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发表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庄子论文范文写作 苏轼对庄子思想接受简论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庄子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20

苏轼对庄子思想接受简论,此文是一篇庄子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庄子论文参考文献:

庄子论文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工作杂志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苏轼论文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

摘 要: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是儒释道三家思想圆融的集大成者,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几蹈死地.庄子哲学对其人生境界的形成影响深远.本文拟从文学、人格境界、处事思想方面浅谈苏轼对庄子思想的接受和融化.

关键词:庄子思想 苏轼 接受史 处世哲学

一、文学

(一)诗歌方面

关于苏轼诗歌在文学艺术上受庄子影响,刘熙载在《诗概》里说:“诗以出于《骚》者为正,以出于《庄》者为变等东坡则出于《庄》者十之 .”可见苏轼诗歌受庄子影响之深.

《庄子·天下》篇中说“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这句是对《庄子》浪漫主义创作精神的总结.庄子散文想象奇特,虚实相生,时有荒诞之辞,超尘脱俗,而其表现就是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思维跳跃式的呈现.

1.比喻 庄子在先秦散文之中其比喻无人能敌.对于苏轼的诗,钱钟书先生说:“他在风格上的大特色是比喻的丰富、新鲜和贴切,而且在他的诗里还看得到宋代讲究散文的人所谓‘博喻’或者西洋人所称道的莎士比亚式的比喻,一连串把五花八门的形象来表达一种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1}如《百步洪》一诗中“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 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为形容水势迅猛,四句之中连用七个比喻:兔走、鹰落、马驰、弦断、箭脱、飞电过隙、跳珠翻荷.这种博喻手法的运用造成一种跌宕奔放、一泻千里的气势,令人瞠目结舌,望尘莫及.

2.拟人 庄子中拟人手法在其故事中也广泛的应用,如《人间世》中栎树可以向匠人发问,《逍遥游》中蜩和学鸠能相互对话等等.苏轼同样也在这方面做了继承.他的诗中也常用拟人,写得鲜明活泼.如他的《新城道中》二首(其一):“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这两句用拟人手法写出作者启程之际,吹着习习清风,久雨初霁.风雨在作者笔下有了情义,连日不断的积雨竟是东风知道了作者“欲山行”才特意吹送的.“知”字一扫淫雨绵绵不断不得外出的烦恼,而为全诗欢乐的情绪定下了基调.

3.思维跳跃 《庄子》中用寓言故事讲理多跳跃式的表达,进而敞开想象,从而可以摆脱耳闻目见的局限,丰富作品的意蕴,加强其浪漫色彩.这在苏轼诗歌中常有表现.如《南堂》一诗中:“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坡小荷香.”由雨声联想到雨后荷花盛开时的清香,从听觉跳跃到嗅觉.再如“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是首题画诗.首句景物是画中之物,后句使人的思绪飞到画外.“河豚欲上”之景是画中所无,纯是诗人从画中的蒌蒿、芦芽儿生发出的想象,但读起来并不觉得生硬突兀,反而有种天然而成的感觉.

(二)散文方面

1.涤除玄览、虚静忘我的创作观 在创作观上,苏轼受庄子“物化”“忘我”思想境界的影响,形成“身和竹化”、物我相融的创作观.庄子在《齐物论》中写南郭子綦“仰天而嘘,嗒然似丧其耦”丧失了自我,达到了体味天籁的境界,是之为“忘我”.庄子在《齐物论》中为我们描述的庄周梦蝶的故事是对“物化”的诗意阐释,在这两个方面,苏轼深得其壹奥,对万事万物保持一种虚静的精神状态,正是这种状态引导了自己的散文创作.

2.自然、平淡风格 在审美追求上,苏轼受庄子无待、天游和和自然同一的思想的影响,反对雕章琢句、为文造情的浮华文风,而推崇平淡自然、独得神韵的意境.

苏轼主张作文要完全出于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信手写来、随物赋形,这样才能条理通畅、生动活泼.在《和谢民师推官书》中评价谢文“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2}赞美其文理通畅,如行云流水,天生化成.苏轼以云水风为喻,形象地表现出他对于文章风格的基本美学追求,即摆脱桎梏,以无所拘囿的形式来表现自由的心灵.

苏轼的散文创作多发语清新,淡然天真.如《超然台记》:“夫所以求祸而辞福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可以足吾欲者有尽”“对美、善、祸、福、是非真假的议论,全然出自本心,绝无矫揉造作之意.记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行文从心所欲,自然天成.”{3}

二、人格境界

(一)安之若素,顺其自然

庄子基于对道的相对主义特性的认识,提出了齐万物、齐生死、齐贫富、齐是非,用“变”的眼光看待万物.苏轼面对种种不幸的遭遇和苦难曲折的人生,用庄子相对的眼光看待万物和人生,等量齐观,一切都顺应自然.在《醉白堂记》中云:“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和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己.”苏轼正以此种认识摆脱忧患得失,超越人生困境,笑对人生.

苏轼是一博学之士,他对人生苦难的体验和对历史的深邃反思,对自我生命的渺小、短暂、人生无常而大发感慨,虚无之感倍增,“梦”成为其文学反复咏叹的主题.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释,感时嗟事变.”(《和杂诗十一首》)这些都是作者对人生虚无、世事茫茫所发出的深沉悲吟.政治斗争、宦海沉浮,使苏轼厌倦了功名的追求,转而关注人生命运和价值.他用相对的、变的眼光看待和超脱俗事万物,旷达地对待人生.

(二)追求无用,闲适自在

苏轼深受庄子“无用”哲学的启发,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发出同样的感叹.苏轼少年时期抱着“致君尧舜”的志向积极用世、造福人民.但宋王朝危机四伏,内忧外患,佞臣当道,苏轼一生四次外调,虽为官造福一方,仍不免于祸.“乌台诗案”后,苏轼悟到“自己终生为文字所累”,于元丰六年,他作了一首《洗儿戏作》:“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从此,他领悟了庄子思想,超越“有用”,再不多言针砭时弊、干涉朝政,而是追求庄子诗化的人生,和朋友、僧人和诗吟唱,饮酒作乐,游弋于自然山水之间,闲适自得,享受大自然中的乐趣.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庄子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道德经经典名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苏轼音乐美学思想探析
摘要:苏轼作为我国传统文学领域中的一代巨擘,在书法艺术、宗教文学、艺术行为领域和词赋创作上有着重要的贡献。在北宋商业贸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苏轼以。

苏轼词中庄子思想
摘要:苏轼一生出入儒、释、道,集三者于一身,撷取各家精华以铸成苏学,由他词作中流露出的乐天达观、逍遥自适的人生态度,尤可见出苏轼忘怀一切得丧祸福。

对苏轼自我追求和旷达超然思想
摘 要:我们常说诗人波折的境遇是后世的财富,而苏轼可以说将这一论断发展到了极致。苏轼一生政治生涯十分坎坷,多次遭受政敌的排挤与打压,在人生逆境当。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因素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过程内涵丰富而复杂,是接受者认识世界的主动行为过程,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分析、思考与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课题。在思。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