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发表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父亲论文范文写作 父亲不要我们当红色贵族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父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1

父亲不要我们当红色贵族,此文是一篇父亲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父亲论文参考文献:

父亲论文参考文献 红色文化论文

提起刘伯承元帅,人们脑海里马上会联想起“独眼战神”“彝海结盟”“刘邓大军”等形容词.然而,对于军事之外的刘伯承,人们却知之甚少.刘伯承非常注重子女的教育,他的6个子女中,有两个是将军.其中,女儿刘弥群是我国空军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

刘弥群是一个组织观念很强的人,办事情很认真.接到记者的电话,她首先问:“您对我的父亲了解吗?请先多看些资料,我们再见面吧.”

采访被安排在空军指挥学院招待所一个小型会议室里,刘弥群从包里取出一大叠信件:“你看,这都是父亲写给我哥哥的信.看了后,你会知道父亲是什么样的人,也会了解父亲的教育方法.父亲常常对我们说,不要有个人主义,我们所取得的一切,都是党教育的结果.”

革命军队是个大“家”

刘弥群从小在父亲思想的熏陶下长大.“勤能补拙,俭以养廉,从小爸爸就让我们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妈妈说,这句话是祖父送给父亲的.”

1892年12月4日,刘伯承出生于四川开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生前不止一次向我们讲起他的家史.父亲虽然家境贫寒,但是祖父母举债供他读书.1904年,12岁的父亲和祖父同时参加乡举科试,因为他们俩是吹鼓手的后人,而被逐出了考场.通过此事,父亲体会到封建等级制度的黑暗,因此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对旧社会仇恨的种子.1908年,祖父去世后,父亲挑起了一家7口人的生活重担.”

1911年,刚满19岁的刘伯承投身革命.1916年,在攻打丰都的战役中,他身负重伤,失去了右眼.1926年,34岁的刘伯承加入中国.1935年,他与夫人汪荣华在红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时相识,一年后结婚.1955年,刘伯承被授予元帅军衔.

刘弥群说,父亲一生谦虚谨慎,淡泊名利.解放初期,苏联编写《大百科全书》,其中有刘伯承的词条,开头写着:“刘伯承,四川开县人,革命军事家等”刘伯承看到后,毫不犹豫地把“军事家”三个字勾掉,改成了“军人”两个字,他对身边的同志说:“我是革命军人嘛!我们都是在领导下打胜仗的,革命军队是个大‘家",不要说自己是军事家嘛!”

回顾父亲的生活,刘弥群说,父亲虽然戎马一生,经历过无数的血战,但自己其实非常厌恶战争.“父亲一直不喜欢看打仗流血的影片,觉得很残酷,如果电视放的是战争影片,他常常会换台.”刘伯承去世后,亲人们按他的遗愿把他的骨灰洒在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不要当“红色贵族”

“没有大德、大才,就不要去,即使当了,也不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在刘伯承写给子女们的信中,谈到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廉洁的品行,要靠平时俭朴的生活养成.”

刘弥群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在家中排行老三.“父亲是个很严厉的人,只要我们犯了错误,他就会狠狠地教训我们.发现我们的问题,就会给我们写纸条,告诉我们错在哪里.”

解放战争时期,河北武安县阳邑镇行知小学收留了一些在前方打仗的干部子女.刘伯承叮嘱老师,不要透露孩子父母的职务,避免他们产生优越感;为了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集体观念,刘伯承让孩子们都寄读在学校.

刘弥群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她丢了母亲买的新钢笔,刘伯承知道后很不高兴,给女儿讲了一个故事:“在战争年代,爸爸身边有一个参谋,一天他突然哭了起来,爸爸问他为什么哭,参谋回答说丢失了一支红蓝铅笔.”刘伯承拍拍女儿的头,语重心长地说:“人家一个参谋,丢了一支红蓝铅笔就哭了起来,而你丢了一支钢笔还不在乎等因为这支钢笔不是你劳动得来的,而那位参谋从小打草喂猪,知道铅笔来之不易.”

1962年,刘伯承看到教育部一则关于高等学校的调查,他马上写信给儿子刘太行说:“这次调查,成绩优良者10人,8个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子女,一个是农民之子,一个是之子,而干部子弟一个也没有等要警觉,干部子弟生活优裕,自由散漫,看不起人,认为学习没有意思,自甘落后,这必须大力教育等”在这封信中,刘伯承还询问儿子,“谦虚谨慎的学习习惯在修养否?”

1964年,刘弥群在北京航空航天学院读书,适逢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农村开展,大学生需到农村参加8个月的“社教”活动.刘伯承知道后非常支持女儿参加,“父亲要我下去体会一下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还很严肃地指出,干部子弟生活优裕,如果长期脱离群众,将会养成资产阶级意识.他说下农村是好事,不要让人说我们是‘红墙里的贵族’.”

在刘伯承家的电话间里,一直贴着一张母亲写给子女的告示——

儿女们,这些电话是党和国家供你爸爸办公的.你们私事绝对不许用这些电话.假公济私是国民党的作风,不许带到我们家里来.

“我们兄妹穿的衣服,都是代代相传,甚至不分男女的.”刘弥群的弟弟刘蒙读中学时,还穿着姐姐穿过的女式旧军装,以至于很多同学笑话他,叫他“黄皮”.回到家,刘蒙吵着以后再也不想穿女军装了,还遭到母亲的严厉批评.

1970年后,刘伯承的儿女们先后结婚,但都和本单位的职工住在一起.长子刘太行结婚后,一直住在单位分配的9平米的房子里,厨房和厕所都是公用的,直到刘太行的孩子出生,单位才给他们调换了一个18平米的套间.

“父亲最厌恶的就是个人主义,希望媒体不要过多宣扬刘伯承和他的家人,而要通过刘伯承的故事,给青年读者以启示,多点集体观念,少点个人主义.” 采访过程中,刘弥群不时向记者强调.

.....

父亲学习的诀窍就是刻苦

刘伯承在写给孩子的书信中,大量引经据典,一些难懂的文言文后面,他还用蝇头小楷标着注释.“爸爸从小就让我们学习《古文观止》《孙子兵法》等古汉语文学,要求我们背诵.他的毛笔字很好,练习写毛笔字也是我们几兄妹的必修课.”

刘伯承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然后叫醒子女一起背书、习字.“‘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父亲常常用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之道——做学问要给自己树立高标准,严要求.”

结论:关于父亲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父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刘伯承之女:父亲不要我们当红色贵族
1962年,刘伯承看到教育部一则关于高等学校的调查,他马上写信给儿子刘太行说:“这次调查,成绩优良者10人,8个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子女,一个是农民。

红色文化分类与模式开发
摘要:红色文化是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也是培育公民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资源,因此研究红色文化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就红色文化的内涵。

西藏贵族宅院龙夏宅建筑风格简析
龙夏宅是典型的藏式传统建筑,藏式传统建筑有着十分独特和优美的建筑形式与风格,它形式多样,富于变化,内容丰富。本文通过介绍贵族宅院龙夏宅的外观风格。

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
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时间较早,凭借其独有的文化优势在全国红色旅游行业中独占鳌头。但由于近几年国家出台一系列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和人们对爱国主义教育。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