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写作 构建同向同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意义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6

构建同向同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意义,这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思想政治教育期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摘 要]开掘其他课程的育人资源构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课程育人体系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重要方向.构建同向同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有助于明确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提升全员育人的思想意识;有助于挖掘其它课程的育德资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有助于用好课堂育德主渠道,明确教师立德树人新使命;有助于使思想政治教育由“阶段”育人向“全程”育人的提升.

[关键词]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7)10-0115-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10.1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肩负起培养合格人才,为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动力的重大责任.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总书记的讲话是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方针的重大发展,他特别提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突破了过去专业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各自为政”,仅仅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局限性观念,是新时期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指针.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了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高屋建瓴地指出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对于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和推进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有助于明确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提升全员育人的思想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以及如何培养人,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最大“初心”,决定着中国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中华民族正走在民族复兴的大道上,而任何一个有远见的民族,都会把民族的未来寄托在教育上.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基础上,选择了一条从中国国情出发,又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使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发展成就,为一步步迈向“中国梦”奠定着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是党的教育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若要“不忘初心”,就要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可靠接班人,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高校无疑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这是党的教育事业最大的“初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初心”,还是高校展开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依据.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只有坚持在高校中展开思想政治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学校课堂教学及其他一切工作中,才能保证中国高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正确方向;也只有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让一代代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青年大学生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栋梁之材,成为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除了通过思想政治课程这一主阵地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外,其他各门课程都应当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以及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明确中国高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并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发掘课程的育人因素,自觉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形成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共振,形成育人合力.

二、有助于挖掘其它课程的育德资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是对大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课程,但是,对大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专利”.高校的重要使命是立德树人,既要育德,又要育人,既要传授知识、发展其能力,又要肩负起引领大学生精神世界成长的使命.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是任何高校都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高校安身立命之所在,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而言,立德树人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不仅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这一过程中肩负着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和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的使命,其他课程同样也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对这个问题认识不够清楚,将思想政治工作仅仅视为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责任,而其他课程则和此无关,甚至部分教师在部分课程中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所传递的信息、价值观唱反调,使得高校育人课堂呈现“两张皮”现象,各学科课堂各自单兵作战,无法形成有效的育德育人合力.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澄清了此种错误的观点,明确了高校各门课程都要肩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都要守好自己“一段渠”,从而明确了思想课程之外的其他课程的“守渠”责任,这样就有助于思政课程之外的其它课程自觉肩负起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和思想政治课同向而行”不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道德灌输和说教,而是要从明确的教学目的出发,善于挖掘隐藏在各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内容,发挥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知识对学生理想信念、道德品质、价值取向等的正确指导作用.因此,利用好课堂教学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2].具体来说,应该从如下两个方面来努力,一是要处理好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关系,在专业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中自觉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的思想成长;二是挖掘课程本身的育德资源.实际上任何课程除了传授知识以外,都蕴含着一定的育德资源,“纯粹的‘知识’是可教的,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道’几乎不可教,只能靠老师身体力行的去示范、去感化.因此,‘传道’不仅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学生文化知识,而且要求教师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感染、引导学生向上,用自己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怀激励、鼓舞学生向善”[3].高校教师要以德立人,自身较高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能够对学生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的道德成长,引领学生崇德向善、追求真理;高校教师以自身扎实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引领学生成长,能够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大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学习成长指引方向;高校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公民责任、诚信意识、健康心理、完善人格、勇于创新等等优秀品质,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立足中国实际,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讲好中国故事,从中挖掘育德资源,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而在课堂中做到育才和育德的统一,在专业课程知识讲授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领学生关心祖国发展和祖国建设,引领其处理好个体发展和奉献社会的关系,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精神底色,为生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精神基础,从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成长.专业课程教师还可以发挥学科所长,走进思政课堂,为学生上思政课,将其他学科的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育德资源,让学生体会“不一样”的耳目一新思政课,尤其是一些德高望重的专家教授本身由于其较高的道德威望和學术权威,也具有较高的被认可性和被信任度,因此其在讲授中所传递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对大学生而言将更具有亲和力和渗透性,这样,可以做到将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水 融,使学生在专业知识讲授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和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悟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体悟和认知,从而形成各门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结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十大考研没出路的专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新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体系的构建路径
摘要:在“互联网+教育”新常态下,以“微”为核心特征的网络文化现象受到了高校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青睐,并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微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
摘 要:当前社会信息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严重挑战,研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网络环境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指出了网络环境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摘 要:对公民按照政治秩序进行指导及塑造的过程称之为政治社会化。大学生在所有社会公民中是属于一个特殊群体,所有在进行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会出现比较。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