来说,在指导期内的阶段性表现及任务完成情况,没有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管理办法,缺乏针对“学”的目标考核及退出机制,致使一些学生虽占有了导师这一优质资源,但因外部压力不足而内在动力难以激发.

2.4 指导资源不足

本科生导师制度常常缺乏平台和条件支撑,如资金和固定场所等,特别是在本科生导师奉献自己业余时间进行指导,并在指导对象出成果时,没有绩效奖励,这大大降低了导师们的积极性.

3 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度实施的必要条件

一些高校计算机专业具有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能够很好地保证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度.

(1)计算机专业由于大类招生,导致招收学生数量大幅度减少,且学生的基本素质下降,这就要求高校要因材施教,一对一进行学生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2)由于学生招收数量大幅度减少,高校计算机专业师生比例降低,教师有充分的精力指导学生,这有利于本科生导师制度的执行.

(3)由于师生比例小,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也能充分了解每一个教师的情况,这使师生之间具有情感和价值的认同,这也有利于本科生导师制度的推行.

(4)一些高校对本科生导师制度的推行给予很高的支持,并制定了本科生导师制度,给予部分资金支持.因此,本科生导师制度在一些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了试运行,结果表明效果良好.

4 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度实施的步骤和结果

一些高校计算机专业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度包括三个步骤,分别是确度、确定运行机制、执行教学活动,如图1所示.

图1 本科生导师制度的实施步骤

(1)确度:为了达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在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度时,重点加强本科生导师制度的政策和制度的建设.

(2)确定运行机制:做好导师制准备工作的导入机制,规范导师制运行机制,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师生的指导关系,这也是持续交流、互动的前提,这促进了导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导师与导师互动交流机制的发展.

(3)教学活动的执行: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是定期的,每周1次或2次,每次大约一个小时,指导内容可以灵活确定,可以是社团导师制、项目导师制、论文导师制等内容,甚至可以几种形式相结合,这些可根据不同的学生优势来定.

通过一些高校对本科生导师制度的执行,计算机本科专业学生考研的比率得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成功率也有所提高,结果证明本科生导师制度对学生的创新性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5 结 语

计算机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使计算机专业不得不进行教

学改革,本科生导师制度已成为改革的落脚点,本文研究了本科生导师制度存在的意义以及相关问题,同时一些高校计算机专业进行本科生导师制度的实践表明,本科生导师制度对本科生的学习、品德等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

注:刘慧娟,通讯作者.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济良,王洪席.本科生导师制:症结与超越[J].教育研究,2013(11).

[2]何齐宗,蔡连玉.本科生导师制:形式主义与思想共识[J].高等教育研究,2012(1).

[3]黄茹芬,尤玲玲.应用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特色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4]丁林.本科生导师制:意义、困境与出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

[5]许洁明.英国的导师制与研讨课[J].云南高教研究,1997(4).

[6]毕兴民.本科生导师制在构建优势学科中的作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報:社会科学版,2003(2).

[7]石英.本科生导师制——个性化教育[J].北方经贸,2005(2).

结论:适合计算机专业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计算机专业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大类招生下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改革
[摘 要] 对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实施了四年的大类招生下的本科生导师制进行分析,并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及具体措施进行了可操作性探。

高职计算机专业数学课程教学和实践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计算机各专业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统计和分析,结合计算机专业课程,从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改变考核标。

培养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和能力
摘要:培养高职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体现在高职教育的全过程中。搭建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多层次实践平台,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探究
摘 要:目前我国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在教学上还有很多的不足,教学模式落后、硬件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不够都是影响教学的因素。本文针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