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格式>材料浏览

关于简金縢论文范文写作 清华简金縢篇叙事艺术探究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简金縢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8

清华简金縢篇叙事艺术探究,本文关于简金縢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简金縢论文参考文献:

简金縢论文参考文献 如何写好一篇论文领导艺术论文艺术期刊艺术教育杂志

摘 要:作为免遭秦火破坏的珍贵战国写本,清华简《金縢》篇情节曲折生动,语言簡洁凝练,文学艺术成就较高.情节构造上,因果清晰、逻辑严谨,并且善于运用虚构艺术,出现了“有意为文”的萌芽.

关键词:清华简;金縢;叙事艺术;情节艺术;虚构艺术

作者简介:王嘉玮(1993-),女,山东济南人,汉族,济南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01

清华简《金縢》篇早于传世文献《尚书·金縢》成文,其叙事性同样毋庸置疑.第一,《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以十四字的超长篇题,概括了全文主体事件.第二,清华简《金縢》全篇叙事先后顺序明显,明确交代故事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即包含了完整的叙事六要素.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清华简《金縢》篇“有了现代叙事文学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情节’”[1].因此,清华简《金縢》篇同样具有明显的叙事特征,并且展示出极高的叙事艺术水平.

1.情节艺术——因果清晰,逻辑严谨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2]和同时代记事作品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事件经过不同,清华简《金縢》具备了叙事文学最重要的一个元素——情节,强调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逻辑严谨,详略得当.

在情节组织方面,清华简《金縢》篇具备了完整的“叙事六要素”,清楚地叙述了事件的起因是周武王病重,周公祝告愿以身代王而死并将祝辞封入金縢,结果是周武王启封金縢得知冤枉了周公,而后出郊亲迎周公遗体,最终天灾停止,大获丰收.因果对应关系明显,逻辑清晰.

同时,对清华简《金縢》和传世文献的情节进行比较,简本比今本缺少占卜内容和武王病愈两个情节,这其实也显示出清华简《金縢》篇创作者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于缺少的两个情节,前文的论述虽然不认同程浩先生等学者“简本晚出,删去病愈情节”的观点,但他们对武王病愈情节被删去的原因的推测却是有道理的.彭裕商先生在《<尚书·金縢>新研》一文中解释,“清华简本没有‘乃卜三龟一习吉’及其以后的相关文句,也没有武王瘳的记载,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武王于周公祝祷之后不久即去世,和三卜皆吉而新命于三王不合,故删去之”[3].这样的解释恰恰说明了清华简《金縢》篇是出于使情节符合逻辑的目的而略去这两个情节的.

前面一段讲武王经过周公的祈祷后不久就痊愈了,后面一段接着就说周公去世了,这在逻辑上有些牵强.而且,在全篇开头,周武王生了重病,二公对周公说希望为武王占卜,但周公回答:“未可以戚吾先王”[4],意思是不要去打扰先王的安宁,使先王忧虑了.这就出现了另外一种可能:周公阻止了二公,占卜最终没有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在后文略去占卜过程也是符合逻辑的写法.

2.虚构艺术——情节设计,有意为文

清华简《金縢》篇以叙事为基本特征,但是其中的“事”却并不是完全纪实的,相反,其中有许多情节是刻意虚构的,可以说有了“有意为文”的影子.

这样的虚构情节集中在本篇后半段:成王误解了周公的苦心,以为他对自己不利,使其蒙受冤屈,而此时上天就如同有所感应一般,“是岁也,秋大熟,未获.天疾风以雷,禾斯偃,大木斯拔”[5],粮食歉收、灾害频发,似乎是上天发怒了,同时在替周公鸣冤,警示成王君臣犯下了大错.待到成王君臣启封金縢之书,明白自己冤枉了周公,出郊亲迎周公遗体的时候,上天立即收回了灾难,变灾年为丰年,“是夕,天反风,禾斯起等岁大有年,秋则大获”[6].

以上情节中,“天”不会真正“感应”人间的个人苦乐,周王不会看到天降异象就恰好想到去开启金縢,天气的变化也不会巧合到恰好迎合周公遭受冤屈和沉冤得雪的时刻,这些显然不可能是史实记录,明显是带有神话色彩的文学创作.而上天对人间的“态度转变”实则既彰显了“天神”赏罚分明、刚正不阿的品格,又传达了天降异象则有冤未雪的神谕暗示.这些情节上的“巧合”无一不显示出明显的创作意图和加工痕迹,是当时人“有意为文”的结果.

究其原因,清华简《金縢》的“天怒示警”情节的创作渊源主要来自于周人的“天命观”.在周人的眼中,“天”是至高无上的.《尚书·大诰》中记载,周公在平定“三监之乱”前激励周人:“呜呼!天明畏,弼我丕丕基!”[7],这里的“天明”即为“天命”,周公此言是教导黎民天命威严,要谦卑敬畏,“天”才会辅助我们建立周朝伟大的基业.可见,“天”在周人心中的地位极高,拥有绝对权威,周人既信“天”,更敬“天”.因此清华简《金縢》的“天怒示警”情节是周人朴素的“天命观”的具体外化,是宣扬“要永葆天命就必须敬天保民”思想的教育读本.

另外,清华简《金縢》出现刻意虚构情节的现象,也和我国史官文化高度发达有关.我国的史官文化由巫官发展而来,将“实录”奉为记录历史的最高原则.但同时又强调“以史为鉴”,出于政治目的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对史实进行剪裁和编排,甚至是篡改.

参考文献:

[1]李莉:《<尚书·金縢>研究》,河南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27页.

[2]童庆炳:《文学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年,第 211 页.

[3]彭裕商:《<尚书·金縢>新研》,《历史研究》,2012年第6期,第161页.

[4][5][6]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上海:中西书局,2010年,第158页.

[7]李民、王健:《尚书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46页.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简金縢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金縢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淬炼语言艺术探究
摘 要: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语言是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语言的规范和标准对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避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误。

电影小城之春叙事艺术
在电影发展史上,旁白常常是电影的败笔。但也有例外,如电影《小城之春》。 该片以寥寥的两三个场景,四五个人物,女主人公喃喃自语似的独白,赢得了众多。

话剧蒋公面子双时空叙事艺术价值
摘 要: 2012年,南京大学文学院为庆祝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根据南京大学的校史编排了一部喜剧--《蒋公的面子》。该剧采用了双时空的叙事方法。

论文大全