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劳动价值论论文范文写作 方法论视野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新解读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劳动价值论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1

方法论视野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新解读,本文是一篇关于劳动价值论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劳动价值论论文参考文献:

劳动价值论论文参考文献 新视野杂志健康大视野杂志新课程导学期刊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摘 要:对劳动价值论创新和发展可从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层次予以探讨.一是哲学意义上的方法;二是逻辑层次的方法;三是技术性方法.在哲学方法层面上应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一元论;在逻辑方法层面上,应致力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和发展;而技术性方法则进一步决定了劳动价值论对于具体经济理论体系的转化.在方法论层面上,劳动价值论是不变的,又是可变的,应进一步结合现实深化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方法论;层次性

中图分类号:F01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674(2011)12-007-07

马克思经济学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在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和发展过程中进行了大量探索.伴随着劳动价值论论争的深入,方法论问题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就国内讨论来看,众多学者见仁见智,论争中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观点,都认为自己是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那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怎样才能获得现时代的发展?具体思路是什么?创新发展劳动价值论的方法论是什么?仅仅就是辩证法吗?面临这些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关系,如何结合新情况和新问题来创新和发展劳动价值论,依然是理论界艰巨的任务.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创建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围绕劳动价值论进行了三次大论战:19世纪末20世纪初恩格斯和洛里亚、桑巴特、施米特,希法亭和庞巴维克、伯恩斯坦等人,就价值和生产价格、价值创造的源泉等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20世纪30-50年代英国老左派多布和米克就米尔达尔、琼·罗宾逊等人反劳动价值论的观点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批判并围绕鲍特基维茨联立方程组展开的关于“转形理论”的争论;20世纪70-80年代,英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德赛和美国经济学家赛克和萨缪尔森、斯蒂德曼就剥削问题、转形问题以及价值决定等问题展开的争论.在论战过程中,就方法问题而言,多布正确描述了马克思理论分析的逻辑过程;斯威齐认为劳动价值论直接来源于马克思的经济学方法,是马克思经济学方法的科学体现;另外还有斯拉法分析方法和新李嘉图主义经济学方法等等.总的来说,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争论,是沿着《资本论》一、三卷是否“矛盾”——“转形问题”能否求解——劳动价值论是否“必要”这种由表及里的思路进行的,争论的实质关系到是否要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数理分析方法在马克思经济理论研究上表现突出.这表明对马克思理论研究走上了精确化、严密化和科学化的道路.

在国内,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讨论历经了五次 :20世纪50年代三大改造引发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市场和价值规律的热潮,孙冶方发表的《把计划和统计放在价值规律基础之上》,有力地推动和深化了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60年代、80年代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部门的划分,于光远和孙冶方为代表的宽派和狭派之争,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90年代初期的“苏、谷”之争引发的全国性劳动价值论大讨论,其争论焦点在于劳动价值一元论或多元论.而世纪之交 提出“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而形成的新一轮全国大讨论,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价值形成的源泉和“转形理论”问题探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在新经济条件下,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外延应当拓宽,不仅物质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精神生产劳动也创造价值,服务劳动、科技劳动、管理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在劳动价值论创新和发展的具体方法方面,吴易风(1994)、林岗(2005)、程恩富(2002,2005)、孟捷(2003)、张忠任(2004)、冯金华(2006)等对劳动价值理论模型进行了专题研究,主要建立了劳动价值论的初步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生产函数问题进行了定量研究,探讨了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之间的新变动关系,货币公式以及价格变动模型等.丁堡骏(1995)在研究转形问题时,在投入以生产价格计量后从正面对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进行了数学化处理.白暴力(1999)引入平分余量概念对价值转形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数学处理,并得出了和丁堡骏等人不同的结论.在讨论中,也有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均衡价值论以及供求决定论等等,但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偏离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元论.

综合起来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主要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强调创新和发展,却在方法论上偏离了劳动价值一元论;二是强调坚持而没能有效地进行创新和发展.主要有这样几种观点:(1)不变论.学者认为只有从事物质产品生产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生产领域的劳动才创造价值,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虽然重要,但并不创造价值.西方学者如希法亭、多布、米克、斯威齐、曼德尔和德赛等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他们也承认马克思转形的不完整性,认为采用斯拉法的“标准商品”(即各部门有机构成相等或单一产品模型),使用劳动时间计量的价值总量和剩余价值总量将不随利润率变动,从而达到两个总量相等.(2)修补论.坚持一元论方法者认为要保持原有的逻辑体系,把那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加以修正,保持其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核,对现实的问题做出新的解释,从而加以继承和发展.如陈征(2001)等一些学者从当代生产的现实,强调脑力劳动的重要,扩大生产性劳动的范围,坚持只有活劳动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还有如温特尼茨、米克、塞顿、梅和森岛通夫等人.总的来说,他们对劳动价值论是一定程度的认可而非全盘否定,同时希望依照博特基维茨方程的数学解加以补充.不过,这些解都是通过求解联立方程组获得的静态数学解,虽然能在各自“不变性”假定下保证逻辑一致性,但却是一种建立在特殊假定条件下的修正.(3)放弃论.经济史学家吴承明先生认为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资源配置归结为劳动时间的节约和它在不同部门的比例分配.他认为,虽然价值确定难以计算,但在简单商品生产的情况下,人们凭经验是可以理解社会必要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可是一旦进入复杂的社会经济形态,劳动价值论就难以解释市场的运行.不论是庞巴维克还是萨缪尔森,或者斯蒂德曼、霍奇森,他们都认为马克思在转形问题上的分析不能成立.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完全没有必要,应该彻底抛弃.(4)多元论.坚持多元论方法者有的对原有理论体系的逻辑前提加以变更,形成能解释新时代内容的理论;有的对其理论体系中的某个部分加以说明,指出其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从而否定这个理论体系,以新的理论取而代之.如有学者认为把劳动价值论的研究范围,延伸到非物质生产领域,延伸到各种服务劳动中去;还有学者认为凡是创造出价值,合乎社会生产目的,不靠国家预算拨款,靠自己赢利取得收入的,为社会创造的具有国民经济统计意义的社会有效劳动,一律是生产性劳动.胡义成(1995)认为马克思的价值论是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的“二元互补”.(5)综合论.有学者主张物化劳动创造价值是不正确的,片面强调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也是不全面的;提出联合劳动创造价值,即要把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结论:大学硕士与本科劳动价值论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剩余价值论方面论文范文。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与现实意义探究
【摘 要】 本文追溯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背景源流,分析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探索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四点实际意义:照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
《资本论》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阐明了马克思的三个重要理论,即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积累理论。

体育产业促进劳动就业新亮点
摘 要:体育产业拉动社会就业的力度是很明显的,已成为促进劳动就业的新亮点。体育产业对应的是社会的刚性需求和可持续性需求,具有持续拉动社会劳动就业。

劳动价值论基本内容和现实意义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价值由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马克思完成劳动价值论体系,不仅把劳动当作价值尺度。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