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党建工作论文范文写作 论党建工作中党员主体性作用的发挥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党建工作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6

论党建工作中党员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此文是一篇党建工作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党建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党建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工作论文预备党员结业论文德育工作论文党建论文

摘 要:党建工作的开展和创新离不开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马克思主义人的主体性思想深刻揭示了人作为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对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进一步推进党建工作的创新有着重大启示意义.在党建工作中必须明确党员在党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以实践为基石激发党员的主体性,加强党内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实现党建事业在新时期蓬勃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的主体性理论;党建;党员;主体性作用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4-1494(2011)06-0027-04

收稿日期:2011-07-04

作者简介:胡艳梅(1983- ),女,广西兴安人,百色市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与教育.

同志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尊重党员权利,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要求.这是我们党在公开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这一重大命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党员主体性建设的重视.马克思主义人的主体性理论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倡导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对于确定党员在党建事业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主体性理论

主体思想萌芽于古希腊时期,虽然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倾向于对外界物质的研究,追求对世界本源的探讨,并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但是他们对世界的本源即物质——世界的普遍性的诠释却是一种人内心理念的外化.这就是朴素的主体性的本体论意义.而随着人的思辨理性的发展和人类实践认识能力的提高,对主体性的解释,就不只停留在本体论上.一般来讲,主体性具有三种意义,即本体论意义、认识论意义和历史观意义.

(一)人始终是主体

在主体论意义上,主体即本体,主体是某些属性、状态和作用的承担者.马克思不仅肯定“物质是一切变化的主体”[1],阐明了世界由物质构成,物质是世界的本源,而且还认为“人是主体,客体是自然” [2].主体不是抽象的主体,是具有意识、有理性,不是只有“躯体”,而是活生生的“人”,即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主体性的本体论作出了全面的诠释.马克思认为,人具有自主性,人才是主体并始终是主体,即“人的类特征就是自由的自觉活动”.马克思把人的主体性作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类本质,而其类本质则在于其自主的自觉的活动.这是人从动物中区分出来的根本标志,“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等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等仅仅由于这一点, 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 [3].

(二)以实践为基石的人的主体性

从认识论角度来看,对于主体的诠释,处于不同立场、拥有不同观点和不同流派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其中也保存着一条主线:“主体和客体分别表示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和对象”.马克思在扬弃前人的思想基础上,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发展了,但只是抽象的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活动的本身” [4]1.马克思用实践和辩证法考察了主体,创立了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观.

对于主体的历史意义而言,马克思认为,人的主体性不是单一的存在,也不是孤立于事物之外,而是寓于事物的联系之中,是相对于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客体而言的.同时也指出,人的主体性不是静止的、固定的,而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物质条件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改变.主体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现实的人”是实践的主体、认识的主体,也是历史活动的主体.这就意味着,主体是实践活动的承担者,他本身具有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人正是在以实践为基础的改造客体的活动中,证实了自己相对于客体的主体地位.

(三)主体性是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马克思指出,人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双重属性的主体,自然属性的实现是其实现社会属性的前提.这就要求人必须满足其肉体的需要,不得不和外界保持联系,通过物质工具和精神工具作用于客体,交换能量和信息,满足自身的需求.但人不是盲目地、消极地和无序地存在于事物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发展中,而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并根据主体不同的价值需求、兴趣爱好、认知图式选择客体及客体的范围,并作用于客体,把主体的思想和理念寓于客体之中,使客体的变化发展满足主体的价值需求.事物的发展不是茫然无序的,有着自身的规律所支配,而规律又深藏于事物之中,不会主动展示在主体面前,这就要求人必须发挥能动性,揭示事物之间存在的内部和外部的联系和规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其本质属性的认识,使人能够积极适应社会的变化,改造社会以适应主体的发展.这是主体能动性的表现.

创造是人主体性发挥的最高形式,也是对客体规律深刻认识上对客体的创新性改造.对此,马克思指出:“劳动是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创造是人通过实践活动正确地反映和认识事物的本质,在这基础上结合人自身的需要塑造出理性的客体.创造学对创造的定义为,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形成一定目标,进而控制或调节客体,产生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新成果的活动过程.这些解释都把人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有机的结合起来.也就是说,人通过带有理性的实践活动,在改造客体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其发展的必然性,创造出能够更好满足主体的价值需要的事物.很显然,人是主体,人的实践活动的最终价值在于创造新的事物.

二、党员主体性缺乏的现状分析

人的主体性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对自然的崇拜,到对神权的敬仰,再到人的理性复归,人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不断地认识自己,人的主体性也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发展.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党员在党的建设事业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完全体现,党员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党员主体意识缺乏

党员的主体意识即党员对自我角色的认知.党员主体意识缺乏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主体意识不强.由于受到传统道德*思想和过度强调集体和组织利益至上逻辑思维的束缚,缺乏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认识,缺乏参与党内事务的内在动力,一些党员自入党以后就演变为政策和理论的存储器,把一切来自上级的命令和指示当作教条,并以完全按照上级指令完成任务为荣,摒弃自身的主体地位,抛弃自身应有的权利以及党员应做的义务——积极参与党内事务,使自身在党内演变成为了受动的存在物.随着这种思维的固化,势必会将党建工作作为外在律条,存在着内在的抵触情绪和思维,以致行为出现偏离和叛道,使其自身逐步丧失作为党员应有的本质属性.

二是主体意识偏差.一些党员的入党目的呈现偏道和背向问题,其入党动机并非单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而是趋向功利性,主要体现在为自身当前的发展和利益的实现,使其作为党员的内在属性丧失,仅存留“党员”的外壳.即缺乏党员意识,自我没有按照党员的角色要求自己,而仅仅是把入党作为满足个人利益实现的“工具”和“手段”来看待.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主体作用得以发挥,也难以与党组织的目标一致,难以为党的建设事业做贡献.

结论:关于党建工作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党建工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基层党建工作新途径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基层党建工作的三个关键点,抓党建基础工作,抓创先争优活动和先进典型选树,让基层党建工作虚功实作,取得良好效果。关键词:基层。

如何加强党建工作在促进物业管理中作用
摘要:物业管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物业管理的方式直接影响着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目前如何改变物业管理的旧有管理模式,党建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情况。

油田基层党建中党员先锋作用
摘要:随着油田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员工的思想观念和各种利益关系也在发生着复杂的变化,党员作为其中代表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握其思。

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现有职工17000余人,直属基层党组织27个,基层党支部276个,党员6624人。集团公司党委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