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互文性论文范文写作 互文性理论在高校英美文学文化类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互文性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6

互文性理论在高校英美文学文化类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这篇互文性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互文性论文参考文献:

互文性论文参考文献 英美文学论文英美文学开题报告范文英美文学论文选题英美文学论文题目

摘 要:中西方文化表面上看起来差别迥异,但两者的文化本质是具有极大共性的.“互文性”理论就是从文化的共性本质入手,将旧有的读者被动欣赏文学作品的模式改变为“读者即主体”的鉴赏形式.将这一经典理论应用于英美文学文化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有益于学生鉴赏经典文学作品,提升其人文情怀及个人素质,实现文学文化类课程教学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互文性;文学文化类课程;教学改革;应用

“互文性”的文本观认为,任何一个文本都不是封闭和自足的系统,其意义产生于该文本与其他文本的参照和指涉,作者不再是文本意义的主导者,读者可以积极参与到与文本的对话中去,从其他文本中,读者自身储存的知识中,甚至是其他文化的文本中搜寻意义.这种开放性的“互文性”理论给文学文本的阐释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为外语教学,尤其是英美文学的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1].

一、“互文性”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也被称为“文本互涉”“文本间性”,产生于20世纪 60 年代,是西方后结构主义发展超越结构主义思潮中逐渐形成的文本分析理论.受苏联文论家巴赫金“对话”理论的启发,法国学者茱莉亚·克里斯蒂娃首次提出“互文性”的概念.随后,这一概念经著名学者罗兰·巴特的大力介绍和推崇,对西方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领域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1970 年代后,“互文性”理论朝两个方向分道扬镳,一个是解构批评和文化研究方向,代表人物包括克里斯蒂娃、德里达、布鲁姆等著名的解构主义论者;另一个是诗学和修辞学方向,法国学者热奈特、里法泰尔、孔帕尼翁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外关于“互文”理论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为“互文”理论研究,这方面以英国学者艾伦的《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最为著名,法国蒂费纳·萨莫瓦约的《互文性研究》被翻译成中文介绍到了中国,对国内“互文”理论的研究起了很大的作用;二是跨文化与文本互涉的关系研究,以鲍曼·理查德的《他者话语的世界:跨文化视野下的文本间性》为代表;三是作为文学研究方法论的“互文”研究,如道格拉斯·布斯特的《引用莎士比亚:早期现代戏剧形式与文化》和威廉·克雷格·菲斯克的《中古中国的形式主题与现代西方文学理论:模拟、互文性、比喻和前置》.

随着国外“互文性”研究热潮的发展,国内对“互文性”的研究热情也逐步高涨,尤其是“互文性”理论对外语教学改革的启发意义日益受到国内教师及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娄琦(2005)从语篇的角度论述了互文性与外语教学的关系.黄文英(2006)认为互文性理论给翻译教学带来诸多的启示,主张“翻译教学应重视拓展学生知识面,加深对翻译对象互文本的理解和感知”.钟含春(2007)认为“互文性”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列举了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互文性”现象,并对如何培养英语学习者的“互文性”意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宁东(2010)认为“互文性”理论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学经典作品的鉴赏能力.徐文培(2010)认为“互文性”理论成为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新的突破口.互文性的阅读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多种体裁的驾驭能力,掌握思辨、推理、综合等深层次文本阅读策略.由此可见,“互文性”理论正逐渐成为外语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和具有借鉴意义的方法[2].

二、“互文性”理论在高校英美文学文化类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1. 文化的“互文性”带动文学鉴赏的互通

中西方文化在本质上是有极大共性的.世界人类都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里,人所共有的本性和灵性,即文化的普同性,是文化“互文性”的基础.因此,英语专业教师应借文化的“互文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带领学生在中国语言文化环境中对比探讨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异同.中外文经典作品在文化普同性上的碰撞、暗合、沿袭之处,只有借教师之引导,学生才会一点点懂得.这同时也解决了由于学生对中国文化认知的缺失而导致过分青睐西方文化的问题.因此,文化的互文性能够加强学生对母语文学和文化的鉴赏能力,实现中西文化的平等地位上的“互识”“互照”,彼此借鉴,相互启发[3].

2. “互文性”理论带动“读者即主体”的新型课堂

首先,“互文性”可以改变以往单一、线性的教学模式和理解模式,幫助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更加全面、宏观和深刻的理解,多维度地去体验作品的丰富内涵,扩大文本的意义空间.

其次,“互文”理论下的英美文学教学强调文本意义的开放性,打破教师的一言堂,倡导“读者即主体”的课堂模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文学作品的阐释过程中.这种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性”的教学能够增强文学文本的趣味性和通俗性,启发学生理解英美经典作品对自身人文情怀及个人素质的培养及对现代社会的指导意义,从而实现文学文化类课程教学的良性循环.

三、在文学文化类课程中培养学生“互文”能力的重要意义

将“互文性”作为一种指导文学鉴赏类课程的理念全面贯穿于教学活动,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及个人素质,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关于文本细读的意识,改变传统教学中规定性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使得文学鉴赏更具真实性和自主性,从而有效促进文学文化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此外,英美文学的“互文”教学是基于“互文本”的特点来讲解和讨论教学内容,可以打破“文本-作家-时代-国家”的线性关系去把握文本意义的成规,让教学成为教师、学生、文本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即师生对文学文本阅读、意义阐释、理解深化、认识延伸和转移的动态过程.这样的开放性过程,不仅要求教师打破自身的“话语垄断”,积极创建师生间文学阅读方面的对话,而且要求学生转变自身“被动学习者”的角色,积极参与到文学理解和知识构建中来,从而实现英美文学教学的良性循环.

“互文性”理论是改进英美文学教学中陈旧的模式和手段的重要理论依据,这一经典理论可以将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过程转变为一个充满“对话”和“交流”的场域.在这一场域中,既有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也有读者与同一时代或不同时代、同一国别或不同国别的作家和作品之间的思想与情感交流,更有现实和历史跨越时空的对话和共鸣.换而言之,“互文性”理论指导下的英美文学教学不仅要实现文学知识的传授、传递、分享和融会贯通,更要实现思想和意义的共享、审美经验和心灵之间的融通,最终达到一种主体间互相对话和共鸣的教学效果.因此,它是所有主体之间、所有文本之间的意义交流.

参考文献:

[1]李 嬿.互文性理论视域下的英文诗歌解读[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4).

[2]刘守华.文化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徐文培,郭 红. 互文性视域中的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J].外语学刊,2010(1).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互文性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互文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分析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英语这门重要的沟通工具,其重要性日渐凸显。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很。

主体间性理论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路径
[摘要]主体间性理论倡导一种全新的主客之间的关系,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主体间性理论下反思传统“思想道。

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英美社会文化微课教学模式构建
摘 要: 以认知负荷理论、建构主义“支架”理论与联通主义学习观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微课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应用于大学英语英美社会文化课程的教学。英美社。

英美文学文化疆界其形象探析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脚步的加快,经济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地球村的概念和进程也在逐步加快,人类社会已经逐步朝着相互融合、互相学习的方向发展,。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