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理性论文范文写作 读写结合须理性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理性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7

读写结合须理性,该文是关于理性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理性论文参考文献:

理性论文参考文献 读写算期刊读和写期刊读和写杂志读写算杂志

“读写结合”,作为当下语文教学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常常可以见诸各学段的语文课堂之上.那么如何理解“读写结合”呢?笔者认为,它是凭借“阅读”和“写作”之间在某个方面的对应性,进行读写迁移.通过这样的训练,让阅读和写作互相促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与表达能力.

新课改以来,由于“读写结合”同时具有理解感悟和言语表达功能,灵活而又易于操作,从而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也有教师过分追捧这样一种形式,常常为读写而读写,走入了“读写结合”的误区,反而使其有效性大打折扣.所以,笔者认为一线语文教师有必要对“读写结合”这一教学形式进行以下几点理性思考.

一、读与写究竟是为了什么?

“言意兼得”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的目标追求.所谓“言”,指的是文本的语言表达规律与方法;所谓“意”,指文本的言语传达的思想、感情、品味、文化等.“言意兼得”,通俗地说,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改以前,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多的是为“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忽略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情感达意的方法与手段,忽视以读悟写、读写结合等.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师纷纷通过“改课”来彰显自己理解的“课改”理念,于是有些教师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完全摒弃了传统阅读课的一些做法,把阅读教学的重心从解读“写什么”转向纯粹探究“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笔者认为,学习语文首先要突出它的学科性,“言”“意”二者不可偏颇,我们既要“得意”,更要“得言”; 既要“人文”,更要“语文”.

阅读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培养自主阅读能力,获得情感体验等.然而在当前的很多语文课堂上,“读”却变得功利、现实,为了让前面的“读”更明确地指向后面的“写”,为了通过后面的“写”来彰显前面“读”的有效性,很多教师一味地引导学生发现、探究文章的写作技巧,然后进行所谓的“写法提炼”“迁移运用”,以此来指导学生习作方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笔者认为,这种纯粹的、过于理性而又急功近利的写作技能训练枯燥乏味,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写作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人分享见闻、感悟,表达思想观点,抒发内心情感等.然而当前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作文题材陈旧单调、过于雷同,作文语言苍白无力、缺乏真情,作文表达过于机械、鲜有灵性等这样的作文无异于古代科举考试时的八股文,都属于“下等文”,真正的好文章必须有“神”或具“情”的.笔者认为,情感因素对于阅读和写作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时,必须考虑“神”或“情”的因素,要在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上进行.如果脱离了这些,即使有再多的文字、再高的技巧、再华丽的辞藻,那也只能事倍功半,让人读来觉得索然寡味,有无病*之嫌.当然,笔者也不是要完全否定写作技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写作技巧可以更好地将作文的“神”或“情”发挥到极致,只是我们一定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轻重、程度以及融合等.

二、是不是所有课文都需要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要求每篇课文都要挖掘“读写结合点”,进行所谓的“读写结合”,这一做法是不合理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存在有价值的“读写结合点”,也并不是每篇课文都适宜进行“读写结合”,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读写结合”的误区.

1.为了读写而读写.有些课堂上的“读写结合”设计完全是出于迎合潮流而硬贴标签.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时,有教师在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内容后,提炼出“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并板书,之后就让学生运用这一写法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写作.此时,课堂已接近尾声,学生已没有充分时间进行练笔,况且仅凭“借物喻人”四个字,学生就能学以致用?诸如此类的现象还有很多,比如一味贪“多”而不务“实”;只求形式热闹,根本不考虑训练的价值与意义;训练的时机不恰当;练前要求、练中指导、练后评价等环节都没有整体化设计与精心组织;等等.这使得“读写结合”环节形同虚设,学生写作能力、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2.与教学重难点脱节.“读写结合”如果与教学重难点脱节,课堂的有效性就无从保证.比如,为了巩固人物对话的写法训练,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卧薪尝胆》时,有教师抓住文中一处相关空白点,专门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的环节—课文里写道:“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其中对谋臣们的“纷纷要求”只作了概括描写,教师便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谋臣们会怎么要求吴王?吴王又是如何不听忠言、一一否定的呢?以此两问让学生将“谋臣与吴王的对话”落实为文,这样的设计完全是为了进一步巩固人物对话的写法、标点的运用等,而与本文“着重体会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感悟只有艰苦奋斗、发愤图强才能取得胜利”的教学重点偏离了.

3.忽视学段目标和学生年龄特征.无论哪类文章,有些教师在不同年级的教法是完全相同的,这忽视了阅读教学在不同学段承载的不同学习价值和功能,完全漠视了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每逢佳节倍思亲》时,有教师认为,这是一篇文包诗,这种具有独特文体形态的文章可以进行读写结合.于是,教师在让学生通过诗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后,便引导学生梳理总结出文包诗在写作方面的一些特点,然后再让学生将类似题材的古诗《静夜思》仿照课文改写成一篇文包诗.只从教材角度看,这样的“读写结合”未尝不可,但是从“以生为本”的角度来看,这篇课文的学习对象是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而这样的设计完全没有考虑这个年级学生的习作训练要求和重点,习作训练根本无法落实.

4.读写结合往往有写无评.任何一个读写结合的设计都应有明确的目标,使学生的练笔有的放矢,有意而為.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写”有了依据和方向,也让学生间的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了焦点和靶向.课堂上,如果有“写”,就应有“评”.通过反馈交流,让学生对自己的文章有一个清晰的判定,优在哪,劣在哪,可以改进的又在哪?经常进行这样的评价,能使学生的感悟能力、赏析水平、习作水平有所提升.不过,讲评也要讲究效率,课堂上的时间有限,不可能花费很多时间去充分讲、全面评,因此,教师应梳理强化出每一次读写结合的主要目标,并将它作为教师评价或伙伴互评的主要标准,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聚焦式的评价.

结论:大学硕士与本科理性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理性思维方面论文范文。

人物描写方法读写迁移教学路径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人物描写的读写迁移,有利于小学生建立读写结合的学习意识,降低语文学习的难度,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言素养。因而,广大语文。

反诗道而行之新世纪新读写方式
摘 要:本文为2015年10月26日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研究生班的演讲稿,其中提到文艺创作中的反、反骨、创旧、 "乱搞 "、丑、错误等观念,强调。

微课在大学英语读写教学中运用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教育界也随之衍生出了依附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微课”。这在我国也是一场理。

英语听读写能力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国之间的沟通也越来越密切。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因此学习好英语是学。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